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标点,引导学生细读文本

2017-12-27黄盈盈

课外语文·下 2017年11期
关键词:标点表达理解

黄盈盈

【摘要】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经常组织学生围绕文本细节进行讨论,这种文本细读之法是文学批评中常用的方法,能促使学生深入挖掘文本内涵,主动创建文本意义。但是在课堂上师生讨论的重点常常围绕词句,却往往忽略了标点符号。殊不知,标点符号也是记录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语法作用,更有表情达意的功能,在很多时候,作者通过标点符号的特殊功能,反而收到了语言文字所无法比拟的效果。

【关键词】标点;文本;表达;理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高中阅读教学中,如果我们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多关注标点,发掘标点符号背后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则可会让学生获取不一样的感受。

一、深度研读,感受人物神韵

不少文本都刻画了人物形象,学生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往往关注人物神态、语言、动作描写本身,但是却忽略了若添加适当的标点符号能更好地体现人物语言、动作等方面,更好地展现人物性格特点。为此,我们教师在演绎文本教学时,在关注其他细节的同时,要引导学生留意标点符号,体会标点符号,从而深刻体会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和内心特质。

在阅读《边城》一文时,学生发现作者在描写翠翠语言时往 往会在句末加上感叹号,如“鸭子会走脱的!”“看喽啰上山了啊!”“我还以为那人偷你东西通你打架!”这些句子都用了感叹号,用以表现翠翠率真活泼的性格。在阅读这些句子后,一个敢想敢说的翠翠形象跃然纸上。在了解了这些之后再来分析翠翠的人物形象,学生便能有更深刻的感受。在文章中,翠翠是一个天真善良的女子,也是作者倾注了全部爱的人物形象。如当翠翠看见有人从其身边扛着凳子走过去,发现那个人是去年打了火把送她回去的人,翠翠不顾对方的真实身份是什么,也不管对方是不是会听见自己的话,便说对方“真象个喽罗”,从这点能看出翠翠是个毫无城府的女孩。也正是因为如此,她在面对爱情时体现出敢爱敢恨的特点。很显然分析标点符号能让学生对翠翠的了解更进一步。教师可以将标点符号作为深度感悟文本,体验人物形象的契机,在教学中组织学生深入阅读,悉心研究。

学者刘英在研究文本标点符号时提出聚焦蕴含丰富的关键性标点符号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精妙。在研读人物过程中若能将文字和标点符号结合起来考虑,能更深刻地体会人物形象的特点,体会人物神韵。同时也更能感受到作者在刻画人物形象和描画人物时的鬼斧神工,对学生的习作水平的提升大有裨益。

二、巧妙比較,体会心理变化

心理描写是文学作品中一种最为常见的方式,透过心理描写能够让读者对人物的形象有深入的理解,极大地展现和凸显在一定环境中人物的内心状态和精神面貌。作者往往运用描写人物内心独白,运用动作暗示等方法来展现人物心理。在分析人物心理时也不能忽视标点符号的部分,我们在引导学生深度感悟文本时,可以让学生品味和比较这些标点,分析这些标点符号能否体现人物心理变化。

阅读《祝福》时可以让学生尝试借助标点符号来感受人物心理变化,如分析:

“地狱?——论理,就该也有。——然而也未必……谁来管这等事……。”

这里“地狱”后的问号表示“我”在听见祥林嫂讲到“地狱”时表示困惑,因为这是“我”的思想中不存在的概念,“我”不明白祥林嫂为何会谈及这个话题。而后面的破折号表示突然转变话题或突出语义的转折。这表示“我”虽然不知道地狱是否存在,当还是尽力要回答对方的话,由于“我”也没有标准答案,故此语义 多次突然转变。此外,破折号还能表示说话中断或停顿,这里表示“我”由于思考此话题而产生停顿。“谁来管这等事”的前后都有省略号,不仅表示说话断断续续,还表示静默或思考,说明“我”想要追寻问题的答案,但是却不能得到结果,“我”为不能帮助祥林嫂而感到羞愧,因此才会出现话语停顿。通过分析能看出“我”在表达过程中内心的曲折变化。

在运用了心理描写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会变得立体化,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而在此过程中,巧妙加入标点符号能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心理变化,如顿号能展现内心的停顿、感叹能表达内心的赞叹、省略号则流露出人物内心的惊慌与恐惧等。若能在描写中巧妙运用标点,则不仅丰富了人物的形象,更让人物心理变得更丰满、复杂,可谓是语言文字所无可比拟的。

三、引导补白,把握作者情感

不少文本在描写人物情感时常常运用留白的手法,这能促使读者产生丰富联想,令文本的内容增添丰富性和想象的空间。在设置留白时常用省略号来表达留白,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文本中的省略号,分析该省略号表达了怎样的语义,能否体现作者情感的变化。

《祝福》一文中有不少省略号,其中有不少省略号都起到了省略语义的效果,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分析这些省略句的补白效果,感受其耐人寻味的内容。如其中四叔说的:“可恶!然而……”这里的省略号给人回味无穷的感觉,让读者不由得揣测四叔此时的情感。四叔不满祥林嫂被人抢走,但是由于他受到封建思想影响,所以认为祥林嫂被婆婆带走这件事情无可厚非,因此他无话可说,故此说“然而……”,从这个省略号能看出四叔的内心情感,四叔虽然不满但是却认为理所应当。又如文章中句子“然而鱼翅是不可不吃的,即使只有我一个……”,这里的省略号用来替代已知的或者次要的事物。在作者看来,无论清炖鱼翅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所以没有必要再讨论是否吃鱼翅的事情,故此添加省略号。在分析了这些省略号后,学生不仅能了解省略号的语法特点,更能理解省略号能体现情感的作用。

文学家郭沫若提出标点和言文同样重要,有时甚至比言文更加重要。我们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要让文本细读更为深入,则不可将标点符号抛诸脑后,无视标点符号的价值和意义,而应该适当分析标点符号的寓意,凸显标点符号在语文表达中的作用,这样才能让语文课堂更好地体现语文味,真正让学生全方位的体验中华语言的魅力。

(编辑:龙贤东)endprint

猜你喜欢

标点表达理解
标点可有可无吗
《辽史》标点辨误四则
小小标点真厉害
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之我见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有趣的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