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制品安全问题 不再杯弓蛇影—《中国奶业质量报告(2017)》发布

2017-12-25编辑知一

中国农村科技 2017年12期
关键词:乳品奶业乳制品

编辑|知一

乳制品安全问题 不再杯弓蛇影—《中国奶业质量报告(2017)》发布

编辑|知一

《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生鲜乳抽检合格率为99.8%,乳制品抽检合格率为99.5%,婴幼儿配方乳粉抽检合格率98.7%。

2017年7月19日,中国奶业协会和农业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发布《中国奶业质量报告(2017)》(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生鲜乳抽检合格率为99.8%,乳制品抽检合格率为99.5%,婴幼儿配方乳粉抽检合格率98.7%。我国乳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高,乳品企业竞争力稳步提升,奶业全面振兴迈出了新的步伐。

牛奶是大自然赐予人类“最接近完美的食物”

“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小康社会不能没有牛奶。奶业是现代农业和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健康中国、强壮民族不可或缺的产业,是食品安全的代表性产业,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性产业和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产业。”《报告》率先写道。牛奶被誉为大自然赐予人类“最接近完美的食物”,是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营养食品。世界卫生组织把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强壮国人,需要多喝奶。

中国奶业协会副秘书长邓荣臻回答记者问时讲到:“终身喝奶,终身受益。长寿民族都有长期喝奶的历史和风俗。为强壮民族,日本倡导‘一杯奶强壮一个民族’,国民身高增加,国民素质提升。中国的人均乳品消费量从建国初期的不足0.5公斤增长至目前的36公斤多,身高和素质也都有大幅提升。”可以想象,随着经济收入的增加,随着消费理念的改善,我国居民乳品消费水平将大幅增加,未来达到膳食指南要求的每天300克的标准,强壮民族的梦想将不再遥远。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国产奶业遭受沉重打击,进口乳制品又对本土乳业形成了巨大的冲击。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国产乳业卧薪尝胆,以奶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保障乳品质量安全为核心,通过近十年的深耕,以产品质量重新赢回消费者的信心。

生鲜乳和乳制品质量安全水平比肩发达国家

据《中国奶业质量报告(2017)》显示中国奶业品质居世界前列、生鲜乳的四大指标(乳脂肪、乳蛋白、体细胞数和菌落总数)已经全面超越了欧美标准。国产生鲜乳和乳制品质量安全水平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农业部带领全国45家质检机构,连续9年,覆盖全国所有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车,实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结果显示,截至2016年,三聚氰胺等违法添加物合格率连续多年保持在100%;乳蛋白和乳脂肪平均值分别达到3.22g/100g和3.81g/100g,菌落总数平均值降至25万CFU/mL,体细胞数平均值为59.2万个/mL。

农业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王加启表示,“四项主要质量卫生指标都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这些都是非常了不起的数字。乳制品的抽检合格率也在各类食品中位居前列,即使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也已达到很高水平。”

作为中国奶业的领头羊们,D20企业的奶源品质更加出色。2016年农业部抽检D20企业的生鲜乳样品15304批次,占全国生鲜乳抽检样品总量的57.8%,生鲜乳合格率99.86%,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99.80%)。

优质奶只能产自本土

在2016年,共有来自19个国家10类154批次进口奶产品不符合我国现行国家标准,被退货或销毁。进口的液态奶有三个特点:第一,保质期长;第二,存在过热加工(热加工的一种副产物叫糠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国产的液态奶);第三,牛奶里的一种活性蛋白质叫β-乳球蛋白,显著低于国产液态奶。这些科研结果表明:进口液态奶的活性物质受到了热伤害。按照国际的指标来衡量,不属于优质乳的范畴。

“质检中心连续多年对国产和进口奶产品开展科学系统的比较评估,与国产奶产品相比,进口奶产品的热敏感指标糠氨酸含量明显偏高,β-乳球蛋白等活性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国产奶产品,这说明牛奶的受热强度,有显著的差异,进口UHT灭菌奶产品存在过热加工风险,同时,进口奶产品还存在运输距离远和储存时间长等问题,进口奶产品很难为中国消费者担当起优质奶的重任,优质奶只能产自本土。”王加启介绍。

D20(中国奶业20强)引领乳品安全

质量安全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D20都采取一系列严格、严密的措施,确保安全有保障,质量一流化。

不断完善和升级标准。对标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并超越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在种植、养殖、加工、贮运、检测、产品等全产业链环节,企业标准和规范逐步健全、完善和升级。如生乳体细胞数,跟菌落总数一样,也是衡量生乳卫生状况的一项指标。在目前现行的国家标准中,体细胞数没涉及,但有些企业对标美国、欧盟标准,企业标准增设推荐指标体细胞数,上线参考美国75万,内控线40万,优质生乳保持20万左右。

不断完善和升级质量管控体系。企业严格执行良好生产规范(GMP)和卫生标准(SSOP),建立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并通过运行GB/T 19001质量管理体系、GB/T 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安全防腐计划等,构建了企业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对生鲜乳及乳制品有严格的控制标准,实施逐批自检,检测指标多于国家监测指标,检测结果判定标准严于国家标准。完善了质量监控规范,实现了全过程的严格监管和精准追溯。

不断完善和升级监控设施和队伍。为加强监控,企业配套了ERP(企业资源计划)、LIM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等多种监控平台,多种平台相互补充、相互加强,实现了全产业链、全市场的监控、预警和追溯,培养了一批懂技术、会操作、善管理的质量安全监控团队,他们能够掌控监控平台、规范质量管理。

不断完善和升级产业模式。充分借鉴国内外发展经验,充分发挥企业自身发展优势,企业运营模式不断创新。有的注重“种养加”全产业链一体化建设,有的立足国内积极拓展国外市场,有的立足区域开展生态养殖,有的开创“种养加”零距离2小时模式,等等。无论哪一种,都来自实践,经过时间验证,都具有明显的优势,都在不断创新和升级。

综合研判当前中国奶业发展态势,无论从产业素质,还是从质量安全,中国奶业都已具备创造民族品牌,建设世界一流奶业的基础和条件。

猜你喜欢

乳品奶业乳制品
乳制品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研究
山西印发《山西省“十四五”奶业发展规划》
当前乳品研发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乳品加工的关键技术及主要设备
乳品安全与质量检测现状与建议
农业农村部:培育奶业知名品牌
全球乳制品交易价格指数上升3.1%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
第六届(2015)中国奶业大会暨中国奶业展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