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控技术核心专业课群协同实施下教师团队“双师素质”的培养

2017-12-27谭晓芳田治坤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47期
关键词:双师素质数控技术

谭晓芳+田治坤

【摘要】】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数控专业人才以满足企业需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数控技术专业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从团队建设、课程建设和资源库建设三个方面论述以期通过在建设数控技术核心专业课程群的过程中实现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和教师团队“双师素质”培养的目的。

【关键词】数控技术 核心专业课群 双师素质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课题“基于武器装备制造业的数控技术专业‘工作室+项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研究与实践”(17C0548)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7-0249-02

数控加工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一部分,在高端武器装备制造业中已成为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因此,有必要让数控专业的毕业生在先进制造领域中凸显其专业技术能力。教师作为实施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和开发课程的关键因素,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所以,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与修订,深入开展专业特色课程群建设,充分发挥群体效应;同时打造一支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双师”教学团队,将“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推向科学化和常态化[1],无疑是提高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和办好高职教育的关键。

本文以湖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数控技核心专业群协同实施下教师团队“双师素质”的培养作一探讨。

一、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通过对毕业生的信息反馈及用人单位的调查,了解到数控技术专业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理论教学过于强调系统性和完整性,忽视了其应用;实践教学中缺乏对数控设备的检修、调试、故障分析能力和数控加工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的培养。目前培养的数控人才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第一:对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如缺乏工艺意识,工艺知识欠缺,数控加工只停留在理论上;第二:内容多而课时少,针对性不强,不能对本专业的知识与技能牢牢掌握,如数控加工专业,不能熟练、正确地操作典型数控设备,要进行举一反三就更加困难;第三:对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能了解不够,如利用CAD/CAM软件生成后处理程序进行多轴加工。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各门课程相对独立,缺乏一条主线贯穿整个核心知识架构。[2-3]

数控技术专业教师作为教学环节的主要引导者,在知识结构上表现出专业理论水平与专业技术能力不平衡,理论教学能力与指导技能训练水平不同步的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团队中的中青年教师基本上都是在学科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刚出校门又进校门,缺乏在企业、行业工作的经历,缺少实践经验,对新技术新工艺缺乏了解。[4]

二、理论依据

在科学不断分化与综合的过程中,交叉知识、综合知识大量涌现,高校课程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单个课程与其他课程交叉融合并形成课程群,已经成为促进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不同课程之间相互影响,就会形成协同进化的课程群。在课程群建设中,某个课程的特性也对另一课程的特性而有所完善,而另一课程的特性也对某一课程的特性起到促进作用。[5]

“双师素质”教师的基本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能从事理论教学,指导实践教学,并进行教学项目开发;二是教师能从事科研工作,并为企业进行技术服务。[4]因此,为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建立一支数控技术专业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团队势在必行。

三、教学实施

1.以企业典型案例组织项目式教学——团队建设

依托武器装备制造产业的优势,由校内的骨干教师成立教师工作室、由企业专家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应用国家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校办企业生产线组成的真实工作环境,通过系列化项目课程给学生下达相应的项目工作任务,以师生团队合作加工完成的形式,校企共同对学生进行培养。以企业典型工作项目为依据,结合生产实际和学院教学与设备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精心的挑选与组织,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零件作为工作项目的基本载体,并选择来自企业的类似产品作为拓展载体。依据教学规律和职业规律,对教学内容进一步整合序化,将传统课程体系分解在每一个学习项目中,对“知识点”和“能力点”进行重新排列、组合,将知识的学习整合在技能的培养中,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原则,以符合职业成长规律、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同类课程体系开发提供范例。

2.数控技术核心专业课群建设——课程建设

我院发挥核心课群的优势功能,重点建设《零件的数控铣加工》《数控加工工艺与实施》《零件的数控车加工》《CAD/CAM软件应用》4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四门核心课程间进行协同教学,有机配合。四门课程“知识点”和“能力点”分布到企业典型工作项目的不同流程阶段,围绕其所需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要求来组织教学内容。对《数控加工工艺与实施》、《CAD/CAM软件应用》、《零件的数控铣加工》《零件的数控车加工》课程对应典型工作项目从零件图样的分析、工艺设计、实体造型、自动编程及仿真加工到CNC数控加工的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训练,让学生对产品生产的整个流程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对先进制造技术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掌握。

3.资源库建设

建设“职教新干线”共享专业教学资源库,将企业具有可操作性的生产项目、生产资料素材、技术、管理文件等逐一收集,补充实训教学和双证书教学资源库,依托“湖南职教新干線”信息平台,建立校企空间,通过网上共享,与兄弟校、行业、企业共享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库、项目素材库,不断提高参与行业与企业的积极性,同时,建立学生空间,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形成良好的校企互动、师生互动、信息交流的服务平台,实现课程资源全省共享。

科学研究能刺激特色课程群建设体系朝着良性循环方向发展。课程群作为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是不断发展、吐故纳新的过程,其课程整合的过程均以科学研究的结果作为依据。因此可以说,没有科研的进步和发展,就没有课程群建设的进步和发展,科研是课程群建设良性动态发展的动力所在,是其先进性和可持续性的保证。而科研则需要教师在企业一线进行锻炼,获得实践教学经验,以实践验证并优化理论,并以优化过的理论指导实践,如此反复则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

四、结语

总之,培养数控技术核心专业课群协同实施下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团队的首先从理论研究入手,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根据企业典型工作项目确立课程标准,按工作项目整合课程内容: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平台,以典型产品教学为途径,充分利用校内计算机实训室和实训工房以及校外实训基地,运用大师工作室和真实工作项目,加大实践训练,倾力打造数控技术核心课程;同时,用数控技术核心专业课指导实践教学。从而使得我院教师团队自身素质得到稳固提升,同时培养出合格的数控技术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徐黎.高职教师“双师素质”培养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8):63-65.

[2]李娟,崔学荣.论专业核心课程群教学资源共享体系建构[J].教育评论,2014(1).

[3]李娟,崔学荣,张国平等.课程群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特殊性分析[J].课程教学研究,2013(33).

[4]王薇,刘瑞涛,戴青云等.论“双师素质”教学团队的培养[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1(3):13-15.

[5]吴青松,杨良根.浅谈高职数控技术专业特色课程群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11,(9):153-155.endprint

猜你喜欢

双师素质数控技术
数控技术在矿山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探讨
智能制造与先进数控技术的发展
数控技术在汽车底盘生产中的应用
校企合作是提升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双师素质”最有效的途径
高职计算机专业加强企业锻炼培养教师“双师素质”的分析与探索
机械制造中数控技术的应用研究
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方面的应用
精加工数控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