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策略初探

2017-12-27田佳星邵婉

课外语文·下 2017年11期
关键词:主问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田佳星 邵婉

【摘要】近年来有关“主问题”研究的文献逐渐增多,对于主问题设计的研究偏向于理论和概念方面,有关实践和实证方面的研究却相对较少。本文对温州市5所中学的初中语文教师进行了深入的访谈,对300多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访谈和问卷调查结果的整理与分析,提出语文课堂教学“主问题”设计的关键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主问题”概念界定

语文阅读教学的“主问题”这一概念最早由余映潮老师在1993年提出来,在余映潮老师的著作——《余映潮的中学语文教学主张》里对于主问题的概念和实施有详细的阐述。主问题是能够对教学内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提问、问题或话题。或者说,“主问题”是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研读的重要问题、中心问题或关键问题。还可以说,“主问题”是阅读教学中能从教学内容整体的角度者——学生整体参与的角度引发思考、讨论、理解、品味、探究、创编、欣赏过程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

二、初中语文教学“主问题”设计现状调查与分析

笔者通过对温州市5所中学的50多名初中语文教师的访谈和300多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主问题设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主问题”设计缺乏连贯性与递进性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大多数老师在一堂课中会设置1—3个主问题,很多老师在主问题的设计中容易把几个主问题的内容割裂开来,导致问题缺乏关联性,学生学习起來也是一头雾水。很多老师都认为,设计的主问题要由浅入深或深入浅出。主问题的设计缺少层次性就很难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二)“主问题”设计偏主观性,忽视学生学情

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主问题设计时容易忽略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心理状况,导致主问题的难度偏高或偏低。主问题的难度偏高,超越了学生的理解范围,课堂教学常常会陷入“僵局”的尴尬境地。主问题的设计难度偏低则导致很多无效提问,降低课堂效率,浪费课堂时间。还有很多老师对于主问题的设计太过空洞,主问题不能很好突出问题的重难点,不能够很好地与学生的实际经验相联系,学生也常常“答非所问”。

(三)问题预设不够,学生思维发散,难以聚焦主问题

由于课堂环境相对比较复杂,学生程度不一,老师在主问题的实施过程中仍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最常见的情况就是课堂上学生思维比较发散,容易从主问题散发到许多小问题,甚至是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一些话题。这时课堂就很容易陷入“失控”局面,教师很难再把学生聚焦到主问题上。

(四)“主问题”设计偏重于语言与思维的发展,忽视审美与文化的培养

参照我国教育部最新颁布的有关语文核心素养的阐述,语文核心素养大致包括四个方面: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和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在与这些老师的交流中,笔者发现,大多数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都偏向于“语言”和“思维”这两个方面,相对来说却比较忽略对学生审美鉴赏和文化传承的培养。

三、初中语文教学“主问题”设计策略研究

(一)教师方面

1.设计文章主线,层层递进。针对教学主问题设计缺乏连贯性这个问题,对于初中语文教师来说,尤其是新手型教师,需要对文本进行深入的研读,并且多向专家型教师学习,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学生的心理状况。在充分了解学生与深入研读文本的基础上,根据文章的特点和层次性来由浅入深的设计主问题。并且几个主问题之间要有所联系,使主问题可以贯穿整篇课文。

2.多元解读,做好问题预设。语文教学的主要材料都来自语文课本。笔者在访谈过程中,问及老师“主问题”设计的策略时,很多老师首先谈到的是要吃透教材、挖掘教材中值得教给学生的内容。在熟悉教材文本过程中,要注重多元地解读文本。教师只有多元地解读文本,才能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品读文章,进而从多个角度做好问题预设,尽管在课堂上遇到学生提出的比较偏离文旨的问题,也能够联系文本正确地引导学生,为学生做出良好的解答。

3.指导预习,奠定基础。预习是学生研读文本、提出问题的前提,做好课前预习,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增加课堂容量。因此,这就需要我们的语文老师认真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在阅读文本前可以为学生先设置一些具有层次性、整体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章,加深学生对文章的思考与理解,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更有质量的问题。在阅读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找出关键词、中心句、做批注,记录自己读文章的感受和发现的问题。

(二)学生方面

对于学生来说需要做好课前预习,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能够多元思考问题。笔者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是不会进行课前预习的,有很多学生的课前预习也只是简单浏览一遍课文,缺乏深入的思考。在主问题实施过程中,学生是参与的主体,因此学生的参与配合也非常重要。倘若学生可以做好课前预习,对文章有深入的思考并能够提出问题,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增加课堂互动,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层层深入,高效并且有质量地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在课堂预习中还需要学生能够进行合作交流和探究质疑,多与学生交流情感体会,从不同角度去感受和理解文章,并提出自己 的疑问,将这些问题与学生互相交流,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又促进了学生合作学习技能的提升,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大有帮助。

参考文献

[1]余映潮.余映潮的中学语文教学主张[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2]余映潮.“主问题”的教学魅力[J].语文教学通讯,2011(2).

(编辑:马梦杰)endprint

猜你喜欢

主问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