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的普惠金融探究

2017-12-25陈晓君浙江临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新商务周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普惠金融服务金融

文/陈晓君,浙江临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的普惠金融探究

文/陈晓君,浙江临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我国普惠金融正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随着大数据技术日益广泛的应用,将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应用到普惠金融领域,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既有利于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均衡发展,又能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增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

大数据;大数据金融;普惠金融

2016年年初,国务院发布了我国首个普惠金融发展的国家级战略规划《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规划》确立了我国未来发展普惠金融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同时特别提出了互联网金融和大数据技术对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规划》中提出:要积极引导普惠金融服务主体借助互联网金融等新兴技术,降低金融交易成本,延伸金融服务半径,拓展普惠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鼓励各类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手段,打造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为更多的客户提供信息、资金、产品等全方位金融服务。

1 普惠金融的缘起

“普惠金融”是2005年联合国在宣传小额信贷年时广泛运用的词汇。联合国把普惠金融定义为:能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普惠金融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的内涵:1)每个个体(个人、家庭、企业)

都能以合理的成本获取较广泛的金融服务;2)稳健的金融机构需要有严格的内控、市场监督和健全的监管体系等;3)金融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确保能提供长期的金融服务;4)增强金融服务的竞争性,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

普惠金融的概念进入我国后也一直被高度重视,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分享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2016年国务院《关于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中更加详尽具体的给出了我国发展普惠金融的具体思路,同时也给出了普惠金融的定义:“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

2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情况

2.1 普惠金融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虽然,普惠金融的概念在2005年才进入我国,但具有普惠性质的金融形式早已存在。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农村信用社就是普惠金融的萌芽形式,到了90年代,真正意义上的普惠金融开始出现,即扶贫金融模式。这一阶段主要是依靠政府和国际组织提供的资金,以扶贫为主,对有针对性的项目发放小额信贷,主要用于减缓农村地区的贫困状况,推动了我国扶贫事业的发展。随着我国贫困状况的好转,人们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开始趋向多元化和精细化,单一的小额信贷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因此应运而生了微型金融模式,微型金融模式主要是商业性金融机构在政府的支持下开展的小额信贷业务,它的服务范围从“扶贫”领域扩展到“为农户和小微企业服务”的广阔领域。

2.2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特点

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迅猛,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它不仅满足了底层次消费群体的金融需求,还促进了我国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目前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2.2.1 普惠资金总量不断增加。

2016年我国各类银行继续加强对“三农”

“小微企业”“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各类关系民生发展的重点领域的金融服务。截至2016年末,全国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28.2万亿元(不含票据融资),同比增长7.1%;全国涉及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26.7万亿元,同比增长13.8%;涉及信用卡消费、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领域贷款同比分别增长23.4%和58.7%,分别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10.6和45.9个百分点。

2.2.2 普惠服务主体和服务内容不断丰富。

近些年,随着我国普惠金融的不断推进,各类金融机构纷纷调整经营理念和工作重心,加大了对“三农”“中小微企业”“下岗失业人群”和“大学生创业”等弱势群体的信贷投入,并有针对性的对有特色的产业和行业加大专营机构的建设,如农业银行设立的“三农金融事业部”各类银行设立的“小微企业信贷中心”或“信贷部”等,甚至有的金融机构根据设立了专项的支行。

2.3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普惠金融经过50多年的发展壮大,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较多的问题。从宏观层面看,主要表现在:1)信用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导致金融基础设施不足以支撑普惠金融的覆盖;2)相关法律法规建设相对滞后,金融创新缺乏立法做支撑;3)缺乏多层次的覆盖面,针对某些群体的专业金融机构数量少,业务单一;4)金融市场的开放度还有待扩展,要打破壁垒,形成良性竞争性市场还需要较长的时间。从微观层面上看,主要表现为:1)各类贷款仍占普惠金融的主体地位,导致风险过于集中,许多新的融资方式发展较为冷清;2)众多的融资创新方式并不被需求者所了解,需要加强宣传和普及的力度;3)客户信息无法在各类金融体中实现共享,造成在客户甄别过程中的资源浪费;4)许多较小金融主体缺乏抵押物,在资金的获得上受到限制等。

3 大数据对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分析

近年来,普惠金融的快速发展与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出现有密切的关系,大数据技术通过对用户上网痕迹的捕捉和统计,在产品或服务的提供方面大有作为,同时,使我国的金融业也就此进入“大数据金融”时代。

3.1 移动金融业务扩大了普惠的范围

移动金融主要包括移动(手机)银行、移动支付、移动理财等金融形式,在大数据金融的时代背景下,移动金融的发展势不可挡。截至2014年底,我国移动智能终端使用规模达10.6亿台,比2012年增长了14倍多。移动智能终端使用规模的大幅扩张,拉动了人们对移动金融业务的需求。

3.2 大数据技术提高了普惠的可得性

“开立账户”一直被认为是能否获得金融服务的重要标志,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措施,鼓励银行为城市低收入者、农村居民等弱势群体开设账户。开立账户在传统方式下受硬件条件限制,成本高、效率低。而现代金融的发展对金融账户的管理和服务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有简便易用、成本低廉、广泛连接、用户体验好、信任感强的产品。

3.3 大数据等技术提高了普惠服务的精准性和灵活性

由于许多非标准化的金融业务会大幅度地增加金融服务企业的各种成本,因此传统金融业的服务往往是标准化的。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互联网移动技术等的高速发展,如今,借助大数据等的技术力量,金融服务机构完全可以为各类客户设计更精准的、更灵活的、更个性化的、更高效的金融服务方案和产品。一方面,金融机构可以更加灵活地制定自己的财务和服务规划;另一方面,整个国家和地区的金融体系的服务效率也会因此获得大大提升。

4 对我国普惠金融未来发展的几点建议

虽然大数据金融降低了普惠金融交易成本、提升了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提高了金融覆盖范围,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我国的数字基础设施还未能形成广覆盖;大数据技术的深度发展还有待提高;新技术在应用中仍存在一定的技术风险、商业风险和政策风险;依托大数据等技术开发的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种类还有待进一步丰富,深度还需要进一步推广等等。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1 加强政府引导和监管,激活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

要建成“全面覆盖、重点渗透、层次多样、安全便利、信用完善、权益保障”的普惠金融体系,就需要加强政府的引导和监管,还要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激活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4.2 加强大数据金融风险防范。

在大数据时代,最需要防范和保护的是隐私;因此,大数据发展中需要监管的重点就是对隐私的保护。在现实生活中频频出现因为个人隐私被泄露而发生的金融事故,为此,要加强对大数据金融的风险防范措施,具体做法是:(1)加快立法进程、加强行业自律,要明确监管机构与各职能部门间的权责,只有权责界限清晰才能减少监管的漏洞;(2)实现隐私数据的保护与应用之间的平衡,用户的隐私数据会被多部门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必须有一定的措施来保证用户隐私在进行商业应用时的安全性。(3)整合数据资源,由于大数据的特性决定了企业无法单独享有一些数据信息,许多企业对数据共享的需求都很迫切,因此需要由第三方机构协调企业间关系,制定数据使用规则,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使用效率。

[1]焦瑾璞,廖理,等.互联网+普惠金融理论与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3.

[2]宣传部.银监会发布2016年四季度主要监管指标数据[EB/OL].(2017-02-22)[2017-03-05]

[3]丁淑娟,张晓燕.山东省普惠金融发展报告2015[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15:36-37.

猜你喜欢

普惠金融服务金融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日照银行普惠金融的乡村探索
农村普惠金融重在“为民所用”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