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

2017-12-27李长宪

课外语文·下 2017年11期
关键词:交流阅读教学过程

李长宪

【摘要】阅读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变得“会学”。在阅读交流过程中,学生还有一些拘谨,表达的意愿不是很强烈。但是,大部分学生在倾听别人发言的时候都是比较认真的,而且边听别人的发言边在做笔记。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在以后的课堂中,让学生注重这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阅读;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平时课堂教学中善于积极回答问题,提出问题和同学一起交流,和教师一起对话,能力强的学生平时就喜欢课外阅读,回答问题准确率比较高,并且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善于思考问题,跟别人的解释大不一样,有独到见解。相反,哪些沉闷寡言,课堂教学中一声不吭的学生充分说明他肚子里没有东西,平时阅读积累少。从中可以说明,阅读是提高学生成绩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教师如何指导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鼓励学生经常进行阅读,加强阅读能力是我们思考的问题。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各年级阅读任务提出了具体要求,但如何真正将这些具体要求落实到位呢?在阅读教学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探讨。

一、对阅读过程中的思考问题合理预设

阅读课虽说是“读”占主体,但是就我个人的阅读经验而言,“读”是输入,“思考”才是真正的化学反应。如此一来,对于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教师的提问就显得尤为重要,好的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导学生一步步攀登智慧的高峰;泛泛而谈、大而空的傻瓜问题,只会让学生止步不前又浪费宝贵的时间。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有表达的欲望。如果一个问题学生连想都不爱想,说都不爱说,岂不是毫无意义吗?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其实这个命题是承接上一个的。人都有表现欲,都愿意去解决一些他人不能解决的问题,难度低了不屑于理睬,难度大了又丧失了积极性,所以,一个有水准的问题为未解答以前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解答之后是“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让学生有所收获。问题的价值不在于去难住学生,而在于思考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能力,启迪学生的智慧。

二、加强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真正的学习必须是学习者在与他者倾听、交流的过程中,不停地吸取他人的思想,同时修正自己的思想,建构起全新的思想,那便是真正的阅读学习,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也要加强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在小学阶段,因为学生学习水平有限,在训练过程中,可以根据阅读学习内容、进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阅读兴趣,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三、合理安排学生阅读时间

学生在校时间规定不得超过六小时,课程安排等课堂教学和一些正常的活动挤掉了学生在校课外阅读的时间,同时一节课40分钟,指导学生阅读的时间有时也不到5分钟,阅读往往是来去匆匆,阅读效果不是很好。 所以,我们教师就要合理安排一些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喜欢和适合自己年龄段应该阅读的书籍。

四、关键是教给学生良好阅读的方法

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做到爱学、会学、乐学,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要经常提倡“尝试教学法”、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提倡“情景阅读法”,这些方法不只是注意结论的获得,更重要的是展示学习过程,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变得“会学”。 让学生参与主人公的生活,进入书中,与主人公同生死,共苦乐,经历他的经历,悲伤他的悲伤。在书中一次次地丰富人生的阅历,一点点雕刻自己的情怀。例如和学生一起学习了《窃读记》这篇文章,这节课主要是进行展示交流。在交流中,最让我感到意外的是第一个发言的学生,他的成绩在班级并不是很好的,但是他围绕着“文章哪些句子体现出了作者喜爱读书”这个主问题时,他是第一个进行发言的,并且说明了自己的理由。有理有据,充分地体现出了他在阅读学习的时候自己对文本进行了思考,自己融入了阅读情景。 这便是我希望看到的,我希望所有的学生都养成读书与思考的习惯,学习原本就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仅仅只需要在关键时刻进行相关的点拨而已。

五、引导学生经常进行阅读交流

在交流过程中,提倡学生展开想象,充分发表阅读后有关自己的独到见解,学生一开始可能还有一些拘谨,表达的意愿也可能不是很强烈。但大部分学生在倾听别人发言的时候都是比较认真的,而且边听别人的发言边在做笔记。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在以后的课堂中,让学生注重这方面的问题。教学的确是一个师生相互成长的过程,在课堂上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成长,更能够促进教师的成长。以前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在分析句子的时候,只注重让学生去寻找句子中的关键词,却很少引导学生去观察句子中的标点符号及相关的语法知识。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经常重视注重到这两个方面的重要性。利用关键词来分析句子,只是一种最基本的方法,当学生对这种方法有了较好的掌握时,要逐步地引导学生学会全面地去分析句子,从不同视角来分析句子,而不是仅仅通过关键词的方式。让我感到十分欣慰的是,在课堂中提到了這一点之后,马上就有一个学生活学活用,而且也是一个基础一般的学生。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将阅读内化为一种精神需要也是最终目的。但必须认识到,这需要一个长期的坚定不移地持之以恒。要如何把书籍成功地和学生连接起来,思来想去,在课堂上,我们应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让学生谈谈读后的感受。阅读是输入,表达是输出。是成功地将阅读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重要过程。

2.让学生对书中的人物故事观点等发表评论。孩子虽小,没有深刻的长篇大论,却有着对人世间最纯真最难能可贵的看法。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至关重要。

3.参与写作。写作对于学生往往都是痛苦的经历,对大人也一样,这种创作的确很费脑力。但是,阅读就是不断地积累积累,就像火山,积累到一定量,受点刺激,就会喷薄而出。写作亦然。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交流阅读教学过程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