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境理论及语用原则在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应用

2017-12-27肖劲娆

课外语文·下 2017年11期
关键词:语境理论口语交际教学应用

肖劲娆

【摘要】语用学理论可以广泛运用于各类语言教学中。就口语交际教学而言,可以充分运用语用学中的语境理论进行口语交际教学,具体要做到关注语境,利用语境和创设语境;还可以运用语用交际原则进行口语交际教学,用质原则保证口语交际内容的真实性,用量原则和关系原则培养口语沟通技巧,用方式原则确保口语交际内容的有效性,用礼貌原则提升口语交际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语境理论;语用原则;口语交际教学;应用

【用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口语交际教学是根据课程教学要求,学生在中学语文教师指导下开展相应的口头语言交际训练,以规范和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的一种语文教学过程。口语交际教学成为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交际应用能力、拓展学生学习思维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语用学所研究的内容均为交际活动的相关因素,包括语境理论、语言行为理论等。口语交际教学是一种典型的语用教学,要求在动态交际中进行语言的运用,语用能力与交际能力是紧密相关的。语文教师应该不断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以满足口语交际教学的需要。从语用学视角下创新教学方式,注重生活实际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语境与口语交际教学

(一)关注语境

语境是进行口语交际的基础,是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语用学教程》中提到语用学研究在不同语境中话语意义的恰当地表达和准确地理解的基本原则和准则,这就清楚地说明了话语意义的恰当地表达和准确地理解是在不同的语境中实现的,表明了“话语”与“语境”密切相关。《修辞学发凡》一书中,作者陈望道将情境分为“何故”“何事”“何人”“何地”“何时”“何如”等六个“何”。从口语交际这个角度来看,这是较全面地概括了口语交际的语境要素,教学活动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开展。

如果语言能力是衡量人们说话的语句是否合乎语法,那么交际能力就是看说的话是否合乎语境。交际过程中的所有环节都有语境的参与,能让对话更加真实并有效地进行。在实际的口语交际过程中,在不同的语境条件下,话语也产生了不同的意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语境意。教師在组织交际活动时,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体会语境在交际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分析不同话语的语境义和本义之间的区别,引导学生要在日常的交际活动中关注语境。

(二)利用语境

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语境是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活动中使用语言时生成的。语境决定在口语交际过程中双方交流者使用的对话的范围、表述方式和语体风格。教师应该利用语境,让学生选择相应的方式与特定的交流对象进行 沟通。

在课堂的交际活动中,如果离开了具体的语境,只是通过言语形式本身,说话者并不能明确表达自己话语中的真实意图,听话者也不能准确判断说话者的真实想法。想要准确地把握说话者传达的意思,除了要理解所说的“字面意思”,还要放在特定的语境中去理解言语形式的“言外之意”。

例如这堂课的目标之一是 “用餐交际”。教师跟学生说:“我缺一把刀子。”学生并不能理解。而老师告诉同学们我们现在是在餐厅里,我是客人,你们是服务生,我如果说了“我缺一把刀子”,那么这句话就才能得到学生的回应,就能让他们理解,这其实发出了一个“请求”的信号,这位“客人”想说的应该是“我需要用餐了,请给我拿一把餐刀吧”,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语境,引导学生应该在具体语境中学习语言,利用好语境能更好的达到口语交际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语境

口语交际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具体情境、营造话题氛围,让学生有仿佛“身临其境”,将“创设语境”落到实处。处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学生的口语能力和听知能力才会得到真实、有效地锻炼。一方面,情景的创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不单单是对话交流,也包括肢体语言、神态语言,当这几种言语恰当配合时,表达者便能传递细腻微妙的思想情绪,而接受者能通过多种合力所产生的联系,做出准确的理解和接收。另一方面,交际情境能激发交际者思维与反馈的同步和同位进行。实际的交际生活中没有过多的时间供交际者斟酌和推敲,只在一方说话完成的短暂时间内就需要另一方做出反应并反馈给对方,这就要求交际双方做到在交流中保持高度警惕,脑海中进行快速思维,并且及时调整,这样的训练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思维反应能力等各方面能力。因此,在课堂上应多练习,多让学生有真正的实践机会,教师挖掘有用的话题,根据实际需要,对语境进行构建、创造以及利用或者控制,让学生真正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师可以利用情景设置法,通过模拟实际设置情景,让学生进入虚拟的情景中体验,思考如果在这样的情景中应该说什么、怎样说的方法。

如教学《劝说》的口语交际课中,教师可以设计:如果班上有同学(老师或者请同学来扮演)沉迷网络游戏,你一直很想劝说他,今天他邀你放学后和他一起去游戏厅打游戏,借此机会你将如何劝说他呢?明确了交际对象的特点,在虚拟的语境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学生思考后上台进行情景表演如何劝说,学生点评劝说的效果如何。这种具体的语境创设,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言语能力,收获了口语交际的知识与技巧。

二、语用原则与口语交际教学

(一)用质原则保证口语交际内容的真实性

在口语交际课堂教学中,所有的学生都需要真实地参与到交际活动中来,这也是体现对学生的充分尊重。真正的口语交际就是交际者之间语言有内在的联系。

关于“踏春”的口语交际课上,老师常常会设置一个情境:“春天多美好啊!下个星期我们一起去爬山吧,现在我们分小组来讨论一下爬山的时候组织哪些活动,然后我们应该为这次活动准备些什么……”但实际上,老师往往只是为了引起话题,没有打算安排集体性的出游活动。虽然激发了学生的交际兴趣,但并没有说明是假设性事件。这种言行不一致的行为,不仅会改变学生对语文老师的信任,还会使学生对口语交际课由喜欢、期待转为持有消极的态度,甚至会对人生也产生负面影响。endprint

口语交际中的对话,我们要做到合作原则中的质的原则,教学中要预防学生交际内容中的“伪对话”。这不单单是指错误的交际内容,还包括了虚假的对话。例如在交流中产生了与交际目的无关的话语、过多的礼貌寒暄、毫不相关的对话等。这样的现象往往会干扰教师对学生交际对话的评价。

比如在一些需要学生独自阐述的话题时,学生陈述完毕后,老师在班上提问:“刚刚听了他的讲述,谁想提出自己的疑问吗?”有几位学生提出他们各自的见解后,老师又会向讲述者询问:“刚刚他们的疑问,你准备如何回答呢?”这种内在的联系变成通过老师来实现,就在不自觉中将双边关系变成多边关系,一切交际的因素不是通过交际双方,而是在老师这里进行中转。实际上,这样的交际关系的状态已经丧失了其应有的真实性,限制了学生的交际思维,只能跟着老师的设问来进行回答,这样的交际教学的效果往往大打折扣。交际过程中,话题的真实性直接体现了说话者的交际诚意,是交际目的实现的前提。在交际中要求真实性的对话,学生才能表现出真实的反应。

(二)用量原则和关系原则培养口语沟通技巧

生活中人们选择交际活动,总是有一定的目的性。交际目标的完成也是口语交际最终完成的标志,同时这也是交流者围绕一个话题交流的指向。没有交际目的作为前提就无法构成言语行为的有效会话。因为有了交际目的,交流主体之间才会理解和回应对方的话语,交际双方均趋向于同一目的达成或者是一方的目的这一任务驱动,这样的交际过程中的对话才能构成有效的会话。

交际过程中的话语要紧扣交际目标,切忌漫无边际的对话,产生与目的不相关的无效话语,这样使交代交际的目的丧失了最佳时机。说话者应该围绕交际目的,句句紧扣话题中心,明确交际意图,做到事先交代、事中扣题、事后有完整的说明,这就要求我们遵循关系原则。交际对话时还要把握好量的原则,交际的话语既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要坚持适度原则。交际过程中,话语过少,会导致传递信息不够明确,引起交际目的理解的误差;话语过多,会导致交际对方的迷惑和反感,适得其反。教师在口语交际课上应该明确一堂课要达到的交际目标和预期效果,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时用最简洁的语言传递最准确的信息。

例如开展口语交际活动,主题为是迎新晚会的设计方案,要求每一位学生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并选出最佳方案,那么首先要提出在阐述自己方案的过程中要简明扼要,突出重点,紧扣方案可操作性进行讲解。在口语交际的实践中训练沟通的技巧,把握交际话语的“度”,在往后的交际生活中才能更好地进行沟通交流。

(三)用方式原则确保口语交际内容的有效性

“有效”,《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是“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有效教学”,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提出正确且适合的“预期目的”,教师采用具体、有效的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交际对话首先确定了交际目标,确保了真实性,才能评定其是否有效。

确保对话的有效性,首先思考怎么样才能让对方明白自己的交际目的,再次在交际过程中表面自己的立场和态度,之后才是交际目的的达成。交际过程中的内容有效是最核心的问题,而交际目的的完成是依靠交际内容的有效来判断。要做到对话内容的有效性,便要选择恰当的、精准的语言,提供清晰的信息,让对方明确理解自己的意图,做到“表情达意”,来促进对方对交际意义进行正确理解。因此,在口语交际过程中交流双方在会话中要遵循方式原则:要明白清楚,避免晦涩;要清楚明确,避免歧义;要简明扼要,避免冗长;要井井有條,避免杂乱,尽量少提供干扰信息。交流的另一方应根据语境进行具体的分析,去理解对方话语的含义,进而做出进一步的回应,在这样不断促进双方交流中完成协议的达成。学生如何在流动的话语中迅速理解并筛选对方言谈中的有效信息进而做出回应,这是确保交际对话的有效性的关键,也可以从中考查学生的交际应用能力。

(四)用礼貌原则提升口语交际的良好效果

礼貌原则的实质是做到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合作原则在交际会话中起着规范人们说话的作用,它使人们在假设对方愿意与人完成交际目的的前提下进行交际。而礼貌原则却是一种调节作用,使交际对话过程更加愉快、顺利,并产生更好的交际效果,它保障了交谈双方的均等地位和交际双方之间处于友好的状态。在与他人进行交流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要恰当地运用谦虚和同情,多给对方赞誉和肯定。在交际活动中,可以不用语言表达时,交流者可以通过体态语言来传递自己的交际意图;当必须说的时候,交流者就应该认真地考虑应该“如何说”了。

中国是文明礼仪之邦,中国的礼貌表现在谦虚、热情、尊重他人等优秀品质。交际活动中,教会学生运用谦敬之词。例如称呼前加上“舍”表示谦逊,如寒舍、舍弟等;称对方亲属,加上“令”字表达一种敬重,如令尊、令爱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般不会“直抒胸臆”,而是采取以含蓄、柔和的语言表达或暗示不便直接提到的内容来避免将产生的误会,当我们想表达否定、不满等负面观点及情绪时,要把不礼貌降到最低限度,把不礼貌的话,或是略去不说,或是岔开话题,或是婉转、间接地说出来,要组织好语言再表达出来,这种修辞格形式就是我们常说的委婉语。譬如用“去世”代替对“死亡”的说法,用“丰满”代替对”肥胖”的表达等。交流时多运用“请”“不客气”等礼貌用语,这样既尊重了别人,又完成了愉快的交流。交际对话时还应尊重不同的文化背景,结合具体相应的文化礼仪,能给言语交际带来更好的效果。

语用学理论对如何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语文教育领域的实践过程中,从语用学理论视野下审视口语交际教学才刚刚起步,在目前为止的研究中较少有为口语交际课程内容提供完整系统的学习知识系统,所以至今鲜有完整契合的实践为之证明它的合理性,这需要广大师生在实践中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能说会道、能言善辩是未来人才的重要标志之一。所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每一个语文教师有义务、有责任去做好的事。我们教学也需要循序渐进、有的放矢,为学生的口语交际提供平台,让他们在语用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口语交际的实践活动,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生活与实践,鼓励学生进行合作交际、礼貌对话,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索振羽.语用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7).

[2]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3]谢奇勇.中小学语言知识教学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编辑:蔡书红)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境理论口语交际教学应用
对中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的思考
语境理论视角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研究
小学英语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语境与英语写作研究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探微
基于语境理论的高中英语词汇课堂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