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生殿》的艺术成就与人文精神研究

2017-12-25万魏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年44期
关键词:长生殿唐明皇杨玉环

◎万魏

《长生殿》的艺术成就与人文精神研究

◎万魏

《长生殿》是清初剧作家洪昇所作的剧本,取材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和元代剧作家白朴的剧作《梧桐雨》,讲述了唐玄宗和贵妃杨玉环之间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寄托了对美好爱情的理想。本文首先剖析了《长生殿》的创作主题,并对其中的艺术成就与人文精神进行了探讨。

洪昇的《长生殿》是17世纪的戏剧经典之作,在当时引起了轰动效应,时至今日,依然被人们所称颂。《长生殿》这部作品取得了突出的艺术成就,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也十分深刻,本文将从几个角度着手,对《长生殿》的艺术成就与人文精神展开探究。

《长生殿》的创作主题

《长生殿》并非凭空虚构的作品,而是作者根据民间传授、史料、元杂剧的真实记载改变而成,描写了李隆基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李隆基被后世称为唐明皇,他在即位初期,整肃政治、精于社稷,让大唐呈现出一片太平盛世。但是自从任命李林甫之后,李隆基开始沉迷于享乐。杨玉环父母早丧,一直被寄养在叔父家中,在16岁时,被封为当时寿王李瑁之妃,三年后,武惠妃病逝,唐明皇十分寂寞,对杨玉环一见倾心,竟夺了儿子的宠妃,当时杨玉环只有27岁,而唐明皇已有63岁高龄。自从杨玉环进宫后,唐明皇沉迷于儿女私情中,最终引发了安史之乱。关于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在戏剧小说、野史笔记以及诗词歌赋中多有记载,代表性的有白居易的《长恨歌》、乐史的《杨太真外传》、陈鸿的《长恨歌转》、白朴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等,其中又以《长恨歌》流传最广。《长生殿》正是改编自白居易的《长恨歌》,但是两者的主题却完全相反,白居易表达了两人的“遗恨终身”,洪昇则强调“长生”,歌颂了二人的情感。

《长生殿》的艺术成就

独特的创作手法。洪昇继承了当时的创作传统,并采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通过唐明皇、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反映了朝代的兴旺,在揭露现实方面,采用了大量的写实主义手法,一方面延续了《牡丹亭》的传统,利用幻想的描写方式来表达惊天动地的爱情故事,具有唯美的浪漫主义色彩。在二十五出之前,多以描写人间事为主,采用了写实的表达手法;二十五出之后,则描写了仙界的事,采用了幻想的描写方法,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清新的语言风格。《长生殿》的曲文也独有特色,其中既有元曲的表达传统,又大量引用了前文作品中的名言佳句,前后对应,语言风格清新流畅,文采斐然。此外,《长生殿》有着浓厚的抒情主义特色,做到了情景交融,用质朴的语言表达了人物的心理特点与情感变化,为人物赋予动作与性格,每一个人物,其曲辞风格是不同的。在音律方面,工整和谐,宫调与曲牌之间的调配与剧情的变化相互依托,兼具声情与文情,这也是《长生殿》在后世得以流传的重要原因。

宏伟的场面结构。《长生殿》的主线是李隆基、杨玉环之间的悲剧故事,并以军国大事作为衬托,爱情故事与军国大事之间互相穿插,两者息息相关,体现出了李、杨悲剧故事的原因。此外,李杨的定情信物——“金钗”也始终贯穿作品中,随着故事的进行,钗盒从合到分、又由分到合,钗盒的分和与剧情的情节变化也有内在的关联,利用钗盒的变化写出了主人公的命运变化。整部作品伏笔照应,场次与场次之间是冷热相继的,表现出了明显的戏剧效果,将这感人至深的千古爱情故事用全新的艺术形式呈现给读者。

独具匠心的人物安排。戏剧与小说等文本的艺术形式是不同的,是依靠演员在舞台上的对话、行为来表达内容,演员的动作、语言、行为,都为观众透露着作品中蕴含的信息,洪昇凭借其严谨的艺术态度,将文本中每一个人物的心理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作品更加的真实可信,处处扣动读者的心弦。这表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对话

人物在舞台中,最为直观的表达方式就是对话,在《长生殿》之中,洪昇利用直白、简单的对话方式,挖掘出了人物的灵魂,让人物跃然于纸上。

第二,动作

在文学创作中,人物的心理也会随着作品情节的递进而出现变化,戏剧与小说不同,只能够通过作者的口头表达来传达人物的情感变化,在《长生殿》之中,洪昇抓住了人物情绪的变化,并对人物动作进行了精心设置,利用情节的变化来呈现出人物情绪的变化。以《埋玉》为例,面对着军士的紧逼,唐明皇内心的情绪非常复杂,军士们要求将杨贵妃刺死,唐明皇听到这一要求之后,“大惊”,面对军士的逼迫、陈元礼的规劝以及杨贵妃的求死,唐明皇的态度从“大惊”转化为“沉吟”,很好的表现出了他心理的变化。最后,唐明皇意识到了现实的残酷,杨贵妃俨然必须要赴死,于是,他“忽抱旦大哭”,将他们的无奈、委屈、不舍情绪宣泄出来。

第三,行为

人物行为在戏剧作用中的重要性也是不容忽视的,在《长生殿》中,洪昇将杨贵妃塑造成为“风姿秀丽”、“德性温和”的女性人物形象,但是这种温柔的形象,由于理想追求之间出现了矛盾。在《复召》这一出中,杨贵妃由于对唐明皇的行为表现出了不满与妒忌,被驱逐出宫,后来,唐明皇决定将杨贵妃复召回宫,但是又害怕她“惯娇嗔”,但是,杨贵妃在回宫之后,主动认错,并没有侍宠生骄,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的温柔。作者用杨贵妃的行为表达出了她的温柔和贤淑。

第四,独白

独白是人物内心的道白,因此最能体现人物特性。《长生殿》对《贿权》一出中杨国忠的一段独白处理得十分精彩。“今日犯了死罪,我若特地救他,必动皇上之疑。”“我就授意兵部,以此为辞,奏请圣上,召他御前试验,于中乘机取旨,却不是好。”利用杨国忠的独白,体现出了他内心的狡诈,塑造出了不一样的形象。

《长生殿》的人文精神

追求真性情的平等精神。《长生殿》主要写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当然也有一部分人认为文中贯穿的以安史之乱为背景的政治才是作品的主旨,其实不然。洪昇在《长生殿》第一出《传概》中说得很清楚:“今古情场,问谁个真心到底?但果有精诚不散,终成连理……感金石,回天地。昭白日,垂青史。看臣忠子孝,总由情至。《长生殿》中表达了唐明皇、杨贵妃之间的美好爱情故事,洪昇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思想贯穿全篇,在开篇,就点名了“情”字,为了表现出唐明皇和杨贵妃的忠贞不渝,淡化了唐明皇的负面形象,按照自己的理想将两者塑造出一对感天动地的有情人。

在历史上,杨贵妃一直被人们认为是红颜祸水的代表,过分渲染了杨贵妃的奢华,在人们的眼中,杨贵妃就是误国的红颜。在《长生殿》中,洪昇将杨贵妃塑造成为一个为情所困的性情女子,她有着非常美丽的外表,“光彩焕发,转动照人”,为了表现杨贵妃的美貌,洪昇在《春睡》、《定情》、《窥浴》中描写了杨贵妃的美貌。此外,杨贵妃还有着绝妙的才情,唐明皇有着非常高的艺术修养,既有美貌,又有才情的杨玉环,自然受到了唐明皇的青睐,杨玉环为唐明皇谱制了《霓裳羽衣曲》,她并不是一个空有美貌的嫔妃,而是一个色艺双绝的性情女子,他追求爱情的永恒,在一出场,就将自己与唐明皇的关系定位与“与子偕老”的关系,马嵬之乱中,为了保全唐明皇的将身,杨玉环主动赴死。这种表达方式体现了洪昇的爱情观念,也表达了女性意识的崛起。

对真挚情爱的追求精神。洪昇在《例言》中谈到二过渡到三稿的原因时,曾坦率地交代了三稿的创作动机是:“后念情之所钟,在帝王家罕有”,乃“专写钗盒情缘”。这一“专”字说明了他是以写李隆基和杨玉环的“情缘”为主。洪昇将李隆基描写为一个沉浸在情感生活的君王,他不爱江山,爱美人,作者没有因为封建礼教的因素对帝王关系进行限制,在洪昇的描写下,唐明皇成为了一个重情重义的情种。在《夜怨》中,为了掩饰自己,唐明皇像一个犯错的孩子一样希望得到杨贵妃的原谅,他丧失了一国之主的威严。在封建社会中,嫉妒是女人的一个罪名,但是在唐明皇看到杨玉环由于自己用情不专伤心不已,他不仅没有治杨玉环的罪,反而充满愧疚与歉意,这是洪昇对爱情的赞扬与肯定,将帝王与嫔妃之间的关系上升至爱情高度,也否定了千年来对女性设置的罪名。

(旦哭介),陛下啊,(耍孩儿)事出非常堪惊诧。已痛兄遭戮,奈臣妾又受波查。是前生,事已定薄命应折罚。望吾皇急切抛奴罢,只一句伤心话… …(旦跪介)臣妾受皇上深恩,杀身难报。今事势危急,望赐自尽,以定军心,陛下得安稳至蜀,妾虽死犹生也。

洪昇淡化了唐明皇的帝王形象,着重表现出了他的专情一面,在安史之乱时,唐明皇首先关注的不是家国危难,而是对杨贵妃的歉意,马嵬之变标志这唐明皇与杨贵妃生活的转折,为了表现这种真挚的情感,作者改变了《唐明皇秋夜梧桐雨》中李杨的态度,表现了杨贵妃为情牺牲的悲壮之情,在危难面前,杨贵妃并没有顾及自己的生死,她甘愿为了唐明皇的家国牺牲自己,而唐明皇面临心上人的求死,表示“若是再禁加,拼代你陨黄沙”,在生死考验下,两人的情感到了最高潮。后来,洪昇设计了“飞升仙境”的情境,让唐明皇与杨贵妃摆脱政治身份,可以自由追求爱情,这就反映出了作者对于爱情话题的深层次思考。

《长生殿》以第二十五出作为转折点,前半部分写实,后半部分写幻,描写了两人人间、天上的真情。从结构上来看,两者是对立又是相互统一的,如果没有前半部分的写实,后半部分的情感也就无从而发,少了前半部分李杨二人的忏悔和重圆,后半部分的情感也就不会那么真挚动人。李杨二人最终脱离了人间世俗,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埋玉》便是二人爱情从现实转化为梦境的描述,杨玉环在死后,痛悔自己,得到了神仙的原谅,唐明皇在回到长安之后,身边没有了杨玉环,他见月伤心,常常对着雕像痛哭,经常派方士去海外仙山寻找,最终感动了神仙,经过玉帝批准,两人永结同心,在月宫中团圆,得以长生,从此再无世间的烦恼。为了追求爱情,唐明皇放弃了自己的帝王身份与政治责任。

对于李、杨的爱情,洪昇歌颂了他们胜利,他们在现实世界中,尝遍心酸、苦难,经历了各种折磨,他们最终得以在月宫中团圆,让读者看到了他们真挚的感情。

作为一代帝王,唐明皇的政治地位决定了他与杨玉环之间的爱情并不普通,他们拥有了常人没有的享受和权利,同时也会遇到与普通人不一般的困扰,两人的爱情发展与时局变化休戚与共,他们的第一次结合,是本该处死的安禄山为了保命而对杨国忠行贿,同时,也留下了祸根;第二次结合则是由于杨氏侍宠生骄,安禄山也由于勇力过人大受封赏,在放虎归山后,各类矛盾激化,导致安禄山的叛乱得逞。在《长生殿》中,唐明皇由于权势得到了杨贵妃,最终也由于权势断送了她的姓名,他们的悲剧也正是由于唐明皇特殊的政治身份造成。洪昇的这部《长生殿》从多个方面对李、杨的爱情观进行了诠释,赞颂了两者至死不渝的情感,也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描写了他们的爱情给国家造成的灾难,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让作品焕发出了生机。

此外,《长生殿》还用准确的细节处理方式,赋予情节的真实性、人物的生命力,让人物变得栩栩如生,而不是刻板的木偶人,情节的发展顺畅自如,有着极高的艺术成就,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也值得后世学习。

湖南交通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长生殿唐明皇杨玉环
长恨歌
张九龄智谏唐明皇
月夜偷曲
祭拜戏祖唐明皇之祭文简释
锦袜易生尘 何处觅长生——《长生殿》中“看袜”情节的文化解读
洪和《长生殿》研究的世纪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