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作文审题误区及教学策略研究

2017-12-27姚淑伟

课外语文·下 2017年11期
关键词:高考作文教学策略

姚淑伟

【摘要】审题决定着一篇作文的成败。最近几年来,高考作文逐渐向材料作文方面倾斜,主要是由于材料作文能够在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考查的同时,还可以对其阅读、概括以及联想等相关方面的能力进行考核。所以,审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中,对材料所要传达的意思分析出来,并正确理解,进而准确概括这一材料的中心思想,这样才能够对这一思想进行联想与想象。基于此,本文就高考作文审题存在的误区及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考作文;审题误区;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材料作文由于具有表意较为隐秘、立意开放性较强的特点,再加之考试时间有限,给许多考生作文审题立意带来了不小的障碍。因此,可以说高考作文是“命悬一审”。

一、高考作文存在的误区

材料作文中主要具有两部分:其一是材料,其二是限制条件与具体要求。部分学生由于审题不细心或过快,使得最终辛辛苦苦创作出来的作文的对象、角度甚至是题材与试题要求不符合,而导致作文得分较低。首先,在审题过程中必须要按照题目中的要求以及主题思想,来对材料进行概括,避免直接照抄材料,并确保材料和内容不会因为脱钩,而使得自身所写内容与材料互不相关。

其次,作文试题中的材料,是创作作文的引子与话题,同时作文的论证及观点等都是通过材料而延伸出来的。部分学生在开头不对材料进行引述,而是论证的过程中才提出来,这样就将话题引子作为了论据,使得评卷老师无法理解中心是依据什么所提出来的。另外,部分学生的作文整篇都没有材料的影子,那么作文和试题中的材料就无法有效结合在一起,使得阅卷老师出现一种另起炉灶的感觉。

二、高考作文审题教学策略

(一)材料作文的文体选择与审题技巧

首先,文体:针对写作文而言,在写之前不仅要立意,同时还应该对问题进行确定,而文体是否适宜对作文的质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有人认为,文体和立意有关。针对一般的文章来说,这样的观点是正确的,但写高考作文却不一样,选择适宜的文体尤为重要。针对高考作文写作而言,和记叙文相比,议论文的得分明显要高一些,阅卷老师更喜爱议论文。写高分作文而不是满分作文,这是高中作文教学的方向,其原因是作文能够得满分,是因为它有着其他方面的特色,比如语言、立意等等,因为文体得满分的很少,因此不具备代表性。

其次,审题:审题是写作的前提,如果不能将题审好,那么所写的文章就很容易跑题、偏题,这样的作文想得到高分是非常困難的,其他方面再有新意都没用。高考作文的审题方式有一种特有的模板,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此模板看似精简,但实用性极强。下面就举例来说说怎样将这“审题三问”用好。

2017年全国卷Ⅰ:

《老外眼中的中国关键词》。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 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在审这道题时,该如何运用审题三问呢?第一是“是什么”,也就是找到主题,题目中的主题是什么?显而易见,这一材料的主题就是:这些关键词体现出对中国怎样的认识。第二,“为什么”,也就是将主题的作用、特点和意义找到。在这一题目中,并未明显提出“为什么”,这就需要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将其找到。通过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我们可以提出“为什么来华留学生要关注这些‘中国关键词”“而这些关键词又是为什么会受到来华留学生的关注”等相关问题。第三,“怎么样”也就是怎么做。今后我们应该怎样利用这些关键词,来建设出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怎样利用这些关键词来认识一个更加真实的中国?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就能够明白作文材料所要表达出来的意思,以及写作方向。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材料中提到的选取“两三个关键词”并非是随机的,要确保所提炼的关键词能够存在一定的联系,这样才能确保作文得到更好的成绩。

(二)把握情感倾向,明确命题意图点

部分作文材料在对一个事物或事件进行叙述与评论的过程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材料作者在情感方面的倾向,因此学生就可以通过这方面来进行审题与立意。

例如,在福建2014年语文高考卷中:“提到空谷,有人想到的是悬崖,有人想到的是栈道桥梁。根据这句话,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大多数学生在看到“空谷”这一词时会联想到逆境或挫折,再由“想到的是悬崖”联想到用较为悲观的心境去面对人生中的困境,由“想到的是栈道桥梁”联想到要用积极向上的心境去面对并克服人生中可能会出现的困难。当然以上理解是没有问题的,但需要注意的是,悬崖与栈道桥梁之间不在相同的意象范畴之内,可以将空谷当成悬崖,而却不能当作栈道桥梁,主要是由于栈道桥梁是跨过空谷的一种方法或途径。因此,若将空谷当成人生中会出现的困境,最佳的理解就是在困境面前,有的人觉得无法跨越过去而出现悲观负面的情绪,但有的人觉得以乐观向上的态度,总会跨过这道坎。所以,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审题与立意过程中把握好情感的具体倾向,明确命题的意图点。

三、结语

“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如果在对作文进行审题的过程中出现偏差,那么立意必定会受到影响,这样的作文是得不到好成绩的。因此,考生在审题过程中要明确好方向,这样才能够确保作文构思与立意的新颖,可以给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的感觉,进而取得一个好成绩。

参考文献

[1]蔡婷婷.浅析高考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误区及教学策略[J].教育,2017(1).

[2]王长安.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误区成因及策略研究[J].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旬刊,2016(10).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高考作文教学策略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强弱之辩——2021年江苏高考作文述评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高考作文两关注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
思辨,让你的高考作文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