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初中语文读写互促的课堂教学

2017-12-27曹立春

课外语文·下 2017年11期
关键词:白杨树重生海燕

【摘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往往注重课文的整体感知、重点语句的赏析品味、文章主旨的揣摩探究,而读写互促的课堂却是罕见。读写互促,就是通过细读文本把握文本语言特点,掌握表达方法,进而将之应用于素材写作,模仿写作加深品味文本,读写相辅相成,同生共长。本文将呈现以《海燕》《白杨礼赞》为例的文本解析与学生的仿写片段,并作教学反思。

【关键词】阅读教学;读写互促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一、课堂教学实例

(一)《海燕》(高尔基)

《海燕》是一首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教者把“如何让自己的语言充满诗意”作为读写互促的写作训练点。

课堂上,教者设置了如下的语言训练活动,让学生感受诗意的语言特点。比较阅读下面两组句子,感受一下它们的不同:

甲: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乙:白蒙蒙的海面的上头,风儿在收集着阴云。在阴云和海的中间,得意扬扬地掠过了海燕,好像深黑色的闪电。

师生交流后确定本文诗意语言特点:甲文两句的结构都是“介宾短语加主谓句”,整齐对称,读起来如诗句一样的流畅,充满节奏感,除了句子结构外,还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海燕勇敢、敏捷的特点,渲染了海燕斗志昂扬的英勇气概,从而赋予了语句诗一般含蓄、隽永的意蕴。

教师出示视频《鹰之重生》,仿照《海燕》做片断或整篇练习。学生当堂训练,教师投影展示优秀作品:

在无际的大地之上,在缥缈的云雾之间,老鹰像一架时刻待命的战斗机,在自由地盘旋。一会儿箭一般地俯向大地,一会儿又直冲云端,它叫喊着。

麻雀在地上跳跃着,稍有风吹草动它们便扑棱翅膀吓得飞走了。这些可怜的麻雀呀,不懂天空的广阔,享受不到战斗的欢乐,只能在低矮的灌木丛中寻觅点儿吃的。

直到某一天,鹰发现自己的翅膀变得沉重了,它企图去抓捕猎物,但爪子似乎不听使唤了,鹰只有两个选择——死,或者重生!

麻雀开始嘲笑鹰了,他劝鹰不要再妄想重回蓝天了,但鹰呢,并没有给予理睬,它已经下定了决心要用五个月的煎熬换取三十年的新生。

它飞向了山顶,在悬崖峭壁上筑了巢,它每日都用喙叩击岩石,直到它完全脱落。它明白不能一辈子背着旧包袱。

待长出新的喙之后,它又把指甲一根根的抽掉,没过多久又把沉重的羽毛拔掉。每一次的过程都让鹰疼痛难忍却又幸福万分!现在,它已经有了坚硬的喙,锋利的爪子和有力的翅膀,它终于重生了!

鹰在做选择时,没有过多的顾虑,摆脱沉重的束缚,重获新生是它心中唯一的选择,在重生的过程中,鹰已经变得勇敢、执着,它将继续做三十年的王者。

教师点评后,学生修改自己的文章,课后完成。

(二)《白杨礼赞》(茅盾)

《白杨礼赞》运用象征手法,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点,借白杨树的不平凡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军民,歌颂他们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的感情。茅盾直接将白杨树和它所象征的事物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进行情感的抒发,所以教者把“象征手法在文中的巧妙运用”作为读写互促的训练点。

课堂上,教者设置了如下的语言训练活动,内化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

精读课文第七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是如何评价白杨树的?又是如何从赞美白杨树过渡到对人、对精神的赞美的?

师生交流后确定表达方法:欲扬先抑,先写白杨树不美,用“好女子”和“伟丈夫”对比,赞美其精神,然后用四个反问句排比,层层递进从树—农民—哨兵—精神,增强语句气势,并凸显作者对它们的赞美之情。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四个排比句的顺序不能颠倒。

教师出示小草与青松图片,进行片断模仿练习。学生当堂训练,投影展示优秀作品:

它没有青翠欲滴的色彩,没有风情万种的姿态,也许你要说它不美。是的,它是在岩缝中求生的杂草,何以论美?简直毫无美感可言!可当你在一望无垠的戈壁上走过,惊鸿一瞥,发现了它的存在,难道你没有一种“绝处逢生”之感?它们于黑暗的地下,被一種名为“生存”的力量唤醒,冲破层层叠嶂,向上,向上,再向上!心中有没有划过一丝震惊与诧异?这样奋勇向上的杂草不正像那在运动场上突破重围后来居上的运动员们?难道你不觉得它宛然象征了那种直面困难,不屈不挠,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意志!我要高声赞美它!

教师点评后,同学们再次修改,课后把它扩写成一篇文章。

二、教学后的几点思考

1.这种写作训练是零散的、专项的,如何训练学生将写作技巧融合于作文,为写作增色,是我们单元写作指导的重点。我们应该和单元的序列作文结合起来,将写作指导贯穿于文本教学,作文课进行现场整篇作文的写作和个别指导,使每位学生都能进行作文的升格写作,保护写作灵感。

2.读写互促教学活动设计形式可灵活多样,比如写读后感、仿写整篇文章结构、仿写文章语言特色,或演或说或议……既能让学生感悟到文章主旨,体会到谋篇布局的巧妙,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3.学生可以自选仿写素材,选取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听、所思、所感、所想,真正做到文由情生,体验情感在文字中驰骋的快乐,写出属于学生个性特点的文字,让文字更有魅力。

4.教师在必要时要写下水文。教师在写下水文的时候,自己碰到的问题就是学生最重要的问题,最能激发自己的文字就是最能激发学生的文字,写好下水文也就掌握了教学的重难点。教师的文采流露更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偶尔露两手,既陶冶了自己的性情,也给学生提供更生动的范本,不仅读写互促,还能师生互促。

读写互促,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发展方向,需要教师深入解读文本,敏锐地捕捉文字特色,且深入浅出地设计活动,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咀嚼文字,体会写作的成功感,让学生爱上阅读、爱上写作、爱上语文。

作者简介:曹立春,女,1982年生,山东聊城人,中学语文二级教师,硕士在读,主要研究教育管理、语文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编辑:蔡书红)

猜你喜欢

白杨树重生海燕
听故事
白杨树染绿了夏天
会唱歌的树
Friendship
重生
趣玩:南下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