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阅读教学插上想象的翅膀

2017-12-27林美琴

课外语文·下 2017年11期
关键词:凡卡荷花想象

【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实践证明,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合理运用想象这一手段,既能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能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有效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阅读能力;想象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可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实践证明,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领学生进行想象,能缩短学生与文本的时空距离和心理距离,排除阅读障碍,从而使学生深入文章的中心,透彻理解文章的内涵,还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闪现智慧的火花,优化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鼓励想象,激活文本语言

科林伍德曾说:“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见的,而是想象中的某种东西。”当我们阅读作品时,如果不展开想象,不懂得进行再创造,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也就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驰骋想象,遨游在作品的字里行间,透过文字看画面,透过语言看生活,入情入境,获得情的熏陶、智的启迪、美的享受。

《荷花》这篇课文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出荷花的美。怎样引导学生激活文本语言的美呢?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可抓住重点词“挨挨挤挤”“冒”“露”进行深入探究,鼓励学生展开想象与文本对话,从中领悟荷花的长势美、形态美、品格美和精神美,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重点引导学生对“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冒”字做多元解读,先对“冒”进行换字练习,比较体会“冒”字形象地表现了白荷花的艳丽夺目、卓尔不群;接着引导想象:白荷花冒出来想干什么呢?学生有的说她想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有的说她要向人们展示自己美丽的样子;还有的说她要和蜜蜂、蝴蝶做快乐的游戏……随着想象的驰骋,学生们沉浸在生机勃勃、充满灵气的荷塘美景之中,与花共舞,与虫共语,体验生活的情趣,感受景色的优美,将死的文字变成鲜活的画面,鲜活的意境,作品在想象中得到了复活。

二、激发想象,丰富课文内容

课文中有些地方写得含蓄凝练,留出余地,给人以“恰似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的审美效果。文中的留白之处为学生提供了想象驰骋的空间。教师要善于捕捉文本中的空白点,激发学生们进行合理而精彩的想象,补写空白,丰富课文内容,使学生体会到“空白”背后的“烟波浩渺”。

《太阳是大家的》这首诗语言凝练,但意义深远。要把简约的语言变为生动,变为意境丰满,激发想象是最为重要的。第二小节教学中,有位教师引导学生感悟太阳为大家做的好事后,让学生读一读:“一天中,太阳做了多少好事”这句话,结合文中的省略号,以问题形式激发想象:“太阳仅仅把阳光赐予了鲜花、小树和小朋友吗?她还做了哪些好事?”为了给学生一些灵感,老师借助多媒体课件,把一幅幅阳光照耀下的美景图展现在学生面前,创设情境,引申擴展。学生们思维活跃,语言丰富,有的说:“她把金光往湖面上洒。”有的说:“她给松树披上绿装。”有的说:“她为大地播撒金光。”有的说:“她陪着小朋友在林间嬉戏,听他们传出快乐的笑声……”孩子们徜徉在诗的王国里,共享着读书的甜蜜愉悦。这样激发想象,补写空白,有效地充实了课堂,丰富了课文内容,使学生的情感和文本最大限度地互相融合,达到人文合一的境界;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运用想象,把握文章主旨

有些文章的主旨不明显,比较含蓄、深远。阅读时,我们应该想方设法激活学生的想象思维,唤起他们的“内心视像”,启发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把握文章主旨。

《凡卡》一文,以凡卡做着甜蜜的梦做结尾,暗示凡卡追求幸福生活只是个不能实现的梦。文章似喜实悲的结尾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要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引导想象:在梦里,凡卡梦到了什么?学生都把梦描绘得绚丽多彩、甜蜜美好。但梦总会醒的,文章最后的省略号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那么凡卡后来的命运到底怎样呢?于是,老师再次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以《凡卡梦醒之后》续写故事。学生在续写故事中,明白了凡卡的命运注定是悲惨的。既然凡卡无法摆脱这悲惨的命运,那么作者为什么要以凡卡的梦做结尾呢?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从不同角度谈出了自己的看法,明白了用梦来结尾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底层百姓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只能是一场梦。学生通过思考想象,更深入地体会到了凡卡命运的悲惨,他无论在哪儿,都不可能得到幸福,只有在梦里才能幸福。与凡卡的悲惨生活相比,学生懂得了今天生活的幸福。这里运用想象步步深入,层层剥笋,使含蓄的变浅显,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了文章主旨。

四、放飞想象,深化阅读内容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适时放飞学生的想象,可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从而深入理解新知识的精妙之处,深化阅读内容。

《七颗钻石》这篇童话的内涵丰富,它寄寓着无私广博的爱能创造美好的一切,爱心是永恒的,像钻石一样晶莹剔透,像星星一样闪闪发光。但整篇课文都没有提到“爱心”二字,教学中必须放飞想象架设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走近作者,与文本对话,实现心灵上的沟通,悟出文章的真谛。

如:体会水罐的第一次变化,将“喜出望外”拎出,联系上下文理解小姑娘“喜出望外”的是什么时,放飞学生的想象,问:小姑娘可能找了哪些地方?用“小姑娘来到 ,她看见 ,没有找到水”的句式说一说。通过想象,学生们明白了小姑娘找遍所有可能有水的地方,都一无所获,晕倒的她醒来却发现一罐清澈新鲜的水时“喜出望外”的心情;体会到她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妈妈有水喝才“喜出望外”的那份孝心;感受到这是小姑娘的孝心感天,是小姑娘的爱心创造了奇迹!学生在思维的驰骋中深化了阅读内容。

当然,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有很多,想象只是阅读教学中的一种方式的运用,但它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探究文本,对话文本的一种有效手段。刘勰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驰骋文章的千山万水,领略作者的风情万种,体会作品的丰富意蕴,获得美的享受和人生感悟。阅读课堂也会轻松、愉悦、高效。

参考文献

[1]张小凤.在阅读教学中放飞孩子的想象[N].学知报,2011.

[2]龙文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林美琴,1968年生,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城西中心龙泉小学语文高级教师,语文教研组长,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教学经验丰富,曾主持完成市级课题《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性研究》,参赛和发表过多篇论文。

(编辑:郭恒)

猜你喜欢

凡卡荷花想象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EFL Teaching
立足文本,引导学生续写
集中扫描动词,想象透视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