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造环境而非控制孩子

2017-12-27胡建南

课外语文·下 2017年11期
关键词:儿童剧语文课堂教学

胡建南

【摘要】儿童剧除了具有戏剧一般的特征外,还能适应儿童特有的情趣、心理状态和对事物的理解、思考方式。让孩子学会“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增强其心理适应能力,使他们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及具有理性信念的人生观,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各种压力和挑战。让孩子找回失却的欢笑,健康快乐地学习、生活,积极主动地获取优良的学习成绩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儿童剧;营造环境;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什么是儿童剧?内容符合于儿童经验,而且受到儿童喜爱的戏剧称为儿童剧(child play)。儿童剧教学所创造的框架,正是运用者兼具主动与被动辩证关系,让参与者在此构架中共同参戏,经历戏剧中的焦虑与成功的喜悦,而师生共同参与此架构,以角色扮演的模式进行儿童剧,共同面对儿童剧情景中所呈现的困境,达到儿童剧中参与者浑然忘我的境地。对于儿童来说,当参与过程中达到浑然忘我时,游戏与学习之間是同一件事,开展了人类学习的自我完成。尽管儿童剧对儿童而言并非具有严肃性,但儿童剧活动实实在在具有一种独特的严肃特质,这种特质正是在儿童剧中满足了孩子的自我完成性的需求。

一、“被儿童所演、为儿童所演”

儿童剧之所以“被儿童所演、为儿童所演”,是因为儿童剧能适应儿童特有的情趣、心理状态和对事物的理解、思考方式。儿童剧的服务对象是儿童,它处于“儿童”的位置来与孩子进行交流,在各个方面都与单单只是成年人的教授有着极大的不同。

人不可能永远处在好情绪中,生活中既然有挫折、有烦恼,就会有消极的情绪。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讲述了小骆驼因小红马嘲笑他难看而委屈,到沙漠里亲身体验后,发现自己的驼峰、脚掌和睫毛都很有用,而认识到自己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故事。小朋友们通过表演小骆驼、小红马之间的对话体会小骆驼的伤心:

叙事者: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许多小动物。这一天清晨,阳光普照,小骆驼来到清澈的小溪边照镜子。

小骆驼:(慢吞吞地入场,走到小溪边左照右照)哇,多清澈的小溪啊,我要照照镜子。【小骆驼和镜中的小骆驼玩起了镜子游戏】

小红马:(跑上场转一圈,开心地……)得儿——得儿——得儿——得儿——大森林多美啊!我要尽情地奔跑!(看见了小骆驼,大声地)咦,你是谁?【镜中的小骆驼退场】

小骆驼:(抬起头,微笑着)你好啊,我是小骆驼呀!

小红马:(捂着嘴偷偷地笑起来,自言自语)哎呀,这是哪来的家伙,长得好丑哦!

小骆驼:(疑惑地)你说什么呀?我没听清楚。

小红马:(上前一步,指着小骆驼)你瞧你,脚掌又大又厚,眼皮上长着两层睫毛,背上还有两个肉疙瘩,多难看呀!还照什么镜子呀!

叙事者:小骆驼原本开心的笑容僵住了,在小红马的嘲笑声中委屈地低下了头。闷闷不乐地往家走,寻求妈妈的安慰。

一个心理成熟的人,不是没有消极情绪的人,而是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的人。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也要慢慢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环境对于人而言,不能直接地将人引入积极的情绪状态,它对人的作用更主要的是帮助我们营造良好的心境,这种好的心境是积极情绪发生的必要场所。小骆驼经过这一次沙漠之旅,知道了自己的脚掌、驼峰和睫毛在沙漠里有特别大的作用,再也不感到委屈和自卑了。同样,通过表演能让孩子有更深的体会。

儿童剧的时间是弹性的,一场儿童剧可能实际长半个小时,在戏剧时间中却过来数月之久,我们的日常生活着眼当下,戏剧却可以跃进于过去或未来的时间,及许多不同的地方,其中有一些可能在真实世界中根本不存在。在这些地方和时间中,孩子们扮演不同的身份,假装成他人,而这些行为在其他演员或观众的见证下完成。

二、儿童剧是社交活动和集体的艺术形式

一个常见的错误是认为剧作家是一出戏剧的唯一创造者,预设必然有剧本的存在。事实上,不管就创作还是欣赏而言,儿童剧都是一种集体的经验,由一群人创造、分享和观看。儿童剧只有被演出时才会成为戏剧,在编剧之外还有导演、布景、灯光和表演者。表演者可能包含了音乐和演员。相同地,学校儿童剧是一个社交与集体的经验,但它在形式上较多数剧场形式更富弹性、更具参与性。它并未严格定义创作者的角色,因此儿童可以同时身兼编剧、导演和演员数职,构思情节,而且只演出一次。教师也是这个经验中的一分子,可以因实际需求担任特定的职务,鼓励孩子在构思情节和观赏时主动分享。正如演员和导演的角色可能模糊而同时存于一个孩子身上,在一堂课中,儿童也可以多次轮替,有时担任演员,有时当观众。学生通过综合性的艺术学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想象思维能力、理解与合作能力。开发儿童剧课程主要意义在于增加儿童学习形式的多样化,注重学习过程的体验;在学生丰富的校园生活中找到贴近儿童生活,有助于儿童成长和发展的儿童剧题材,在这样一门综合学科的熏陶下,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扮演角色与情感、生活的联系中理解他人,促进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与交往。

三、儿童剧受到规则和惯例的规范

要使儿童剧的集体经验得以发生,个人必须先同意接受戏剧的约束。以电视剧为例,我们必须在对的时间打开电视、坐下,并且做到不被打扰。所有的社交活动都需要规则来引导,这些规则可以清楚制定,就像班级公约,也可能并未言明,但参与者都默默遵守并且了然于心。为使儿童剧得以顺利地进行,教师和学生必须清楚这些规则的实际内容,而且愿意遵守。这样的规则并不是限制性或压迫性的,它们提供了让团体可以追求的共同的框架,任何违规的行为都会因瓦解这些目标而被指正。儿童剧规定学生许多不同的行为模式,从高能量的活动到说、静止和专注的沉默,每一项适应不同的任务需求。儿童剧活动的成功有赖于儿童知道他们被期待做什么,同时他们也喜欢在表现良好时的成就感,而这成就感来自于在戏剧事件中真诚参与的经验。

故事提供了儿童剧的精髓,在儿童剧中所铺成的故事,是我们借以了解儿童剧的重要线索。每一个剧本反映的就是一个社会状况,我们深谙故事对于孩子学习的影响力及重要性。在教学中,老师针对不同的主题为学生挑选不同的学习素材,除了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之外,某些故事还能增进学生理解并思考有关人类的思想观念和重要议题。例如国学舞台剧既能让孩子了解历史,又能吸收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儿童剧《第八次》《卧薪尝胆》阐述的是“不经挫折不成长”的道理;儿童剧《掌声》《我不是最弱小的》教育学生不要小看自己;《母亲的恩情》《木兰从军》让孩子学会孝顺父母;《一株紫丁香》《理想的风筝》让孩子体会师恩难忘……因此,故事有助于教师进行有关心灵、社会以及道德方面的教学,而儿童剧则能够帮助孩子在故事的意象中持续思考这些课题,并与故事所创造出来的世界建立更密切的联系。

儿童在不同的剧本中经历客观生活,向戏中人物学习什么优 点,摒弃什么缺点,在演剧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有利于他们逐渐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追求美的心态。这些道理,对他们以后的人生具有极大的影响力。老师作为判断思维的领航者,引导小演员们通过表演剧中人的经历,从第三者的角度了解并评论事件的因果,道出了自己的感悟,或许这些感悟还是稚嫩的,在我们看来很浅层,却在孩子澄澈的心灵中留下重要的一抹。

如《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这个故事表面上看是个非常简单、有着美好结局的童话故事,但是故事中的人物在遭遇某些事件而必须进行道德判断时,表现出矛盾的特质。因此浮现出一些悬而未决、值得注意的问题——诸如个人与大自然乃至动物的关系,何谓有用的知识,以及顺从与不顺从。这些故事中未有定论的问题,正是教师教学儿童剧的垫脚石。

儿童健康的心理成长,需要多彩艺术的刺激。儿童也有自己的思想,应该把儿童看成一个自主自立的完整世界,而不是成人居高临下的眼里的儿童的世界。而儿童剧,就是这樣一个奇异又高效的童心世界。通过具体、鲜明的形象与活泼、明快的情节向儿童剖析严肃的主题,进行美的感染。学生可以透过儿童戏剧活动获得成就感,得到自我满足,在美的感染过程中,培养儿童积极的创造精神,发展儿童的意志和想象力,从而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受到锻炼,唤起儿童的求知欲,尽可能使他们正确地认识现实世界与周围事物,以达到巩固其自身既有的道德感。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儿童剧语文课堂教学
浅谈文化产业化背景下儿童剧的深度开发
我的妈妈是儿童剧演员
发展与反思—儿童剧的发展路径
让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教学
浅谈聋生语文教学生活化
儿童剧的艺术格局及其创作研究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儿童剧演出团体常驻购物中心
如何看待和处理语文课堂教学“中途离题”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