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历程视角下的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研究
——以N市Z奶奶为例

2017-12-25

当代经济 2017年5期
关键词:案主历程社工

(苏州大学,江苏 苏州 215000)

生命历程视角下的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研究
——以N市Z奶奶为例

羊凡

(苏州大学,江苏 苏州 215000)

在全球老龄化趋势的影响下,老年人已逐渐成为整个社会亟须关注的群体。我国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大国,在社会福利方面也正走向完善,但是对老年人心理关怀的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本文正是在对Z奶奶一生回忆录整理的基础上,研究重大事件对老人生命历程的影响。研究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老人进行深度访谈,运用生命历程范式的视角,分析个人生命事件和社会历史事件对老人生命历程的影响。

生命历程;生活事件;历史事件

一、研究目的

在全球老龄化趋势的影响下,我国老龄化趋势也进一步加快。随之而来的各种社会现象以及社会问题,例如:空巢老人、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及赡养问题等都引人思考。我国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大国,在社会福利方面也正逐步走向完善,不少学者和一线社会工作者已经意识到老年社会工作服务重要性,除了对老人提供必要的物质帮助,对老年人心理关怀的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本文将运用“怀旧”“生命回顾”等老年社会工作的有关技巧,对老人生命中的重大事件进行梳理。在个案建立和访谈过程中对老人生活进行关怀,体现陪伴的意义,了解老人重要的生命回顾信息,与老人进行交流,重点研究重大事件对老人生命历程的影响。此类重大事件包括老人个人重大事件,如:老人的婚姻、家族的兴衰荣辱等,以及社会历史大事件,如:“文化大革命”、抗日战争、新中国解放等。

本篇采用个案访谈的形式,以N市张奶奶为例,研究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辅助以文献资料,运用生命历程理论、家庭周期理论、生命回顾理论等方法,探讨分析访谈对象在经历各类生活事件、同一历史社会事件后,对养老方式的选择及感受。

二、文献综述

对于生命历程的研究从20世纪初期开始,并在六七十年代迅速发展。虽然这项研究在国外得到很好的发展,但是国内还没有被广泛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笔者在本文简要介绍了生命历程的理论发展,并整理了一些学者具有代表性的相关研究,希望在研究过程中可以起到理论性指导的作用。

生命历程理论:

(1)国外生命历程理论。20世纪末期,美国经济发展迅猛,大量人口涌入城市打工,城市问题成为当时尤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社会学家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利用生命历程的研究方法。例如早期托马斯(W.I.Thomas)在其代表作《在欧洲和美洲的波兰农民》中对移民问题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以后经济危机和局部战争的频发,社会学家进一步意识到,社会历史事件和个人生命事件的相关性也可以作为研究的方向,代表人物有雷德尔(Norman Ryder)、里雷伊(Matilda Riley)、林顿(Linton)、斯通(John Stone)等。

雷德尔(Norman Ryder)在其著作《社会变迁研究中的同龄群体概念》中,将同龄群体这一概念引入生命历程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纽加尔顿(Bernice Neugarten)将社会时间表的概念提出,使生命历程理论有了更成熟的分析框架:“一是从社会历史和同龄群体的角度分析研究对象的生命历程;一是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分析研究对象的生命历程”。

时间推移到1980年以后,社会学家探索出事件史分析法,对影响个人的工作、婚姻、迁移、生育等事件进行分析。例如埃尔德(Glen Elder)在撰写其名作《大萧条中的孩子们》时表示,他当时的许多研究灵感都由此引发。G.H.埃尔德(Elder)在《大萧条的孩子们》开创了生命历程理论分析方法。他将生命历程定义为:个人在一生中接受的文化教育、受到的社会影响和历史变换等,都影响着个人的社会角色转变,生命轨迹的过程是伴随着变迁的。

生命历程理论在研究主体上,从青少年、中青年到老年的每个阶段,都有涉及。主要研究他们生命历程中的各类事件和角色地位,以及它们的发生和变化的先后顺序和过程。包括教育环境、外出务工、组成家庭、居住地的迁徙等;从社会层面讲,生命历程理论与社会政策、社会制度、社会变迁等都可以作为研究的选题。

(2)国内生命历程理论。社会学家李强认为,“有些事件是与个人或个人家庭、单位相关的内部群体事件,有些则是事关整个国家、社会的事件,这两种情况相互影响”,所以说历史大事件与个人生活事件是不可分离讨论的。而生命历程理论的研究对象也在不断扩展,如陈占江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研究,杨素雯对女性流动人口的研究,张世勇对农民工返乡的研究,等等。这些研究对象的共同特征是都具有人口迁移的特点,而这些研究都阐述了社会大事件与个人生命历程的休戚相关。所以在研究老人的生命历程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将迁移作为一个研究指标。

但生命历程范式在老年群体上应用得还较少,通过检索可发现以下几项研究:

成梅在研究我国老年群体不平等现象时,运用文献法对各类文献的相关材料进行统计描述,并且用生命历程理论对老年人群体的不公平现象进行解读,认为目前老年人群体的不平等现状多数与特定的社会历史事件以及他们自身的生活经历相关。

胡薇在对老年人分化问题进行探索时,与15位老人进行访谈,她认为老化是一个不断地、随着年龄增长和时间推移的累计过程,个人与社会的互动会影响累积先后。同时她指出,国家的社会政策和社会变迁对于个人生命历程的影响和累积有重要作用。

徐静、徐永德在研究老年贫困问题上,运用生命历程理论在对老人生命史和生命轨迹研究过程中,区分出不同的轨迹类型。研究认为贫困老年人是异质性很高的群体,他们有着各不相同的贫困,以及使老人陷入贫困的主要阶段在于晚年之前的生活经历中。

可能接触文献的数量有限,国内采用生命历程范式针对重大事件对老年人影响的专门研究甚少。所以本文将从生命历程的角度,对老人的重大生命事件及其影响进行研究。

(3)事件史视角。事件史分析在上文提到,1980年以后被运用生命历程理论的学者倾心,理论与数据统计的结合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学科。特别是一些研究者将社会生活中的多项时间变量分析处理之后,更加拓宽了生命历程理论的应用领域。

它可以给研究生命历程的社会学家们提供一套模式,在理解个人或群体的生命轨迹过程中,罗列出年龄、同龄群体、社区生活等影响元素。将这些细化之后的生命历程研究使得社会学家在研究移民、教育、迁移等社会问题时,研究结果更加具有代表性。

三、案例介绍

笔者结合从养老机构获取的空巢老人信息,定期去Z奶奶房间探访,梳理出了Z奶奶遇到的困境,并结合张奶奶的现实情况通过专业介入帮助她走出空巢带来的孤独心境,为其构建良性的社会支持网络及选择最佳的养老方式。

(1)案主背景介绍:Z奶奶,76岁,山东人,和丈夫结婚后便跟随丈夫来到了N市,在N市度过了大半辈子。“文革”时期在宣传队里做过文艺工作,打腰鼓,唱歌跳舞样样都来,跟随队伍到处做表演,后来来到N市后在街道任职,因为身体原因换至消防,做了十多年。

(2)家庭背景:服务对象的女儿因女婿工作调动,全家移民海外,过年的时候会回到N市看望Z奶奶,定期也会寄钱回来。

(3)经济状况:除了女儿寄回来的钱,服务对象有固定的退休工资,但是退休工资仅维持温饱,住老年公寓的费用主要是女儿支付。

(4)家庭支持系统:服务对象和丈夫早年离开老家来到N市,老家的哥哥姐姐也已经过世,在N市也没有别的亲人,缺乏家庭的支持系统。

(5)需求状况:通过社工的多次走访了解到,服务对象因为没有亲人陪伴,内心缺少关怀,缺乏和外界的沟通,服务机构的一些活动也缺乏兴趣。

(6)伦理问题:在个案跟进过程中,Z奶奶和我们提出,她其实不想住在福利院,她觉得非常孤独。但是存在的客观问题和伦困境是,她女儿全家移民去了国外,让她独自在家居住子女也非常担心,Z奶奶的女儿和Z奶奶商量之后,授权给社工,希望机构社工可以做出更适合奶奶发展的决定。社工从案主的生命安全角度考虑,认为住在福利院有专门照料的人,可以避免很多危险事件的发生。但是不幸的是,子女长时间不陪在身边,案主的自我封闭日益严重,已经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抑郁症症状,整宿整宿的失眠导致案主身体越来越差。最后,案主的子女向社工机构投诉社工,认为社工需要为案主患上抑郁症这件事负主要责任。

四、案例分析

罗斯曼提出,从业人员对于用什么方式帮助当事人的专业决定负有主要责任。在面对案主子女的投诉和指责,我认为,不得不承认社工在处理案主这个问题上是要负责任的,但是他所要负的责任不是他被授权之后帮案主做决定这件事,而是在帮案主做了决定之后,没有更好地改善她孤独的症状。所以,针对案主已经出现的抑郁情况,我认为应该从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两方面帮助案主解决问题。

个案治疗:案主的主要问题是老年孤独,缺乏亲子陪伴,以至于出现抑郁症状。但是社工与案主已经建立了比较长期的沟通和信任关系,所以我建议社工可以增加与案主个案会谈的次数,先缓解她的孤独感。其次我认为社工可以适当改变会谈见面的地点,不一定每次都在福利院,可以在征求护理医师的同意下,阶段性地带案主在公园等其他场所做个案辅导,换个让案主感到舒适的环境,放松她的心情。

小组治疗:案主除了孤独的问题之外,还有福利院融入问题,以及社会支持网络建立的问题。我觉得可以给案主开设一个主题是“回忆那些年”的小组工作,小组成员选自同个福利院的老人,年龄与案主相仿。他们可以通过回忆曾经的一些大事件,找到共同话题,建立起朋辈群体关系。在此基础上,也可以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协助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定期开展一些兴趣小组活动。

[1]包蕾萍:生命历程理论的时间观探析[J].社会学研究,2005(04).

[2]胡薇:累积的异质性生命历程视角下的老年人分化[J].社会, 2009(2):P112-128.

[3]埃尔德:大萧条的孩子们[M].田禾,马春华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2.

[4]李强:社会变迁与个人发展-生命历程研究的范式与方法[J].社会学研究,1999(06):1.

(责任编辑:宋 杰)

猜你喜欢

案主历程社工
百年大党壮阔历程
百年大党 壮阔历程
A Social Crisis
百年大党 壮阔历程
百年大党壮阔历程 《百色起义》
青春社工
案主自决原则在老年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伦理困境
浅析计划阶段的案主自决
重掌生活主导权
——认知行为治疗介入精神障碍康复案例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在残疾人个案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