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使文章的立意更有思辨性

2017-12-27成莉

课外语文·下 2017年11期
关键词:记叙文议论文姥姥

成莉

【摘要】由于高考阅卷时间相对有限,曾经有一段时间应考作文的训练都停留在修辞性的语言表达上,只追求表达的形象性、语言的华美性,只把写作当作换取高分的工具。

【关键词】文章;立意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真正的写作是需要表达的力度、内容的深度的,这就需要教师打开一扇门,引导学生有思考、有分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全面深刻地看待问题,一分为二地去分析问题,即写作要有思辨意识。

要让学生的作文呈现思辨性,有很多的方向和方法。笔者认为,首要的是应该引导学生在文章的立意上富有思辨意味。

一、从多角度中注重逆向思维

2017年的江苏高考命题“车来车往”,相对来讲更适合写记叙文,应运而生的是记叙文前所未有的重视。但在记叙文训练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记叙文的立意上极其单调。千篇一律的是温情的外衣,稍有新意的是对过往生活的回味和反思。在这种情况下,想要记叙文走上康庄大道,比较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构思记叙文的立意时善于在思辨中打开角度,且试着选择相对特殊的反方向思维。

最近我们让学生训练定型人物,有一个学生写了一篇《姥姥的田亩》,文章的构思是这样的:

小时候,姥姥物质生活贫乏,一直在田间操劳。后来,生活改善了,子女都生活在城里。可姥姥还是不肯放弃田亩,依然不停地在田间忙碌。借此来体现姥姥的勤劳。其实,这样的选材再加一个后来土地被征用的设计,文章就可以有很多的立意。如借姥姥在土地失去后的伤感来表达她对土地深沉的爱,借土地征用成水泥路来体现传统农耕与现代文明的冲突,更可以借土地流转成水果蔬菜大棚来体现新时代下农村的新风貌。

所以,当学生选用比较平凡的材料来写记叙文时,可以从多角度来发散思维,用非常规的逆向思维立意来使记叙文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二、在不断追问中添加限制条件

如果说学生的记叙文立意比较单一,高频严重撞车,那他们议论文立意、观点的表述就有点不分对象、不分场合、不分条件,而无限扩大、泛化,就会使他们的立意变成谬误。

如材料核心词是“放弃”,很多学生就会提炼出“我们要学会放弃”的立意。我们要一直放弃吗?我们要放弃所有东西吗?稍作思考,很容易发现这样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其实,他们想表达的精准立意是面对不可逾越的障碍,我们要学会暂时的放弃。而暂时的放弃,不等于逃避,待到时机成熟,我们依然可以东山再起,再造辉煌。

再如材料关键词是“苦难”,学生就会自以为积极立意“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其实,苦难一定需要吗?苦难就一定是财富吗?不是,法国文豪巴尔扎克曾说:“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就是一个万丈深渊。”所以,只有在苦难中摸爬滚打并从容面对之人,有一颗坚韧毅力、一个成熟心态之人,方能成为智者,方能化苦难为终身受益的无穷财富。

所以,学生在议论文的立意时不能简单、不能绝对,更不能经不起推敲。很多观点从表面上看是至理名言,实际上却有陷阱,会随着不同时代、阶段或不同地域、领域及不同的对象都会有不同的表述。我们要在自我反复的追问中添加限制条件,使议论文立意的表述更为严密、思辨、深刻。

三、从敌论中寻找统一思维

近几年除2015年核心词是智慧,其他几年更多的是多则言论类材料,如2014年和2016年。当多则材料的立意方向是相对或相反的,大多学生都会选择其中一则作为自己的立意。这样的立意相对会较浅,很难有独到深刻的见解,我们的学生可以紧扣敌对的言论,从中寻找统一的思维。

苏洵《六国论》的中心观点是“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如果全文都围绕这个观点来写,读者是很容易找到漏洞的,因为六国中的齐、燕、赵都不是因为直接贿赂秦国而灭亡。苏洵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在构思文章时就已经站在对敌的角度追问过自己,所以他紧接着就提出了分论点“不赂者以赂者丧”。这样使他的整篇文章因为立意的思辨而变得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如有这样一则材料:有的人总是在寻找,凡到手的,都不是他要的;有的人从来不寻找,凡到手的,都是他要的。各有各的活法。究竟哪种好,只有天知道。有学生从第一句材料立意,我们要永 不知足。永不知足,不断追求,固然需要,但如果只顾寻找自己想要的,那你会发现无论如何都填不满你内心的欲望,不知足就变成了自己一手为自己搭建的牢笼,束缚了对纯善、至美、快乐的追求,最后弄得身心俱疲,得不偿失。也有学生从第二句材料立意,我们要学会知足。知足常乐,生活云淡风轻、随遇而安、逍遥洒脱。可长此以往,一生毫无追求,人生就失去意义,社会就很难得到前行的动力。

最后知足的人笑,不知足的人贪得无厌,不知满足的人笑知足的人不思进取。文章写到最后总有不能自圆其说之感,总有风吹即倒之无力感。此时,学生若一分为二地、换位思辨地对材料进行深入分析,不难发现这两则材料是可以统一在一起的,立意就是我們应当在物质上容易知足,精神上永不知足。全文围绕这则立意去写,那就攻无可攻之处,驳无可驳之地了。

总之,不管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就是用选材或理由来证明合理,而我们要在寻找材料或理由的过程中不妨多思多辨,也许你的文章会走向一片更为丰富的天地。

(编辑:郭恒)endprint

猜你喜欢

记叙文议论文姥姥
议论文阅读专练
记叙文阅读专练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如何写好记叙文
简谈“议论文”写作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雪姥姥
记叙文写作重在“有我”
八旬姥姥活得美
议论文应以“理”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