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习惯的养成及引导实践

2017-12-27吴妍

课外语文·下 2017年11期
关键词:阅读习惯语文教学小学

吴妍

【摘要】在我国古代就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富有哲理的古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从中便可以看出很多事情是需要从小就开始实践努力做好的。这也算是一种传统美德,一种传统的好习惯。当然,这句话是要从两个不同的方面来进行理解的。其一,提示我们不管做什么都不可能一口就吃成大胖子,凡事要从身边的细微之处做起、日积月累才能节节高升,才能为以后做成大事铺好路;其二,需要从各个年龄阶段来理解,一个人身上的很多习惯大都是自小就形成的,这就要求我们从小就必须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端正自己的行为,以便为以后做一个有道德、有抱负、刚正优秀的人打好基础。做人如此,那么相应地学习也应这般,小学阶段标志着学生第一次真正地投入到教育的列队,是义务教育的初始阶段。因此,小学阶段是帮助学生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段。可问题的重点在于在这个关键时期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提高小学阶段学生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的阅读和学习的积极性,指导小学生从小就养成比较好的阅读和行为习惯呢?本文根据笔者自己从业以来对小学生的语文教育教学的实干经验提出有关的方式方法,并对自己的教学策略进行简要的分析,希望可以为更多的低年级语文老师提到一定的指导帮助。

【关键词】小学;阅读习惯;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母语学习最简洁、最直接的学习方式就是进行语文教育。因此在进行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时候,就一定要注意培养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母语,并且对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素养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另外,课内外的阅读在所有的考试中也占据了一个重要地位,所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对所有的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是责无旁贷的。但是还是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学习和接受能力毕竟和初中生、高中生是不同的,并且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接受知识的能力和学习能力都是有差异的。因此,老师在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的学习能力、实际状况、学习内容,努力开创有效课堂,寻找出适宜学生学习掌握的教学授课方式,并以这样的方式来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学会主动自觉地地阅读、欣赏、思考文章,然后在更进一步地去引导低年级学生自觉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逐步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为学生提供阅读的条件

一是充分有效地利用好学校提供的图书馆。现阶段,绝大多数小学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没有学会利用学校的图书馆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很多时候它都像是一个摆设,里面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的数目也比较少,而且很多时候图书馆只允许老师进入,甚至有的学校连图书馆都没有设立。这样“没有用的图书馆”恐怕是有没有都是无关紧要的。因此,要想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学校就必须要学会充分利用起图书馆这一资源。对此,学校可以从两方面着手做起:一是学校要多购买一些适宜低年级学生阅读的书籍,增加学校的藏书,另外在他们借阅书籍时要给他们提供方便;二是从低年级学生入学起,老师就应该要教学生去图书馆借书,培养他们的阅读积极性。

在教室里可以设一个或几个课外读物放置角,老师可以在教室的角落里设置一些放置图书的书架,购买一些适宜小学生借阅的书籍,也可以鼓励他们把自己喜欢的图书带来和同学交流分享读后的感受,以此来形成一个良好的阅读气氛,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

兴趣。

二是教师要与家长沟通双方配合。倘若缺少了家長的合作,那么很有可能教师的努力都只会成为“空谈”。因此,学校和教师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让家长明白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意义,加强教师与家长双方的配合。建议学生的父母多带领自己的孩子一起学习和阅读课外书籍,当然也可以询问老师的意见,购买符合小学生心理和适宜他们阅读的书籍,或者按照学生的个人兴趣及学习能力来购买书籍。

二、科学、合情合理地培养小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

一是各取所好。“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不同的人在理解能力、兴趣爱好、学习方式方法上都会有很大的不同。喜好不同,自然所阅读的书的类型也会各有不同。比如有人喜欢童话故事,有人喜欢神话传说,有人喜欢科学探秘……但是不管学生喜欢哪一种类型的,只要他们有那样的阅读兴趣,只要对他们的学习有所帮助,就都能让学生们随其爱好地去阅读。

家长的作用“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通常大家都会觉得教书育人是教师一个人的责任,其实很多时候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才是最大的。很多家长只一味的要求孩子读书读书,可自己却只顾做自己的事,那么孩子又怎么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又怎么会有兴趣呢?所以作为父母就应该要做好榜样,与学生一起阅读,做好“家庭教师”,做好学生的榜样。

二是丰富阅读的形式。阅读并不仅仅只限于一本正经地捧着书朗读。如果只是以这样的方式来理解阅读的话,时间长了再有耐性的人也会感到厌烦,更何况是小学生呢?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丰富阅读的形式。比如当学生开始感到厌烦的时候,可以选择表演书籍内容、开展阅读交流会、分角色朗读等等,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阅读学习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是教师进行适当的提点分析。很多老师觉得把阅读的要求给学生讲清楚,安排给他们一定的任务就可以了。其实,往往在这个时候老师更应该要主动地去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比如阅读的书籍是什么、有什么样的理解、是否正确等。并且要在适当的时候为学生进行一定的讲解,比如介绍作者生平、作品写作的思路、时代背景以及艺术特点等,老师可以对学生讲讲他们所阅读的书的写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轶事等,以此来提高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对书本的兴趣。

三、指导学生正确阅读,培养良好习惯

一是指导学生掌握一个比较正确的阅读方式,学会正确地理解书籍内容。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识字能力都还比较欠缺,对文章中的意思不能准确理解,甚至有很多字不认识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要想让小学生准确、流畅地朗读和理解书中的内容,老师在进行交流与教学的时候,就必须要先从提高小学生的文字识读能力开始,在有了一定的汉字积累后,再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简单教学,为帮助学生理解书中的内容做好铺垫。比如老师教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把自己不会读、不会写或不能理解的词或者短语勾画,在老师讲解的时候认真做好笔记,弄懂后再去理解文章,体会作者的感情。

二是长期坚持,学会定期整理,养成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小学语文的阅读需要长期坚持,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光靠老师来监督学习是不可能做到的,这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来努力。在阅读这个漫长的学习过程里,老师要教会学生定期整理阅读内容的习惯,教会学生写读书笔记,指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

四、结语

总而言之,要帮助低年级学生提高语文的阅读能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要求学校、老师、学生、家长都要参与进来,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真实的学习状况来具体地提出和开展阅读学习。并且要指引他们掌握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在学习过程中体会阅读带来的欢乐,也在体会快乐的同时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阅读兴趣。

参考文献

[1]张小玲.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习惯的养成及引导[J].小学时代:教师版,2010(6).

[2]朱娟.浅谈低年级小学生语文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下,2013(4).

[3]卢娟.浅谈低年级小学生语文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7).

(编辑:郭恒)

猜你喜欢

阅读习惯语文教学小学
培养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