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德胜景

2017-12-25

中国西部 2017年12期
关键词:永德石洞洞口

永德胜景

位于永德乌木龙乡的金厂坝水库,库容51万立方米,修建于1956年,属小(2)型高山水库。因明清时代曾在库区开矿炼铜提金,而得名金厂坝。

金厂坝的湖光山色已自成一景。游人到此,跃入眼底的是一座座自如伸展而又眷眷相依的山,山坡上那一万二千亩人工种植的华山松编织成的绿色林海,染绿了山川,染绿了天空。静寂的松林中,叽叽咕咕的鸟语如一首欢快乐曲在流动。不时有一阵风吹过,摇动簇簇松针,响起阵阵涛声,奏响了一曲生气勃勃的交响乐。站在绿色的金厂坝林海中,聆听松涛声,感受着风的旋律,让人洗尽了心中的尘埃。

在华山松的林海中沿着山路往上走,到达海拔2300米之处时,一泓清澈可鉴的湖水映入眼底,那就是金厂坝水库。那一湖的绿啊,绿的清秀,绿得深邃,当微风拂过,绿色的涟漪在碧绿的水面荡起,轻松自如,悠悠荡去,犹如彝族少女浅浅的笑靥,腼腆而轻盈;当风平浪静水波小憩时,光怪陆离的水草轻轻飘舞,柔态千姿,好似彝族少女在甜美入睡。

在湖水边放眼四周,水被山环绕其间;环绕着湖边的山上,千株争奇斗艳的杜鹃花组成了一片花的海洋。漫步花海中,仰望上空,古老的杜鹃树沐浴在阳光里,那满树成千上万的花如一片红霞遮住天空;回视眼前,幼小的杜鹃树依偎在老树旁,那绿叶中吐露出的朵朵花儿像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少女含羞带笑;一株株大大小小的杜鹃树,一树树千娇百媚的花,热烈而不乏温柔地拥抱着那一泓绿色的湖水,这一切宛如天工仙匠精心镶嵌的一幅华美的画卷。山、水、树、花相映成趣,湖光山色美不胜收。

◆ 湖光山色金厂坝

◆ 勐汞观音洞

有人赞美“十里勐汞,一泉一洞”,一语道出了勐汞的地缘优越和旅游资源优势。所谓“十里”说的是勐汞村所在地,距永德县城仅10公里之程;所谓“一泉”,指的是得天独厚的勐汞天然温泉;所谓“一洞”,指的就是集伏流暗河的悬岩洞窟、古今人文历史为一体的勐汞观音洞。观音洞,原名岩洞,因民国时期洞口前厅建过观音殿,故得此名。溶洞坐落勐汞坝南缘岩洞头和阿王岩子两座丘陵石即观音山北面。观音洞海拔1460米,年均气温16.5℃,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理想的旅游休闲之地,观音洞的洞口坐南向北,依山就岩,其势口喷伏流,胸怀一坝,伸手温泉,一览街道村落;与山、水、坝、村融为一体,有藏龙卧虎、四脉归宗之气概。

观音洞的洞体结构,总体呈拱涵状,属德党河支流茂梧小河的伏流天然隧洞。主洞总长约4公里。走势呈西南至东北向,即茂梧小河在茂梧漏斗落洞潜入地下,进入伏流,至勐汞形成雄伟壮观的观音洞及打水桥小河,然后与南角小河汇合而成德党河。传说古代曾有人从勐汞观音洞进入,举火涉水,钻通茂梧漏斗落洞。近代,虽已不能全程贯通,但从观音洞口起,可进入地段仍有1.5公里许,空旷可容万人。同时,洞口叉洞广布。其中已知有一个岔洞南开,直上50余米,在观音山南麓地表开口,是观音洞已知的最大出口,也是最大天窗。洞整体为大直小曲、蜿蜒而伸,此阔彼窄,厅道相通。洞高一般30至50米,宽30至40米,最高、最宽达百余米。入洞但见天幕石乳垂吊,如天灯万盏;两壁石瀑飞布,如似神话浮雕;洞底小河淌水,如交响奏鸣;两岸石笋林立,如佛塔辉映;洞天岩燕、蝙蝠竞飞,如洞外比翼。因为洞内有暗河与天窗,空气清新,温湿宜生,方有生物类栖息。人在洞中,除黑暗和奇观之外,几乎与洞外无异。自洞口起,依序大致分为12厅,即观音殿、醉仙阁、诵经堂、飞流寺、摘仙处、执法台、石林铺、金银滩、宝塔园、灵芝庙、仙桃苑、龙王宫。目前已架通电灯照明竹木钢铁便桥、人行通道地段,约1公里许可供游人观光。

观音洞不仅拥有悬奇秀饰、出神入化的地质景观,令游客赞不绝口,同时它又是古脊椎动物恐龙、犀牛、剑齿象的栖息地,也是永德古代人类主要发祥地及宗教信仰圣地。它也因此蕴育着许许多多的神话传说和民间传奇。

石洞寺 ◆

班卡乡政府驻地以南三公里的海别山,其山腰悬岩峭壁间有一洞窟,历史上因被开辟为道观而称为“石洞寺”。

从海别山东面沿小道攀援,临近洞口,有一巨石平台,被人们称之为“仙人上马石”,至今石上仍可以见“仙人”的“脚印”。石洞分为南北两个,可以互通,两个洞口都朝着西北方,南洞是一巨大石峰,石峰中空,酷似一头长颈神鹿抬头张望;北洞则是一巨大石笋,石笋垂吊,宛如一头伸鼻巨象欲行又止,立于洞口,朝天仰望,走云临风;俯首下视,绝壁千仞。

石洞寺之所以闻名,一来是它悬、奇、幽、绝的客观存在,二来则是道家的建树经营。石洞寺功德碑记载:自清康熙元年(1662年)以来,即有僧道游历至此驻足,并就其天生,因其地势,劳心竭力,建树经营。这之后,又有地方乡绅李开盛、杨兆龙等人“虔诚好施倡捐修理洞中神佛,金换法身”。清末,地方绅首马玉堂又在两洞之间的栈道悬壁上,建造了一座依岩靠崖的飞檐走廊,取名“迎贤楼”。光绪丁末年(1907年)改土归流后,原来的土佛公田转入石洞寺,宗教食田项下开始有了固定的宗教活动基金,再加上僧道们“十方募化、请工填砌,补旧添新”于是建成了“神堂赫亦,内外整齐”的悬窟仙刹,因此,人们又称石洞寺为蓬莱阁,成为永德三景之一。县内外仕农工商、三教九流均以登山朝洞为快,以便一览“层峦叠嶂,栋宇天成,庙宇巍峨,虚空洞府,海上蓬莱不如也”的石洞寺的迷人风光。

石洞寺街边左侧长眠着历代石洞寺僧道,如今尚存十余冢碑石,已成为当年石洞寺的注脚。历代达官贵人、士儒名流所留碑匾有“翠崖”“南天第一蓬莱峰”“素猿夜啼真玄妙”“奇岩翠谷、神志怡然”“蜃楼帝观”“别有洞天”等等,而装点在洞门上的七绝“神仙事业本平常,只怕凡人不问善;有迹可寻尽量寻,白云深处是仙乡”,更是令人回味无穷。

永德土佛 ◆

永德土佛坐落于永德县永康镇忙况村境内,距离县城德党50公里,拥有大小土佛200余尊,最高的30多米,占地0.1平方公里。土佛看上去似雕非雕,形状奇异高矮不等,实为罕见的地质奇观。永德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土佛由来的故事,其中以戍守边疆将士化身而成之说流传甚广。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三月十五均有几万人到此烧香、祭拜,赶仙根盛会。

(责任编辑/文风 设计/李薇)

猜你喜欢

永德石洞洞口
借猫记
农村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以皋兰县石洞小学为例
肖永德
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浅埋段的施工工艺
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永德实验小学:为少先队员的幸福童年添彩
日夕空驰永德心
开启石洞密码
开启石洞门的秘密
吞噬64条生命的石洞
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