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言两语”讲授《林黛玉进贾府》的传神之笔

2017-12-27刘文东

课外语文·下 2017年11期
关键词:林黛玉进贾府红楼梦课堂教学

刘文东

【摘要】明清四大名著中,深受学生喜爱的是三国、水浒、西游。《三国演义》排兵布阵,斗智斗勇;《水浒传》劫富济贫,惩恶扬善;《西游记》各显神通,降妖除魔;唯独《红楼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人物关系错综复杂,故事情节寓意深刻,知识涵盖博古通今。学生明知其高超的艺术成就,但就是很难走进小说中去。这就使得在教授《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教师不仅要寻找切入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要有所取舍,在现有的课时内讲完文章大量的知识。笔者以江苏旅游职业学院一堂教学课为实例,以重点人物形象、重点语言为切入点,采用“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尽可能地贴近原文,走进作者,与文本亲密接触,领略文字蕴含的丰富内容,在字里行间中感受形象,感受曹雪芹炉火纯青的语言技巧,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关键词】课堂教学;红楼梦;对比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越剧中的这句经典歌词让我们很直观地了解到《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征。但是歌曲毕竟是歌曲,讲究的是意境美、音乐美,即便是小说,不同人读了也有不同的感受,更何况还要被搬上课堂,那艺术的成就会大打折扣,称为“遗憾的艺术”。这种遗憾在《林黛玉进贾府》一课的教授中凸显得淋漓尽致。

明清四大名著中,深受学生喜爱的是三国、水浒、西游。《三国演义》排兵布阵,斗智斗勇;《水浒传》劫富济贫,惩恶扬善;《西游记》各显神通,降妖除魔;唯独《红楼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人物关系错综复杂,故事情节寓意深刻,知识涵盖博古通今。学生明知其高超的艺术成就,但就是很难走进小说中去。这就使得在教授《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教师不仅要寻找切入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要有所取舍,在现有的课时内讲完文章大量的知识。所以在上课之前,笔者精心备课,认真写教案,反复考虑怎样把如此长篇幅的文章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讲完甚至讲得精彩,不至于造成教师在讲台上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在台下听得昏昏欲睡的局面。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人在教学过程中避开密密麻麻的文字陈述,而是以重点人物形象、重点语言为切入点,采用“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尽可能地贴近原文,走进作者,与文本亲密接触,领略文字蕴含的丰富内容,在字里行间中感受形象,感受曹雪芹炉火纯青的语言技巧,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如此一来,贾母、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便进入了我的视野。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兴致地了解文章内容,笔者采取了视频导入法。笔者分别选取了1987年版《红楼梦》和2010年版《红楼梦》电视剧中“林黛玉进贾府”的片段,然后分组让学生对比讨论,从故事情节、人物衣着、言语举止、场景选取等多方面探讨哪个版本更贴近原著,对于剧中重点人物,比如贾母、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等,哪一个人物的表演更能够体现原著中的描述,让学生去发现电视剧中的人物细节(眼神、动作、语言等),对照文本中的描述进行分析,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悟《红楼梦》的艺术魅力,尤其是曹雪芹在众多的人物描写中,多方面地运用对比衬托的艺术手法,使得《红楼梦》中的数百人物形貌各异、性格自殊,达到人物描写登峰造极的境地。

比如王熙凤肖像描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三角”“吊梢”等词彰显了她刁钻狡诈,“威不露”折射出她“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的阴险,“笑先闻”则凸显她生性开朗、放荡不羁的性格;初入贾府的林黛玉更是谨言慎行、观察入微,“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玩世不恭的贾府掌上明珠贾宝玉更是“无故寻愁觅恨”“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精灵古怪的贾探春则是“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不仅是肖像描写,语言动作描写更能体现人物性格,笔者引导学生通过对一些关键词的理解一步步地走进文字,更深入地理解《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人物性格特点。“认真揣摩语言,细细咀嚼品味”。如此一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课文欣赏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学生读文学作品从最低层次的“看热闹”提升到鉴赏的审美层面。比如王熙凤为了取悦老祖宗贾母,奉承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王熙凤大胆泼辣、善于辞令、善于表演,根据贾母的喜性瞬间能变换好多种表情,变化速度之快让读者都瞠目结舌。所以这一段精彩的语言描写,笔者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模仿王熙凤口吻,还原原著場景,朗读效果很好,泼辣性格再次重塑。

本堂课运用了对比分析法。从学生的点评情况来看,能够从多方面展开对王熙凤、林黛玉等重点人物的鉴赏。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鉴赏能力大大超出了预期效果,课前担心学生不会欣赏或欣赏不到位的问题一扫而空。正是因为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以小组形式集体讨论鉴赏,他们不同的思维相互碰撞,产生火花,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整节课下来,课堂的氛围、学生的兴致、学习的效果更加坚定了笔者放飞自我、不拘一格的教学态度。《红楼梦》中曹雪芹十年间数次增删、字斟句酌的辛酸悲苦,不是教师用语言能够传递的,他需要学生身临其境的感悟,需要学生声情并茂的诵读。《红楼梦》的语言经典是无与伦比的,正如周中明在《红楼梦的语言艺术》一书中概括的“在平凡的话语中,寓有雄伟神奇的思想;在平淡的白描中,蕴藉妩媚浓烈的感情;以极精练的语言,创造极大的想象空间;以极准确的字句,活现人物的神情心态”。这才是文本本身带给我们精彩绝伦的真正经典语言。

(编辑:龙贤东)endprint

猜你喜欢

林黛玉进贾府红楼梦课堂教学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别样解读《红楼梦》
浅谈《林黛玉进贾府》中人物出场的艺术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