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话傅菲:写作是一种布道

2017-12-25孙永庆

初中生 2017年32期
关键词:永庆写作者燕子

文/孙永庆

对话傅菲:写作是一种布道

文/孙永庆

孙永庆:有24位作家向学生推荐您新出版的《万物柔肠》《瓦屋顶下》《通往时间的上游》。我们就从这三本书谈起吧。

傅菲:这次24位作家给我的书向广大学子写了热情洋溢的推荐语,从某种角度说,这也是对我作品的高度总结。这些总结将有利于我更好地反省、反思。有反思,才会前进。

《通往时间的上游》《万物柔肠》《瓦屋顶下》分别写日常生活、大自然、故园,是北岳文艺出版社全力打造的馆配图书。出版社编辑从我两百余万字的散文中,精心挑选了适合中学生阅读的篇章,其中《纸上的故乡》《丑合欢》《土屋》《载梅记》《蒌蒿满地》《细雨春燕飞》《葛溪,葛溪》《绿树村边合》等,多次被各省市作为高考、中考模拟试卷阅读分析题。

孙永庆:作家江少宾说:“傅菲的散文元气充沛,诗意盎然,细节传神而饱满。他直接深入生活,并善于调动多种手段进行扇面式写作,从而摆脱了传统叙事的单调。傅菲是大自然的布道者和生活热流的提炼者。诸多元素的巧妙杂糅,使得他的散文既充盈着强烈的生命意识和悲悯情怀,又呈现出一种纯粹而简约的美学格调。”说得极是。

傅菲:江少宾和我是同时期的作家。谢谢他的美言。这三本书比我以往的散文集更富有诗性,有大自然给予人的禅意和启悟。读它们的人,心将安静下来;读完的人,心里会荡起一湖春水。

散文有自己的“磁场”,那就是一个散文家的血气和精神内核。我注重散文的语感。有节奏的语感,会产生“桥梁”作用,使自己的文字比较容易通往读者的内心。独特的人物形象和摄人心魂的细节,也很重要。一篇散文,能让人记住其中的人物或细节,非常不容易。鲁迅的“闰土”因此而成为经典。

我以为,散文的抒情特性是难以改变的。你说一件事,无非是要表现事情背后的东西,这就会转为抒发感情。你看漫画,忍不住笑出来;你听人讲“段子”,不禁喷饭。这种抒情是冷的。你看到大海澎湃,心潮跟着起伏,忍不住“啊啊”地喊。这种抒情是热的。我比较注重冷抒情,不发表或少发表观点,写起来不动声色,由读者自己去体会。这就要求文字客观、准确、不张扬。一个写作者,实际上也是爱的布道者。

孙永庆:您的这些精短散文,如何选材,如何构思,如何运用细节,如何刻画人物……可为学生作文提供很好的参考。结合您的散文再详细谈谈好吗?

傅菲:2012年五一节,我带女儿回老家,在细雨中沿田野散步,看见了燕子。我对女儿说,我们一人写一篇关于燕子的文章。当晚我写了《细雨春燕飞》。以唐代韦庄的《燕来》——“去岁辞巢别近邻,今来空讶草堂新。花开对语应相问,不是村中旧主人”开头,以宋代陈与义《对酒》中的“是非衮衮书生老,岁月匆匆燕子回”结尾。全文1400字,写了燕子和麻雀的区别,写了燕子迁徙的时间和过程,写了燕子孵育雏燕的艰辛和对燕巢的留恋。这篇文章被大量用在各省、市的试卷上。

我对山林并不陌生,自小生活在灵山北部山区——虽然不是大山区,但也草木葱茏,满山苍翠。小时候,在春天的雨季,提着小篮子去后山采摘蘑菇。暑假了,去山里砍灌木。15岁离开故土,再也没机会去深山,所以我对山的认识,谈不上多深刻。多年前,我去了福建武夷山南麓的荣华山,身体里的细胞突然被那片很少有人踏足的山林唤醒。我决定重新去认识山林,默默和它相守:一个人在山野仰望苍穹里冰凉的月亮,谛听秋天大雁的鸣叫,看鸟站在枯枝上整理自己的羽毛。同时,我阅读了大量有关动植物的书,鸟类、昆虫、爬行动物、藤本植物、禾本植物、乔木、灌木,我逐一去学会辨认。一个人在深山那么长时间,我觉得是生活对我的恩赐,我不可以辜负。每天,我会徒步去荣华山走走,有时是十几分钟,有时是半个下午,无论下雨,还是下雪,我都会去辨识植物,观鸟,倾听虫鸣,认知四季的色彩变化。每一次在山林,都会发现奇异的自然之美;即使同一座山冈,因天气、时间、视角的不同,也有各种不同的美。

孙永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离不开对经典作品的阅读。您的很多散文里有对经典作品的描述,如《致敬草木》里就写了《诗经》《汉乐府》的美,写了陶渊明,写了俄罗斯画家伊萨克·列维坦。

傅菲:我的散文汲取了大量的古典美学。在一些散文里,我写了对文学、绘画、音乐、雕刻等经典的读后感。我希望我的书,不仅可以提供纯洁深广的情愫、美好温暖的品质,还可以让学生扩大知识面,对艺术、对生活有更深刻的认知,从而爱我们身边的人,爱我们的生活,爱我们的国家和文化。

孙永庆:在散文中巧妙地引述一些史料和经典,能增强可读性,能使散文的文化底蕴更厚实,如您的《莲荷》《月明人尽望》《禾雀馆》等。

傅菲:《万物柔肠》中的很多散文,我都引述了古典文学作品、历史故事、植物故事等。这需要积累。我也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重积累。积累下来的东西,会在一个人内心积淀,化为自己的血肉。

孙永庆:您的散文里时常提到法布尔、泰戈尔、兰斯顿·休斯、杜甫、王维等。感觉您读书很多,谈谈您的阅读如何?

傅菲:我最喜欢阅读的,是中国的古诗词,尤其是杜甫、辛弃疾、王维、苏东坡、李清照的作品。阅读面最广的文体,是诗歌。我读了大量的诗歌,差不多读了30年,喜欢的诗人很多,国外的如茨维塔耶娃、布罗茨基、阿赫玛托娃、里尔克、阿米亥。当代中国诗人,青年时代,我喜欢北岛、舒婷、欧阳江河、海子、顾城、廖亦武;当下,我喜欢陈先发、于坚、胡弦、阿信、杨键、张执浩、颜梅玖、路也、小西、扶桑、李小洛等。2013年开始,我爱上了自然主义文学,如法布尔、约翰·巴勒斯等伟大作家的作品。

我喜欢散文这个文体。散文是液态的,随时会发生变化。我主张在形式上把更多的元素引入散文。这就需要写作者对各种文体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大内容需要大形式去承载。

我写作,按体系去写。我不是那种随意取材的写作者。散文写作需要持续的爆发点,不能写了三两篇,便觉得没东西写了。假如出现这样的情况,肯定是写作者对自己的写作资源没有深度梳理、反思,没有让写作资源形成矿脉,没有进行广泛阅读。

美学是一个变化的过程,但核心不变。所以,写作的人离不开阅读。阅读开阔视野,阅读让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阅读让我们再次认识世界。没有大量的阅读,很难说可以把文章写好。写作始终伴随着阅读。

孙永庆:您在师范大学学的是中文专业,也教过语文,后来长期从事文字工作,所以谈谈您学语文的感悟好吗?

傅菲:“语文”拆解出来,就是“语”和“文”。语就是朗读、沟通、语感。文就是书面表达、逻辑、个人内涵。学好语文的唯一途径,就是天天读,天天写。

编者按:傅菲,本名傅斐,1971年5月出生于江西上饶,曾担任多年中学语文老师和中学校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常见于《人民文学》《钟山》《天涯》《花城》等刊,被收入百余种选本。出版散文集《屋顶上的河流》《星空肖像》《炭灰里的镇》《生活简史》《南方的忧郁》《饥饿的身体》《在黑夜中耗尽一生》《大地理想》等。多篇文章入选各省市中考、高考模拟试卷。下面是教师、作家孙永庆与傅菲先生的对话。

吴新宇

猜你喜欢

永庆写作者燕子
永庆(neco)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给初学写作者的意见
看看热闹的世界,做个鲜活的写作者
燕子叫
写作
一生的爱情
一生的爱情
燕子一家
文学的可能性(散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