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首位国际赛道设计师:我为“速度与激情”护航

2017-12-26陈全忠

伴侣 2017年12期
关键词:赛车场赛车赛道

陈全忠

F1这项顶级赛车运动进入中国已有10多个年头。作为“舶来品”的汽车运动,从赛车、车手再到赛车场设计,长期以来是西方人唱主角。26岁那年,姚启明独立设计的第一条汽车赛道方案,就让国际汽车运动联合会的专家感到惊艳。凭处女作“一夜成名”后,国内众多国际赛车场总设计师和顾问的要职,均交到了姚启明的手上——她把长期把持在这个专业领域的外国同行“挤”走了。

作为一名赛道设计师——一个极为小众的职业,目前全世界和姚启明一样活跃的赛道设计师只有4位。她也是达到国际汽联要求的全球几位赛道设计师中年龄最小的一位、唯一的女性、中国人……回眸这些成就和殊荣,她说,原点都是埋藏在她内心的一个简单的想法:中国的赛车场,要由中国人自己来设计。

机遇来临前的积累

姚启明1978年出生于辽宁营口,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她的经历可以用“学渣”两个字形容。她高考前患头疼病,记忆力减退,多地求医不愈,最后考入了一所普通学校:沈阳建筑工程学院。

上大学后,姚启明英语课上从不抬头,就怕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结果连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也没有通过。自卑的她想着通过考研、留学改变命运,就逼自己狂背单词,包括GRE、托福词汇。那段日子,姚启明除了睡觉、吃饭,其他时间都在学英语。

尽管姚启明最终只是考上了本校研究生,但仍出乎大部分同学的意料。考上研究生后,学习桥梁道路专业的她跟随导师接触到辽宁省交通厅有关防撞项目,研究起车与墙之间的微观力学。这门学科看上去枯燥乏味,但她却陆续发表了十余篇论文……

因为出国读博士的签证没过,2003年,姚启明硕士一毕业,就买了张硬座火车票,只身一人从东北奔向上海找工作。选择去上海发展,竟然是毕业时写签抓阄决定的。当年,她的求职履历上没有一所名校。恰逢春节前夕,车厢满地都是人,30多个小时的车程中几乎没办法打到一口水喝。初到上海,就差没睡大街,她借宿在朋友的朋友的宿舍,列了十几家市政交通相关单位的求职表,一一打电话。由于并非招聘季,她最常听见的话是“有预约吗”“我们单位不招人”,但执着的姚启明并没有就此罢休,她软磨硬泡:“我千里迢迢来到上海,你就让我到你们那儿参观一下呗!”结果有三家单位给她抛去了橄榄枝。最后,她被上海市政规划设计研究院录用了。

姚启明与赛道设计结缘纯属巧合,2003年,上海要筹备国际汽车街道赛,姚启明被邀请去做赛场内的防撞措施,也因此接触到了赛车运动。跟人聊天时她得知,国内当时一共有4个赛车场,但都清一色聘请外国设计师来做赛道设计。赛车场投资巨大,动辄以亿元计,而外国设计师也开价辣手,设计费报价通常以千万元为单位。

听到这些,姚启明很吃惊,有一种被羞辱的感觉。她开始扒在网上查阅赛车场设计的资料。钻进这个狭小的专业领域,姚启明发现,国外那些牛气冲天的设计师,背景比较单一,要么是做建筑设计的,要么是从车手或技师转行的。她突然觉得,自己学的碰撞知识可能会派上用场。

赛事主办方搬来几十本国际汽联相关标准,足足半尺厚的全英文资料。入职不久的姚启明,凭借刚刚高分考过GRE的功底,硬是在很短时间内把资料统统吃透。原本她的工作只是帮赛会组织画一张示意图,但不久就拿出了一份独立完成的赛车场设计方案,并因此从外围走向核心。

“人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有些积累看似无用,但实际上触类旁通,有时候机会来了,往往就水到渠成。”虽然毕业后姚启明没能出国留学,但专业英语能力成为她设计赛道的敲门砖。而在专业上,她原本学的很杂,道路、桥梁、交通、碰撞安全,样样都沾点边,这与赛道设计所需要的跨界能力不谋而合。

赛道总设计师

那个时候,姚启明甚至连一场正式的赛车比赛都没看过。为了补充知识背景,从不看电视的姚启明把家里的电视调到了体育频道,支起了一个三脚架,有赛车比赛时边看边录,之后再倒回去一遍遍看。别人看的是哪辆车开得快,哪个地方超车惊险刺激,她看的是赛道两边有什么东西,车手怎么走线,仪表盘上的转速等等,她自嘲道:“当时看得眼睛都快瞎了。”

她还去研究了国际汽联对赛道要求的规则,“包括旗语、车辆改装、车检规则,甚至救援规则我都看了。别人可能觉得这些东西和设计师没什么关系,但我觉得这些东西很重要。”这些知识让姚启明在那次街道赛上解决了很多与她本不相关的问题,也给国家体育总局的领导留下了印象。

在设计中,姚启明碰到了一个棘手的难题:一座临时天桥可能会聚集拍照的人群,造成安全隐患,相关部门提出应该在天桥两边加装广告牌以阻挡观摩者的视线。姚启明极力反对,因为临时天桥承受风荷载的能力有限,如果加上硕大的广告牌,就等于加上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只要一阵大风就足以让整个天桥倾倒。眼看就要开赛了,凌晨两点,大家还在现场一筹莫展。姚启明原地转了一圈又一圈,突然眼前一亮,她看到不远处一个工地上使用的尼龙网,把它用到天桥上,既透风又阻挡视线,还能防止物品坠落。他们连夜挨家敲开商户的门,终于找到了网眼比镜头小的防护网。

这份方案里,年轻气盛的姚启明还自作主张,改变了国际汽联沿用多年的防撞墙方案,“偷偷”将梯形墙外侧的直面坡修改为曲面坡,这一曲面设计可以保证社会车辆即使撞墙也能回到原有行驶线路上,并使防撞墙赛后还可继续用在城市道路上。这种多功能墙的设计寿命达50年,为国家节约了1/4的建筑材料,至今仍在嘉定等地的道路上使用。

这一年,年仅26岁的姚启明成为上海国际汽车街道赛的总设计师,并成为国际汽联承认的第一位中国赛道设计师。很难想象,设计这个“处女作”的时候,她连驾照也没有。国际汽联高级官员罗兰看到这份方案后感叹:“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怎么也不敢相信‘德国房车大师赛(DTM)的总设计师竟然是一个如此年轻的中国女孩。”

2005年,长春要建赛车场,领导们决定让姚启明试一试,从那时起,她的人生道路拐向了赛道设计。当时没有任何规范和标准,姚启明写了一封邮件给国际上最著名的赛道设计公司,3天后她收到了回复:“我们不能告诉你。参考什么規范也是知识产权的一部分,只要你付钱,我们可以给你设计。”姚启明是一个天生不懂得畏惧的人,外国公司的拒绝反倒更坚定了她的信心:“我一定要用实际行动向世界证明,外国人能做到的,我们中国人也同样能做到,而且可以做得更好!”

几天后,她自筹经费创办了一家专门研发赛车运动轨迹模拟系统和速度计算模型的公司,把自己关在一个10平方米不到的屋子里,拼命看参考书、查资料,编写上万行的程序……3个月“闭关修炼”,最终研发出赛道模拟系统,据此完成的赛道设计方案,成功通过国际汽联的安全模拟测试。至此,中国正式具备设计国际赛车场的资格。

姚启明说,要感谢当年收到的那份“回绝信”,让她后来持续萌生了很多创新的点子和想法。至今,她已为国内外拟建的100余个各级赛车场提供规划设计和咨询服务,为国家节约了数亿元设计费。

自学能力和不断学习的状态是让姚启明成为一位赛道设计师的重要支撑,实际上也是一名合格的赛道设计师的职业要求。每一条赛道的完成过程中都可能出现很多未知状况,只能自己解决。设计鄂尔多斯赛道时,因为当地气候寒冷,路面每隔5米就会出现一条裂缝,为了保证赛道路面不出问题,姚启明花了一周时间看完100多篇国内外学术研究报告,终于找到了一种合适的方案,尽管施工方在调沥青时打了折扣,但至今过去了7年,那条赛道还完整如初。

多年积累让姚启明的脑子里形成了一个复杂的跨学科知识体系。她把它比喻成一个星系:设计赛道本身所需的专业技术知识是恒星,周围还有很多小行星——关于土地开发、法律法规、经济文化、商业运营、人文考量等。而在这个大的恒星里面,还涉及建筑、结构、景观等等。

为“速度与激情”护航

近年来,不仅是F1,GT、DTM、V8等知名国际赛事也纷纷看好中国。但热爱赛车场设计的姚启明却开始拒绝一些项目。

“一些不适合建赛车场的地方,奔着汽车运动可能产生的‘钱景,也开始有筹建想法了。”姚启明说,被她回绝的项目中,有的是犯了“严重破坏自然”的大忌,比如,个别地方不惜开山、填河建赛车场;还有的地方“土地条件先天不足”,却也要跟风。有的地方甚至想把耕地拿出来建,实在不合适;还有的城市,地域位置、人口规模、城市经济和文化等等方面也不足以支撑一个赛车场地……

姚启明从来都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设计师。为了技术创新她敢于“先斩后奏”;为了争取安装无障碍电梯,她会和投资方据理力争;为了坚持原创,她甚至宁愿失去工作!突破常规的背后,是她对“专业”二字的尊重。

“赛道设计,与生命息息相关,要不得半点浮夸。”作为赛道设计师,姚启明承担着巨大的责任。一条赛道最关键的就是安全性和竞技性兼备,而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却很不容易。“一条赛道的寿命少说也有几十年,在这几十年内,只要出了任何安全事故,我就离身败名裂不远了。别人看到的都是我光鲜的表面,但事实上,我背负着沉重的责任!”设计赛道不能马虎,任何一个微小的错误都有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甚至令车手殒命,项目交付前,她需要一遍遍在模拟器中模拟车辆滑行轨迹,以找到最安全的方案。

姚启明性子里有典型东北人的爽快劲儿。年轻时脾气火爆,在办公室摔过电话,也往别人脸上砸过三明治,现在再碰到需求方在电话里劈头盖脸一顿骂,她会把手机先放到一边,等对方声音变小了,她再不急不躁地给对方解释方案的设计,通话最后,她会冷静地说:“你如果不来上海给我道歉,你们的场地就不要做了。”直到现在,和姚启明一起开会的合作伙伴,还有很多见到她都不自觉地有点生畏。

只有她自己知道心里揣着的柔软。2017年4月,姚启明去欧洲知名的赛车小镇——法国勒芒参观24小时汽车耐力赛。这是一个已经有94年的历史、重量级与F1齐名的赛车比赛。开幕式那天,好多孩子站在第一排专注地看了四五个小时,路面上跑着的老爷车里,坐在司机位上的并不是职业的赛车手,而是上了年纪的老爷爷和他们的孙子、孙女。她被深入那座城市的汽车文化感染了。那个时候她想,什么时候这种感动也能发生在自己的国家?

这几年,姚启明的工作重心不再局限于赛道设计规划,而是希望把赛车场设计领域的科研成果应用于更广泛的汽车工业和交通安全领域。在姚启明眼中,赛车场不仅属于职业车手、汽车厂商,也可以属于每位普通车主。

責编/毕春晖

E-mail: bchaa@163.com

微博网址: http://weibo.com/bchaa

猜你喜欢

赛车场赛车赛道
我眼中的赛道
彩珠赛道大迷宫
海岛上的立体赛道
春季赛车会
赛车嘟嘟
合作背后的故事
重庆将建国际赛车场
我家的小赛车
遥控赛车
我的赛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