APP下载

创新理念在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中的期待

2017-12-27薛珍

课外语文·下 2017年11期
关键词:选修课反思高中语文

薛珍

【摘要】高中语文选修课的设置无疑是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一次重大改革,为语文教學带来了一股新鲜的力量。选修课“更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有个性地发展”,即选修课更强调教与学的“选择性”,强调“自主地选择”,“以满足高中学生对学习的不同兴趣爱好和学习要求,生存与发展要求,为培养实践能力、实现有差异的发展和有个性的发展创设空间”。

【关键词】高中语文;选修课;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于漪老师曾说过:“进入语文织就的宝藏,能开阔视野,提升精神,净化感情,增添智慧,认识社会,品尝人生,其中快乐,难以言表。”选修课教材无疑就是这样一个宝藏。借助于名家名篇,穿越时空隧道,漫步于历史长廊,与古代前贤对话,受文化血脉熏陶,是浸润的过程,也是传承的起始。

一、选修课开设理念与现实的差距较大,导致当前选修课失去意义

就现实情况来说,选修课开设全由高考说了算,而不是由课标、课程计划来决定。以我市高中第一批次录取的三所学校为例,三所高中均开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除此之外,有一所开设《先秦诸子选读》,两所开设《中国小说欣赏》。作为高中第二批次录取的我校,在高二上学期的下半段时开始开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和《中国小说欣赏》两门课,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考试复习之前结束。真正的学习时间才一个半学期不到。而高三开始的《语言文字运用》也只是挑着讲了一下与高考有关的章节。我更了解到本市的其他中学,甚至县城一中也才仅仅开设了《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而开设的理由是以课文为范例,交给学生古诗词鉴赏的方法,让学生积累大量文言文,完全是服务于高考。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应该在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这些要求更突出地体现于选修课的教学。现实与理念相差较大,导致当前选修课失去自己的意义和风采,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教育教研工作者开始思考并试图改变这种现象。

二、选修课教学方式方法老套,导致选修课变味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有的重在实际操作,需要突出某一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有的重在发挥想象和联想,注重情感与审美的体验;有的重在思辨和推理,强调理性和严谨。所以选修课特别需要注意寻求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可见,学习方法与过程的选择性与个性化也是选修课的一大特征。而我在观摩安徽省优质课大赛时发现有的老师把选修课完全上成了必修课,生怕丢掉了什么知识点,力求面面俱到。在《语言文字运用》教学时一位老师从定义到分类到运用到意义,一一细化。一节课的容量又不够,结果老师赶得很累,学生跟得更累。有的老师,不论课型是否合适,为了落实新课改的精神,为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而走形式。《情真意切释猜嫌》设置了三个“读”的环节,但是学生压根还没有读完,教师就开始提问,学生的合作研读尚且不够,探究更谈不上。师生互动最终成了教师的即兴演讲。有的老师把《先秦诸子论著选读》课上成以人文为中心的文化课。大量地补充课外资料,抛开了文本内容,抓住其思想与人文的内涵大加发挥,背离了教材指向,加深了难度,抛开了高中学生语文学习的基本目标与

特点。

三、选修课学习过程与方法应追求丰富灵活,体现选择性与个性化

以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为例,教材采用了分单元的结构,将中国古代诗歌和散文各分三个单元来欣赏。名家名作编为赏析实例,是必须完成的基本阅读课,将自主赏析和推荐作品编为拓展阅读课,这样的课程结构,既便于师生结合自身特点进行有效选择,又能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原则,是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展开的。如学习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先制定一个文本研读、问题探究、情感体验的总体框架。“文本研读”重在训练学生对文言字词和句式的积累,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保证学生能自主流畅地阅读课文;“问题探究”重在探索作者的人生理想、价值追求等,更多地关注作品的人文性和艺术张力,从而让学生学会用现代观念审读传统美文;“情感体验”重在指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以研究性学习的形式深化对作品的认识、理解和把握,从而最终促进学生优化学习方式。学习本文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去关注其他的“至情之文”,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李密的《陈情表》、诸葛亮的《出师表》等,让学生用不同的形式来深化认识和理解,将阅读拓展到课外。

另外,很多的教育专家认为选修课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重要作用。一方面选修教材不仅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师的兴趣和研究方向有所删减,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大胆选择,让学生也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另一方面,教师的课堂教学也可以是有选择地开展。在班级数较多的学校,可以尝试每个教师选取自己有研究的领域一个或两个课题进行,这样扬长避短,课堂一定是异彩纷呈的。

总之,教师千万不可淡化选修教学,也不能僵化选修教学,而要活化选修教学,以新的理念来指导自己,多一些想法与研究,多变换角度,一定能感受到与同学们一起走进文学作品的那种幸福或忧郁!

(编辑:郭恒)

猜你喜欢

选修课反思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高职英语视听说选修课多元考核手段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