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大变革下旗袍历史变迁的研究

2017-12-25张妙维

山东纺织科技 2017年6期
关键词:旗袍服饰服装

张妙维

(北京服装学院,北京 100029)

社会大变革下旗袍历史变迁的研究

张妙维

(北京服装学院,北京 100029)

文章对旗袍的发展历史进行了梳理和论述,并把近现代受历史变迁影响下民生活动的变化与旗袍的基本形制、结构造型、细节设计的变化进行了对照、分析。发现两者变动的时间轨迹基本吻合,并指出旗袍在社会大变革下经历了多次修正、改良、完善与技术革新,是中西方服饰文化、女性解放思潮不断碰撞与融合的产物。

变革;形制;改良;融合;服饰

在社会大变革时期,当权者为巩固新政,“易服”总是被率先推行,旗袍作为一种传统服饰,它的兴起、繁盛、新生是社会变革、历史变迁的文化符号,本文通过对各历史时期旗袍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工艺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探究了社会大变革背景下旗袍的演变,为我国传统服饰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1 清末旗袍

清朝汉族女子的服装沿袭上衣下裳或上衣下裤式的穿着传统,而汉族男子、旗人男女则穿袍服。旗、汉女子的穿着一直相互渗透和借鉴,到了清末旗装袖口已和汉装一样平且宽大,但通常在袍外穿马甲。清朝的旗装,身上的装饰千变万化,花样繁复。但宽衣大裳和繁复的绣饰完全掩盖了女子的体形,平直造型一起延续了近三百年,如图1所示。张爱玲[1]曾提到,清末的袍服花样虽多,但细节之处的精巧处理多供人观赏,并不实用,女子并未具有任何形体美感可言,人体自然曲线被完全遮盖。

图1 清末旗袍(御生堂藏)

2 老式旗袍

随着清王朝的灭亡,中华民国的建立,民主思想和外来的新事物急速涌入中国,中国社会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女性服饰也在迅速地发生变化,为摒弃与旧社会的关联,满族女子纷纷穿起了汉族服饰[2],袍服被搁置了起来。

民国初年,女子进入学堂接受教育,受西方文化的熏陶,思想得到解放,主张男女平等,但其并没有改变社会环境的能力,只能够通过改变服装彰显追求和理想,于是袍服被赋予了象征男女平等的符号意义,女子开始和男子一样穿起长袍。从未以旗装为美的汉族女子随女权意识的崛起,也竞相穿起长袍,如图2所示,初兴的旗袍造型严冷方正,排斥女性化,和男人的长袍并无多大区别。

图2 民国初期袍服(御生堂藏)

随着女性进一步受到进步思潮的影响,服装趋于短窄,袖式流行为倒大袖,衣服形式多为上衫下裙。到1921年虽老式旗袍样式依旧是平直宽松,但袖子已与男子区别开来,继承了颇受女子喜爱的倒大袖,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女性在解放自我的道路上,既要通过在服装上穿长袍和男子保持一致来表明抗衡社会地位不公的决心,又没有放弃对美的追求,因此在经过严冷方正的旗袍之风之后,老旗袍虽依然没有表现出女性的体态美,但已经在思想上向经典旗袍靠拢。

图3 民国时期旗袍(御生堂藏)

3 经典旗袍

20世纪20年代~30年代,全国的时尚中心上海,从巴黎等国际潮流盛地传回的新潮服装款式深受时尚杂志、电影公司、百货公司、服装商、社会名流等的喜爱追捧,这促进了西式裁剪的传播和流行。善于捕捉流行元素的本地裁缝,将这些国外服装中的时尚元素加入到带有人权意义的旗袍当中。经改良后的旗袍,修长适体符合江南女性纤巧玲珑的体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流行开来,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服制条例》,旗袍被确立为现代中国女性的“国服”。

1934年,南京国民政府发动的“新生活”运动,虽开展的急切而短暂,但却使知识界对中国“妇女解放”问题发挥了关键作用。各种进步文章和书籍分析了中国妇女的地位、婚姻、家庭、教育、缠足和身体解放的问题,有效地促使了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如禁止女子缠足,承认男女平等,禁止女子束胸等。这些恶俗在民国的终结,对以后旗袍等服装越发体现线条美大有裨益。月份牌上身着改良旗袍,流光溢彩的“新女性”[3],塑造的多彩且令人羡慕向往的新生活方式,也潜移默化影响着当时人们思想。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旗袍成为中国都市女性的重要服装,也正是这一时期的发展,旗袍才成为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旗袍样式的改革益发大胆,一是运用传统熨烫技术和西式服装裁剪中的收省及装袖工艺方法,使旗袍更加贴体;二是现代审美意识使女性乐于用旗袍表现身形之美,促使在旗袍形态的设计上更加注重体现东方女性的人体美,出现了短衣袖、高开衩、紧腰身等变化,如图4所示。

4 经典旗袍的顺延

图4 20世纪30年代旗袍(御生堂藏)

到了20世纪40年代,民国的时尚风貌已经基本形成,当时女子主要的服装就是旗袍。民国时期的国货运动虽然是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进行竞争的手段,但这种民族主义情绪支配下的消费意识对国民爱国情操的培养不无好处。抗战期间,国货运动以来的节俭意识被大多数人认可,经济、美观、协调、健康、卫生成为抗战时期的审美观。时局动荡的20世纪40年代,由于物资的匮乏,旗袍的样式简洁实用,下摆长度在小腿中部和膝盖之间,女性的步伐可以更加轻快自如,袖子也逐渐由短袖变成无袖,形成了战争年代旗袍轻便简洁的鲜明风格。

而在战争后期,由于受美国文化影响,西式女装中的重要配件拉链开始出现在旗袍之中,新式的时髦配件减弱了旗袍的形式感,也预示了旗袍更加现代化和更强的实用性[4]。与此同时,除了旗袍以外,都市女性也开始大量地穿着西式女装,旗袍外配短外套是民国知识女性的最爱。如40年代流行一时的手织毛绒衫,如图5所示,被广泛穿在旗袍外面,方便保暖,休闲而又不失庄重。

抗战胜利以后,都市女性的旗袍再度辉煌,在战争期间因为简洁和朴实而改变的长度,也使战后旗袍愈加性感、合体,更能展示女性的曲线美。40年代后的旗袍,在海派文化的引领下,除了在领、袖、下摆处的变化外,更多的在旗袍工艺上、装饰细节上有不小的改良,成熟的装饰手法和工艺技术令现代旗袍更加完美。

图5 20世纪40年代旗袍(张平和供)

5 旗袍的新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制定新的服饰制度,仅依靠意识形态的力量,就成功推行了新的服饰和审美标准。列宁装、中山装更适合新中国成立后劳动者的形象,旗袍被暂时搁置。改革开放后,国外思潮大量涌入,嬉皮文化、朋克文化等外来新鲜事物影响着中国青年自我意识的表达,服饰潮流虽多种多样,但却缺乏自主文化引导。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文化自信水平显著提高,不再盲目跟风潮流,新时代女性理想形象有所改变,高挑细长、平肩窄臀的身材为人们所向往。作为最能衬托中国女性身材和气质的中国时装代表—旗袍,再一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外交场合、大型活动,旗袍代表“国服”频繁亮相。影视作品中衬托中国女性婉约、清丽又具有神秘、性感魅力的旗袍,让在世界不同文化氛围熏陶下的人们认识到了中国旗袍之美。此时的旗袍不仅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服饰,也被更多外国时尚文化吸收,使得旗袍与西式服装紧密结合,如国际高级定制系列对旗袍元素的借鉴、国际影星对中西结合式旗袍的喜爱(如图6所示),都表明具有传统美感的旗袍与现代服装设计的结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

图6 国际影星身穿旗袍

丰富变化的旗袍元素如立领、盘扣等元素与工艺,构成经典旗袍的色彩搭配、面料组成,被借鉴到现代服装设计中,用来构成现代服装的纹理设计、工艺优化、颜色搭配和面料选取标准。从服装结构角度来说,通过将旗袍元素单独排列再重新组合,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增加或者减少元素的使用,可使现代服装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而现代服装的生产工艺、丰富的面料种类也在旗袍造型中被大胆采用,使古典与前卫和谐交融。旗袍与其他国家的服饰文化兼容贯通,成为现代服装设计创作的灵感来源,也凸显现代旗袍设计、工艺中不同文化的审美认知。

6 结语

纵观19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这段历史,旗袍样式每一次大的改动,都与社会大变革背景下的民生运动,以及女子地位的提升息息相关。玛里琳·霍恩[5]提出当妇女拒绝接受无足轻重的地位,开始寻求和男子一样的平等身份时,就会发现妇女服饰的风格的迅速变化。短短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旗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世界服装历史舞台上留下浓重的一笔,并开始蜚声海外,走向国际。这反映了我国社会文明程度不断进步,服装设计水平不断提高,审美意识不断增强的历史进程,也说明我国当代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显著提高,女性自信得到彰显。

[1] 张爱玲.更衣记[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

[2] 袁仄,胡月.百年衣裳:20世纪中国服装流变[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

[3] 白云.中国老旗袍[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

[4] 刘瑜.中国旗袍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5] 玛里琳·霍恩.服饰:人的第二皮肤[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ResearchofCheongsamHistoryEvolutionunderGreatSocialTransformation

ZhangMiaowei

(Beijing Institute of Fashion Technology, Beijing 100029, China)

This article carded and discussed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cheongsam, analyzed and compared change of people′s livelihood activity and basic form, structure mode and detail design of cheongsam under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history evolution. The paper found that their time tracks basically matched, pointed that cheongsam undergone many modifications, improvements, and technical innovations. It was the product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lothing culture, chinese women′s liberation thoughts constantly clashing and fusing.

transformation; form; improvement; integration; costume

TS941.12

A

1009-3028(2017)06-0049-04

2017-09-11

张妙维(1992—),女,河南驻马店人,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旗袍服饰服装
让人心碎的服装
动物“闯”入服饰界
“85后”非遗传承人的旗袍梦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雪人的服饰
我来说说旗袍美
旗袍找不同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