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别山地区中药材生态产业开发模式及路径研究

2017-12-25

当代经济 2017年5期
关键词:大别山中药材

(黄冈师范学院 商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0)

大别山地区中药材生态产业开发模式及路径研究

江军民

(黄冈师范学院 商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0)

大别山地区中材药资源极其丰富,中药材产业作为大别山地区的传统优势产业,其发展对带动大别山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大别山地区发展中药材产业的整体状况,阐述了大别山地区发展中药材产业开发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大别山地区“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开发模式比较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并提出大别山地区中药材生态产业开发的路径。

大别山;中药材;产业开发

大别山地区中药材资源极其丰富,由此,在大别山区县域经济中,中药材产业占有独特的地位。目前,在大别山部分地区,形成了“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订单”等产业化发展模式。但是,大别山地区中药材产业发展仍存在很多问题,寻求建立新型高效的产业开发模式对大别山中药材生态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别山地区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1、大别山地区中药材资源丰富

大别山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为中药材种植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中药材资源种类多,如白术、三七、丹参、白芍、金银花、苍术、青木香、菊花、天麻、板蓝根、茯苓、桔梗、党参、杜仲等,并形成了一些传统的优势中药材种植区,其中,享誉海内外的传统地道药材有茯苓、天麻、百合、厚朴、金银花、五味子等。另一方面,大别山地区丰富多彩的地貌类型和绿色生态的旅游景观丰富了大别山自然景观,同时这里也诞生了李时珍(蕲春)、万密斋(罗田)等名医,人文资源厚重。

2、大别山地区中药材种植规模逐年扩大

近年来,大别山地区中药材种植发展较快。2014年,大别山区域黄冈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65万余亩,中药材产量17万多吨,总产值22亿元;分别比2008年增长192.37%、390.33%、226.83%。初步形成了县县有主导品种的产业化种植格局,如蕲春以蕲艾、杜仲、栀子、银杏为主,罗田以茯苓、金银花、苍术、百合为主,麻城以菊花、天麻、茯苓、灵芝为,英山以茯苓、苍术、桔梗、天麻为主。其中,英山县苍术种植面积和产量位居全国第一。中药材500亩以上连片基地115个,药材种植专业户1.38万户,药材专业村313个,中药材专业合作社78个,带动农户19.5万户。英山县宏业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入社社员1148名,是全省最大的一家农村专业合作社。中药材加工龙头企业34家,其中规模以上龙头企业8家。

3、大别山地区中药材产业化经营初步显现

通过多年的持续建设和发展,大别山地区的中药材产业化经营格局基本成形。全国十七家之一、全省唯一的国家级蕲州中药材专业市场迁址重建成李时珍国际医药港,扩建为符合现代交易、物流、商务、仓储、会展功能的大型专业市场。具有自营出口权的两家,如英山县吉利中药材将地道的茯苓、葛根、桔梗、天麻、杜仲等中药材直接出口到韩国、日本。英山县宏业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将地道的苍术、柴胡等中药材出口到日本。且大别山区中药材销售企业都与安徽亳州、河南禹州、江西樟树、湖南岳阳、湖南邵东等国家级中药材专业市场以及国内的知名企业北京同仁堂集团、重庆太极集团、吉林修正集团、广州白云山集团、九州通医药集团、湖北劲牌集团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大别山地道药材网”开辟了中药材现代销售渠道。形成了专业市场销售、经营企业出口销售、民营公司合作销售、电子网站联合销售的立体销售格局。李时珍医药集团、湖北食为天药业、湖北金新龙中药饮片公司、湖北红土地现代中药等34家中药加工企业从事中药材加工,延伸了中药材产业链。

4、品牌优势日益彰显

大别山地区地道中药材知名品牌不断涌现。蕲春县的全国驰名品牌有“本草纲目”“李时珍”“时珍”牌等。罗田的“食为天”“楚天舒”获得湖北省驰名商标。罗田九资河茯苓、金银花、苍术,英山的英山桔梗,蕲春蕲艾、团风射干、武穴佛手山药分别获得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总局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麻城福白菊、武穴佛手山药分别获得农业部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麻城福白菊”获得国家工商总局“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英山苍术”“麻城福白菊”分别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的“GAP认证证书”,获得“GAP认证证书”的品种数位列全省第一。

二、大别山地区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中药材种植规模效益小,专业化程度较低

目前全市种植的中药材品种数量虽然较多,但主要是以一家一户零散种植和小型基地为主,规模效益不大。除少数品种如茯苓、苍术、福白菊等是专业化的种植加工外,大部分中药材品种种植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2、产业链短

目前,大别山地区中药材产业还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产业链,无法形成规模效益,制约了其发展。在中药材选种、种植、研发、制造、深加工、贮藏、物流、零售、市场营销这一系列的环节上,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由于资金的缺乏,新产品研发力度不足,缺乏产品深加工的技术和能力,交通不足导致的中药材专业物流不健全大大增加其流通成本,缺乏市场营销的专业人才和营销观念等。这都阻碍了大别山地区中药材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其缺乏市场竞争力。

3、产业技术水平不足

在中药材资源源头保护上,大别山地区一些特色中药材种质资源长期以来缺乏科学的鉴定技术和合理有效的保护措施,很多野生中药材种质资源处于自生自灭状态,特色宝贵资源流失日益严重;在中药材种植环节,药农单家独户式的自发种植,缺乏专业化的技术培训,影响了中药材产品的质量;在加工环节中,多数中药材加工企业精深加工能力不强,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在销售环节上,由于营销管理、物流及信息技术滞后,导致出现“一流资源、二流加工、三流包装、末流价格”现象,严重制约了大别山中药材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4、资金短缺

由于地处中部欠发达地区,大别山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落后,外来资本很少进入。企业在进行技术改造,产品研发,品牌培育等方面面临着资金严重不足,资金短缺问题是制约大别山地区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和瓶颈。

三、大别山地区中药材生态产业开发模式探究

1、“农户+合作社+企业”的模式

这是大别山地区中药材产业开发的典型模式。其基本特征是以中药材龙头企业为依托,以经济利益为纽带,形成上连市场、下连合作社和农户,集生产、加工、销售,贸易于一体的链式产业群体。如罗田县的这种产业化运作模式,建立了中药材合作社18家,建立合作关系的有津村公司(中日合资)、北京同仁堂等6家大型工贸企业,依托惠涛药业、食为天药业等8家骨干企业进行中药材深加工,主要从事中药饮片、保健品、中成药等产品生产,年加工量2.6万吨,产值超过4亿元。

2、“合作社+科技特派员+农户+基地”的模式

近年来,英山县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并形成了特色发展模式,其主要按照“合作社+科技特派员+农户+基地”订单农业模式。这种模式下科技特派员与广大药农结为利益共同体,实行农工贸一体化管理,产加销一条龙服务。如英山县建成百合、茯苓、桔梗、天麻、柴胡等5个中药材GAP示范基地、16个药材专业合作社与3828名药农签订购销合同,这一产业模式的发展潜力会更大。

3、“公司+合作社+农户+订单”的模式

蕲春县大力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订单”和“药材场+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下以订单定产,建立以销定产的产销体系,通过合作经济组织外引市场,内联药农,传递信息和技术,逐步形成了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到2014年底,蕲春县成立中药材专业合作社48家,建起了以蕲艾、栀子、夏枯草等为主导品种的千亩连片中药材基地20个,300亩以上中药材示范村79个,中药材种植面积突破30万亩。其中,该县龙头企业李时珍医药集团与全县药材专业合作社、重点乡镇签订了长期合作关系,每年收购道地药材2500多吨,近万户农民因此而走上种药致富道路。

通过以上分析,以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带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模式在大别山区是运用最普遍的,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目前,大别山地区已吸引了一批著名中医药企业,如蕲春李时珍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九州通医药集团、北京同仁堂、湖北金新龙、中日湖村公司、吉利中药材等龙头企业,为大别山地区的中药材产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四、大别山地区中药材生态产业开发的路径

1、坚持市场需求导向,拓展中药材发展空间

中药材生态产业经营应该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坚持市场导向,时刻跟踪市场变化,加强信息的沟通,优化调整品种结构,协调药材生产、加工、利用各环节,保障供求基本平衡。

企业由于与市场联系紧密,拥有许多市场信息,因此可以及时和中药材种植业者加强信息沟通,合理安排种植品种,以减少资源浪费,同时也要跟踪市场供求变化,合理组织生产。企业自身在产品种类上也要符合市场需求,现阶段消费者对中药产品的需求已不仅仅满足于其药用价值,具有高附加值的其他中药类产品具有更大的市场前景。因此,应结合大别山区现有资源,加强研发力度,大力开发中药材延伸高附加值产品,如可以以茯苓、苍术、厚朴、杜仲、桔梗、党参、菊花、射干、天麻等中药材为重点,开发功能型饮料、功能性食品等产品;探索中药材非药用部位综合利用途径,加强中药材在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化妆品等方面的开发利用;随着新时代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以及对自身健康的关注,保健品市场也加速增长,因此也可在保健产品,如:中药养生保健、中药美容保健、中药保健枕、中药保健茶、中药保健酒等系列产品上加强开发。

2、坚持可持续发展,注重生态保护

良好有序的生态环境以及可持续性利用大别山区的自然资源是中药材生态产业的必备条件和基础。因此,在大力开发中药材生态产业的同时,进行野生中药材资源的调查和保护,通过建立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工程技术中心、种质资源圃、野生抚育区、中药材生产基地可实现中药材的规范化和可持续性的开发,避免中药材资源多样性的递减,提高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在中药材种植环节少施化肥、多施有机肥、少用农药,同时把中药材种植与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生态保护等民生工程有机结合起来,以推动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

3、加强科技驱动,坚持质量优先

高质量的产品是赢得市场的关键要素,也是中成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需要。因此应加强大别山区中药材科技示范园与规范化生产基地建设。建立大别山区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工程技术中心,依据产地适宜性原则,建立区域化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完善提升各省级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茯苓、苍术、厚朴、杜仲、桔梗、党参、霍山石斛、灵芝、百合、菊花、射干、天麻等大宗道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制定相应的规范化种植标准操作规程。在中药材主产区如蕲春、新县、金寨等建设规范化生产基地,并加大中草药材国家GAP认证力度。完善中药材质量监控技术体系建设,可以与湖北中医药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国中医科学院等科研单位合作,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作用下建立中药材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质量检测技术水平,全面监控生产过程中中药材的活性成分、重金属及农药残留变化,提升中药材质量标准,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在中草药材的贮藏上,应建立中药材专业仓储系统。在以上各方面由专业技术人员严格把关,争取在种植、生产、贮藏等各环节上,以保证中药材作为其他产成品原料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4、坚持产业化带动

(1)延伸产业链条。可由政府牵头,加强选种和研发环节,同时贸易商可加强市场交易体系建设,以强化与市场的联系;发展现代医药物流,以降低中药材流通成本;企业可以进行市场营销以扩大知名度促进产业发展。结合已有的中药材种植、加工、零售等环节打造中药材全产业链的集中区,集聚丰富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促进大别山地区旅游、交通、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2)实施文化品牌战略。政府应从政策、资金等方面支持培育具有突出优势的知名品牌,并依据大别山独特的区位优势、绿色生态优势和中医药文化优势打造大别山区中药材品牌集群,如名医传承品牌、名院(中医院)名科品牌、药膳食疗品牌、康复托养品牌、保健养生品牌等。

发挥中医药文化资源优势,充分利用李时珍、万密斋等古代名医在国内外的巨大影响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大别山中医药优秀文化品牌。可举办大别山名优中药材交易博览会,为生产企业和药农搭建品牌展示、扩大交易的平台和渠道。或积极参加全国中药材名优产品评选活动,大力推介优质中药材品牌,增强品牌的社会影响力。同时企业也要重视自己的品牌塑造和推广,以加深消费者对产品和品牌的认知度。

(3)探索与第三产业的融合。积极探索中药材种植业与第三产业的融合,特别是与旅游业、生态养生业和物流业的融合,已成为新的产业延伸领域。以弘扬中医药生态文化为重点,以建设中医药生态休闲旅游景区、休闲养生(养老)基地为载体,形成“食养”“药养”“水养”“文养”等为特色的中医药保健品牌,努力将大别山打造成为特色鲜明、国内外知名的现代化“生态保健旅游目的地”。大别山区市(县)应做好中医保健中心建设,围绕名医李时珍、万密斋和民族文化、红色文化打造中医药文化观光旅游,围绕中药材种植园和自然风光开展中药材资源观光旅游和农业体验旅游,如英山县、罗田县可利用其温泉打造中医保健旅游。企业也可在当地探索新型保健旅游产业模式。如蕲春启动李时珍文化旅游经济区、云丹山生态体验旅游区等一批景区,推进龙泉花海、李时珍百草大观园、普阳医道文化旅游区等特色文化旅游项目建设。以李时珍中药材专业市场为主题,与正在启动建设的九州通医药国际物流园、“麒天下”国际物流园,共同构筑大别山地区中医药物流网络。

[1]曹正明:黄冈中药材种植业发展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2 (18).

[2]王睿、王维等:GAP标准下蕲春县中药材基地发展对策研究[J].产业经济,2013(3).

[3]李文清:我国中药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进展[J].四川畜牧兽医, 2013(10).

[4]游娟:湖北省道地药材产业化发展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3.

[5]王瑞、孙芸、栾敬东:大别山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优势和问题及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34(03).

[6]黄冈市农业局:黄冈市中药产业发展规划[Z].黄冈,2013.

[7]胡燕生、胡拦捷:罗田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20).

[8]杜鸿志、詹亚华、黄珍、丁学勇:英山县中药材产业发展与特色发展模式[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5).

[9]黄冈市农业局:英山中药材种植渐成气候[Z].黄冈,2013.

[10]周克宇:蕲春扶持47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共舞”[N].黄冈日报,2014-12-8.

(责任编辑:林志红)

2015年湖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项目:大别山地区中药材生态产业开发及长效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5BDH119。

猜你喜欢

大别山中药材
大别山的早晨(油 画)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一场开在中药材种植基地的宣讲会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又见大别山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