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经典诵读教育的困境及策略分析

2017-12-27朱芹丽

课外语文·下 2017年11期
关键词:经典诵读小学教育

朱芹丽

【摘要】自中共中央十八大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于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式进行了全面论述,并提出了系统化的方针策略。当今时代,人们对于中国传统经典文化保持着较高的关注,在人类的传承和发展中留下了许多经典文化瑰宝,其对于当前的人文精神教育起到重要作用。近几年来,随着中小学素质教育改革的发展,在小學阶段开始实行经典诵读教育,通过小学经典诵读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文化素养,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起到不可缺少的作用。因此,本文以湛江市小学经典诵读教育时效性为课题展开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理论建议。

【关键词】小学;经典诵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近几年来,我国的艺术教育改革深入发展,在中小学教育中开始培养学生的艺术特长、促进学生智力发展,传授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强化学生的知识内容。但是从湛江市的艺术教育现状来看,艺术教育完全局限于当地的民俗文化,没有充分重视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和艺术教育,许多学生对于中国传统历史不甚了解,甚至不知道《论语》《诗经》等经典著作为何物,小学生的传统文化观念比较匮乏,过于注重西洋文化。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首先,湛江市部分乡村小学没有真正重视传统艺术教育,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认为传统艺术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无法起到直接作用;其次,湛江市许多小学缺乏传统艺术学科的专业任职教师,许多任职教师都是其他学科兼职,所以无法培养学生的经典诵读等传统文化技能;最后,该地区的教学资源和设备严重不足,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在素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必须全面推进小学经典诵读教育,以此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一、小学经典诵读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一)小学经典诵读教育有利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著名散文作家朱自清先生曾经在《经典常谈》中提到过:“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于实用,而体现在文化。”近几年来,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对经典文化传承价值展开了深入研究。在1977年时,美国教育学界提出了《艺术对美国教育的意义》,其中充分体现了美国教育学界已经认可了艺术教育。而且在法国议会中制定并实施了《艺术教育法》,国外对于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在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研究中,明确指出:“通过采用经典诵读的方式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能够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中华人民感受到自信心和自尊心,其对于民族的发展壮大起到重要作用。”例如让中小学生从小阅读《三字经》,能够从小开始培养中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帮助孩子树立高尚的人格,继承先哲的风范。《三字经》中提到“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从小学习诵读《三字经》,能够从中学习和吸收中华优秀的传统美德,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二)经典诵读教育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在小学开展经典诵读教育,能够逐渐滋养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著名教育学家朱永新曾经提到过:“读书能够让学生掌握人类文明中的精华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起到重要作用。”而且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传承历史非常久远,在上千年的传承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历史文化瑰宝,对于熏陶学生的人格品质起到重要作用,而且能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经典诵读教育能够推动传统艺术文化教育发展

在文化全球化发展进程中,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之间的矛盾冲突越来越显著,青少年逐渐丧失民族传统意识,对于中国经典传统艺术文化的了解一无所知。因此,在社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必须重视中华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发展问题。在中共中央“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必须加强中小学传统历史文化教育,重视经典传统文化、技艺的传承和发展。”而且我国的教育部门联合国家语委共同组建了“中华诵读网”,“中华诵”活动正在广泛开展。经典语言文化是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推动传统文化教育发展,必须加强经典诵读教育,贯彻落实国家传统文化教育方针。

二、东海区经典诵读教育的基本情况

自21世纪以来,全国各地正在全面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在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中纷纷由教师带领学生,利用读、诵、演、唱等多种不同的形式来诵读中华传统经典巨作。根据实际调查和理论文献研究发现,在东山街道办6所中小学开展了问卷调查,一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18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75份。根据调查问卷显示,湛江市的经典诵读教育活动主要表现为这样几种 形式:

(一)建立经典诵读教育组织机制

根据中小学经典诵读教育组织机制的调查显示,6所中小学全部在教育工作中引入经典诵读教育活动,通过经典诵读教育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并且建立了完善的组织机制。在经典诵读教育组织中,由校领导来主持日常诵读活动,教师负责各个班级的诵读教育活动,每个班级的学生参与率达到100%,而且规定每周必须开设一节“经典诵读课程”,由专职教师负责检查和督促诵读活动,而且在学期成绩考核中需要考核学生的诵读情况,采取激励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175名调查问卷中,有75.2%的学生认为这种经典诵读教育组织方式比较有效,并且非常感兴趣,有19.8%的学生认为这种教育形式可有可无,还有5%的学生比较反感这种组织形式。由此可以发现,大多数学生对于建立经典诵读教育组织机制比较认可。

(二)营造经典诵读环境氛围

各小学为了调动学生的经典诵读兴趣,通过营造经典诵读环境氛围,比如在校门或教室墙壁上书写“读千古美文,做中华赤子”等语言文字,提醒学生进行经典诵读。而且在各个教室的黑板角落位置每天会书写一首古诗词,在楼梯显眼位置张贴古人诗句和经典论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间休息时间利用广播来介绍古诗词内容,让学生能够时刻接触中华经典传统文化,营造良好的经典诵读环境,促进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为学生营造经典诵读环境对于提升经典诵读的成效非常重要。在良好的经典诵读环境中,有85.1%的学生对经典诵读产生了兴趣,并且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有了突出的进步表现。endprint

三、小学经典诵读教育的策略

随着中小学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国家教育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文件,以此来推动我国的素质文化教育改革发展,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笔者通过研究和分析大量文献资料,总结得出这样几点小学经典诵读教育的策略方针。

(一)充分利用零散时间进行课间诵读

小学经典诵读教育属于“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小学生可以每天抽出一定时间来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时间比较松散,每节课后有10分钟的休息时间,所以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休息时间来诵读经典著作,每天利用30分钟的时间阅读一篇文章,达到充分吸收和理解传统文化知识的目的。同时,在每天的晨读课前,学生可以利用几分钟时间来预习经典知识内容,然后在课堂中教师的带领下和全班同学共同进行诵读活动,每天必须完成规定的诵读量,只有循序渐进地开展诵读活动,最终才能逐渐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经典诵读的课堂教育形式

在课堂教育过程中进行经典诵读,主要指的是教师设立经典诵读课,每周时间内可以设置1—2节经典诵读课,合理安排教学课时,由专业的语文教师采用指导法、配乐法、抄录法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章,逐渐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此外,也可以采用学科渗透的方式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也就是在小学音乐、美术等学科中融入中华经典诵读。例如湛江市地区“人龙舞”文化悠久,教师可以结合“人龙舞”的历史故事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加深学生对当地传统文化的了解。

(三)以班队活动开展经典诵读

在小学经典诵读活动中,班队活动是最主要的形式,通过召开古诗文班会,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在“赛诗会”“擂台赛”“古诗接龙比赛”中能够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通过竞赛提高自身的诵读能力。同时,也可以利用古诗搭配书法、美术等多种艺术文化,综合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传统文化素养。

四、总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经典诵读教育有利于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为了促進湛江地区小学经典诵读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必须充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运用多种新颖有趣的教学形式,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庆艳,韩庆龙,邱发荣.吉林省小学经典诵读教育实效性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旬刊,2015(5).

[2]邓丹.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科学导报,2014(23).

[3]陈碧容.浅谈提高小学生经典诗文诵读有效性策略[J].福建教育研究,2016(2).

[4]萧彦宏.诵读经典与语文教学有效链接实效性的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35).

附 注

课题信息:《基于传统文化的乡村小学艺术教育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YXY1609。

(编辑:郭恒)endprint

猜你喜欢

经典诵读小学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诵读教学实践与思考
让伏羲教育的阳光沐浴着孩子们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