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谱写农业合作新篇章

2017-12-25编辑孙洁

中国农村科技 2017年12期
关键词:一带一带一路国家

编辑|孙洁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谱写农业合作新篇章

编辑|孙洁

遥望两千多年前的驼铃叮当,船队汤汤,再看今天贯穿欧亚非、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农业合作一直是重要的内容。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一带一路”提出3年多来最高规格的论坛活动,主要包括开幕式、圆桌峰会和高级别会议三个部分。

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2017年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是2017年中国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对推动国际和地区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遥望两千多年前的驼铃叮当,船队汤汤,再看今天贯穿欧亚非、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农业合作一直是重要的内容。

沿线国家农业迎来新机遇

古往今来,农业是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大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解决饥饿和贫困问题、保障粮食安全与营养的愿望强烈。沿线65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东亚11国、西亚北非18国、南亚8国、中亚5国、独联体7国、中东欧16国,这些国家大都农业比重大、资源禀赋好,与我国农业发展的共性不少、互补性更强。融入“一带一路”,推动技术互补、优势互补、产品互补,实现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成为各国的共同诉求。其中,以色列的滴水灌溉、土壤暴晒、低毒农药等多种农业技术走在世界前列。东欧农业发展基础较好,拥有大量的可耕地、充足的水资源和丰富的劳动力。乌克兰拥有全球约1/3的黑土地,人均粮食产量达1.5万吨,位居世界前列,是世界小麦、大麦和玉米的五大出口国之一。在尼罗河的滋养下,东北非地区曾是世界农业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但不得不提的是,这些国家农业生产科技水平普遍落后,农业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和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与应用体系还不健全。农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乏善可陈,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程度不高,人才缺乏都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不仅如此,他们的基础实施落后,水、电、路等基础有待完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高,仓储物流、运输体系不完善,深加工能力不足,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薄弱等等。而农业产出效率低下是最为需要调整的问题,内蒙古、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国家,其单位面积农产品产量仅相当于中国的1/4水平。

因此,“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农业科学技术的研发和引进都非常重视。

中国为“一带一路”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沿线国家迫切需要引进先进、实用的农业生产技术,包括新品种培育和栽培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灌溉技术、施肥技术等;急需技术来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作物品种资源保护;对农业机械特别是轻简型农机制造技术的需求强烈;需要最新的现代农业生产管理技术,特别是宏观政策制定、市场预测、天气预测、产量预测、投入决策以及实用管理技术;需要加强培养和引进人才。

中国农作物单产高质量好,周边国家耕地多潜力足;中国果蔬品种多产量大,欧洲国家食品加工业发达。一进一出之间,平衡的是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一带一路”倡议,正是要打通国际市场,链接内外资源,为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种植、畜牧、农副食品加工等行业,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密集开展贸易合作。合作链条不断延伸和拓展,逐步向产加销、储运等全产业链的合作进行拓展。投资主体进一步多元化,形成了以国有农垦、种子企业、渔业企业为主体,民营企业积极参与的局面。

从产品交易物物相通到自贸区建设遍地开花,农业投资贸易迎来更多机遇。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23个国家商签及正在商谈的10个自贸区正在逐一落地,在农业生产技术以及生产资料供给、农产品加工、仓储和流通建设等方面,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在中国的推动下,丝绸之路上的农业生机勃发,结出了实实在在的硕果

猜你喜欢

一带一带一路国家
一带一路风光无限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