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首位“生死协调员”:爱的翅膀在风雨中穿行

2017-12-26桐溪

伴侣 2017年12期
关键词:高敏协调员捐献者

桐溪

2017年8月的一天,深圳市一家大型医院的手术室门口,一位扎着马尾、背着双肩包的中年女子神色凝重地徘徊在大门外。这位叫高敏的女子既不是医生也不是患者的亲属,她之所以焦急万分,是因为手术室内对于她而言,既是一种死亡,又是一种新生。

高敏是国内著名的器官助捐者,也是首位“生死协调员”,10年来,面对种种误解与压力,她从未停下过脚步,成功地协调器官捐献160多例。行走在生与死之间,她究竟有哪些不平凡的经历?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一路坚持,执着于这份常人难以想象的工作?

无意间成为“非常义工”

今年49岁的高敏出生在山东省商河县的一个军人家庭,父亲多年的军旅生涯,让他养成了只讲奉献不思索取的作风。母亲作为一名军属,更是有着一副热心肠。这样的家境也让高敏受到了良好的熏陶,参加工作之后,她经常参与一些帮助他人的活动。

1999年3月,高敏自愿成为红十字会的义工,她迅速地爱上了这份工作。帮助别人获得快乐,自己的心情也变得轻松与舒缓了许多。有一次,高敏接到了血站的加急电话,有一个白血病患者急需要血液,当时她在市郊,交通不方便,她二话不说,先是步行了两个小时,又连续倒了三班公交车,终于在约定好的时间内出现在了血站。

此后,高敏定期为血站捐血,成为红十字会里最优秀的义工。2005年1月的一天,高敏接到了一个电话,一位大姐很焦急地告诉她,自己的女儿刚刚遭遇了车祸离世,现在想捐献出她的器官,让她的生命得以延续。这位大姐伤心地说:“我的女儿那么年轻,那么漂亮,我不想我女儿就这么白白地走了,所以请你一定要帮帮忙!”

挂了电话,高敏迅速通过红十字会各方面的渠道,帮助这位母亲完成了器官捐献的意愿。她女儿的肾脏,让上海的两位少年得到了新生;捐献的肝脏,让武汉的一位少年重新享受到了生命的快乐;她的眼角膜也救治了四位眼疾患者。

无意之间协调成功了这例器官捐献,高敏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美妙。高敏对妹妹高新枝说:“没想到一个人走了,竟然可以救那么多的人,这件事情真的特别值得去做!”高新枝也很支持姐姐的想法,还特地查询了许多器官捐献资料。从资料中高敏了解到:在中国,每年等待器官移植的人大约有150多万,而每年能够真正进行的器官移植手术却只有一万多例,器官的需求和供给之间的比例是150:1,这就意味着会有大量患者在无望的等待之中失去了生的可能性,正是这一巨大的缺口,衍生出来了一个新的职业,这就是器官捐献协调员。

高新枝鼓励姐姐:“如果你希望从事这样的职业,我会责无旁贷地支持你!”

2006年年末,高敏成为国内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性器官捐献协调员。

爱的翅膀风雨中穿行

虽然有了亲情的支持,可是器官捐献协调员的艰辛,远非高敏可以想象。一个器官捐献者从离世开始,到其器官被医生取出来,再到另外一个受捐者的身体,器官的保存时间截然不同:心脏的存活时间是4到6个小时,肝脏为8个小时,肾脏是24个小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器官捐献协调员是在与时间进行着赛跑!

此外,器官捐献还有这样一个前提:没有死亡,就没有捐献。所有的器官捐献者必须失去了自主呼吸,完全靠呼吸机和药物来维持生命特征,临床上被医生判定为脑死亡。此时家属有申请器官捐献的意向,高敏这样的协调员才能介入。

有一次,高敏接到了一位老人的电话,断断续续的表述之中,高敏了解到:老人的大儿子患了重病,只能在ICU病房中靠呼吸机和药物维持生命特征。老人对高敏说:“儿子有过医疗志愿者的经历,他希望自己死后,把所有的器官都捐献出来。不过老辈人都讲究死后要留全尸,这一捐儿子不就落了个尸骨不全了吗?全家人能同意吗?”

高敏非常理解这位老人纠结的心情,为了打消老人的疑虑,高敏整整用了两天的時间,耐心地解释着器官捐献的种种益处,最终促成了这位老人捐献儿子遗体的决心。

可是,第三天早上,老人向高敏要来纸笔,就要在器官捐献书上签字之时,意外发生了,老人的小儿子突然打来了电话,电话中他气急败坏地冲高敏喊道:“我哥还没死呐!你就让我爸签字,这不是诅咒我哥早点儿死吗?我告诉你,我不同意捐献我哥的器官!”

就在这个时候,重症病房中传来了一个消息:病人的心脏刚刚停止了跳动!听到这个消息,高敏的脑袋像是被什么东西重重地敲打了一般,耳边“嗡嗡”作响。要知道,一个病人的心脏停跳五分钟之后,多个重要脏器的功能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直至出现细胞坏死的现象。这个节骨眼上,发生了进退两难的情况,极有可能导致器官捐献的失败。

高敏心里非常清楚,在另外几所医院里,有好几个器官衰竭的病人正等着健康的器官来救命呢。所有的人都在和死神赛跑,每一分钟都特别关键。但是,不管高敏如何在电话中解释,死者弟弟依然不同意,无奈之下高敏只好放弃了,这例器官捐献最终失败了。

好几天没有合眼,最后时刻却失败了,高敏再也坚持不住了,一个人跑到一间偏僻的办公室,痛哭了一个下午。被泪水淹没的高敏,内心既没有怪怨,也没有委屈,有的只是对那些痛苦等待却无情逝去的生命的无助与无奈……

高敏的心情低落到极点,妹妹安慰她道:“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你只是一座桥梁,让那些愿意的人通过,如果有人因为各种原因留在原地,又怎么能说成是你这座‘桥梁的失败呢?”

是啊!成亦欣喜,败亦安然,这才是一个“生死协调员”应有的工作态度,如果总是在患得患失中度过,那么又如何能做得长久呢?解开了心结之后,高敏重新调整了心态,再次以饱满的热情重新投入其中。

2014年2月,高敏得知一个叫梁耀艺的少年不幸患上脑瘤,11岁的他来到生命的尽头,有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心愿:捐出自己的重要器官,去救治那些生命垂危的人。

这样一个非常决定,即使对于一些成年人来说,也是十分困难的。去见梁耀艺的路上,高敏一直在思忖着,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能够让一个11岁的孩子做出这样的决定呢?不过,当高敏见到了病榻上的梁耀艺时,发现他已经陷入了深度昏迷的状态。一旁的梁耀艺的妈妈,眼里含着泪水,断断续续地向高敏讲述着孩子的一切:早在一年之前,小耀艺无意间得知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几则事例,得知捐出干细胞对于捐献者并没有损害,而且可以救活许多人的生命,小耀艺不禁有些向往:那些捐出干细胞的人们真了不起!以后我长大了,也要像他们那样去帮助其他人。

不幸的是,没过多久,梁耀艺便诊断出了脑瘤,而且病情恶化得特别迅速。有一天,病榻上的他对妈妈说:“妈妈,如果我活不成了,你就把我捐出去吧,我要做一个伟大的孩子……”

当梁耀艺的妈妈含泪讲完这一切后,高敏极度心痛之余,又有了一种说不出的震撼!高敏紧紧握住了小耀艺的手,轻轻地在他耳边说道:“孩子,阿姨一定帮你完成这最后的心愿,你是一个伟大的小孩!”不知道小耀艺还能不能听到,但神奇的是,高敏感到他的手轻轻地动了一下,顿时,一种心灵交汇的感应,仿佛电流一般击中了高敏,她的眼泪无声地流了下来……

2014年6月6日下午,小耀艺离开了这个世界,当器官捐献手术结束后,高敏和所有医护人员陪伴着他的母亲,一齐向小耀艺的遗体深深地鞠了三个躬!所有人的眼眶里都是泪水,有致敬有致谢更有致爱!这次不同寻常的捐献,使四位眼疾患者重见光明,让三位生命垂危的人重获新生,也让无数的人因为他的遗体捐献而受益……

生死协调

2016年8月,高敏作为“生死协调员”的经历中,又有了一次刻骨铭心的印记。小思成是一个只有13岁的广东少年,却成为国内第一位未成年人捐献亲属器官的孩子。他来自一个单亲家庭,从小便和妈妈相依为命,不幸的是,由于妈妈长期积劳成疾,有一天突然诱发了脑出血,送入医院后,很快就陷入神志不清的状态。

思成的妈妈生前有捐献器官的意向,可是家里的亲属们却分成了两派:有的赞成捐献,有的则主张入土为安。一时间,亲属们争论得不可开交,最后还是思成力排众议,他说:“妈妈生前只有这样一个愿望,为什么不尊重一下她的意见呢?我同意妈妈的想法。”思成是妈妈遗嘱的第一继承者,他那虽稚嫩却有力的话语,令所有的大人都沉默了。

8月2日这天下午,小思成面色肃穆地在捐献书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将母亲的肝脏、肾脏、心脏、小肠等重要器官悉数捐出。可是,恰好在签字完成的时刻,思成妈妈的心脏出现了骤停,医生们整整抢救了两个多小时,仍然没有任何效果。按照捐献的程序,心脏停跳就意味着捐献彻底失败了。

就在所有人都焦虑万分时,冥冥之中的思成妈妈像是有了心灵的感应,心脏出现了“回光返照”,重新恢复了心跳!大家都感慨于这不可思议的一幕,随后,器官捐献手术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面对年仅13岁的思成,高敏感到了他内心的强大,普通的孩子得知妈妈的心跳重新恢复,一定会想方设法让妈妈重新苏醒过来,而他却是理智超越了情感,想的是如何让妈妈的器官以鲜活的状态,去帮助别人重获新生,这是一种怎样的力量啊,高敏对眼前这个瘦削的孩子,发自内心地敬佩!

此后半个月内,思成妈妈的器官通过航空与高铁等“绿色通道”,足足挽救了11个人的生命。后来,小思成这样对高敏说:“阿姨,我要由衷地谢谢你,没有你的协助,我不可能帮助妈妈完成心愿。这件事情之后,我最大的希望,就是媽妈能在那边好好地生活,而我在这边,也一定会坚强地好好活下去!”高敏紧紧地抱着小思成,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2017年1月,高敏的事业走入了快车道,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都加入到了器官捐献者的大家庭里,协调员队伍也在不断地壮大,国内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名注册的协调员同时在工作。她不再是一个人在战斗。

2017年5月,高敏在没有一分钱酬劳的情况下,成功协调了一例器官捐献,可是遗体捐献后没几天,对方的家人就打来了电话,哭着对高敏说:“别人都问我们,把女儿的身体卖了多少钱,我们快受不了了,你把女儿还给我!”

虽然后来对方理解了高敏的工作,可是高敏却为此憔悴了许多。看到姐姐的心里再一次起了“疙瘩”,妹妹劝慰高敏说:“不接受捐献的人,可能有许多个不同的理由,而愿意捐献的,可能只有一个理由:让其他人不会像捐献者这样,这么早就离开自己心爱的人。”高敏问妹妹:“那你说,我会不会被那些捐献者责怪呢?”高新枝笑了,“你为什么要这样想,他们可都是一些睡着的好人啊!”寥寥数语,一下子就将高敏的心结解开了。

2017年8月,作为国内著名的“首位生死协调员”,高敏接受了采访,她表示自己目前从事的这项公益事业只报销几百元的电话费,再就是一些打车的费用,生活的其他开销都由妹妹高新枝一家来接济。虽然生活上不宽裕,可是对于眼前的这片领域,她却时时奔走并乐此不疲。高敏由衷地说:“我曾经协调过歌手姚贝娜的器官捐献,她的一首《心火》最能体现我的心声:宁可壮烈地闪烁,不要平淡地沉默,因为曾去日无多,才懂我想成为的我。捧着心,面对火,害怕却不退缩。狠下心,蹚过火,重生在缝补过的躯壳……”

(应主人公要求,除主人公外,其余人物为化名。)

责编/樊婷

E-mail: fantingbl@163.com

猜你喜欢

高敏协调员捐献者
中药外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药饮片调剂中审方差错情况分析及改进措施
代表中国
我国人体器官捐献者的权益保护研究
舒适护理在首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中的应用效果
构建和谐班级,九年级成为传奇不是梦
小护士的“精卫填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