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017-12-25方磊安徽省合肥市新桥机场北工作区东航技术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

新商务周刊 2017年23期
关键词:竞争理论管理

文/方磊,安徽省合肥市新桥机场北工作区东航技术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

1 激励理论简介

1.1 激励理论的定义

激励理论指的是企业经过一系列特殊的管理方法来对企业进行相关的内部管理。企业管理中所面临的主要的问题就是对企业员工的管理,主要是对企业内部的人才进行相关的管理,进而努力保障企业的整体利益,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当前快速的经济发展中,企业要想提升自身竞争力,就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尽可能发挥激励理论的作用,提升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出员工的潜力,进而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激励理论的分类

激励理论主要可以被分为三类。

1.2.1 状态型

状态型通常是在激励的终点建立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终点指的是企业能够满足员工个人需求的一种状态,企业通过对激励理论的运用和事件之后,通过对员工需求的分析和观察,充分挖掘员工的个人情况,并且寻找到企业在自身内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认识到在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不合理的地方,进而进一步完善企业管理,尽可能保障员工的合理需求,帮助企业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

1.2.2 需要型

需要性通常是指企业把员工的需求作为基本前提,通过对员工需求的剖析,进一步对员工做出相应的激励,进而促使员工在工作中展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在激励理论的实施过程中,保障员工的合理需求是重中之重,同时也是帮助企业完成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1.2.3 过程型

过程型这种激励理论是需要在状态型和需要型之前完成实施的,它是一种依据员工做出的相应反映和表现,来对自身的企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企业通过对员工需求的满足,以保障企业实际利益为主,建立一套可以提升企业整体凝聚力的内部管理方案,进而实实在在地提升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2 激励理论的缺失导致出现的管理问题

2.1 员工竞争激烈制度不完善

激励理论的缺失导致的企业管理问题首先带来的表现就是员工竞争激烈制度的不完善。在诸多的企业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前不少企业还是会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在对待员工的诸多奖励措施方面采取平均主义措施,也就是对于表现突出和表现平平的员工给予一样的工资和奖金。这样下去,将会导致一些表现优异的员工丧失其积极性,进而制约企业的整体发展。

此外,目前不少企业缺乏较为合理公正的员工激励制度,没有为优秀员工提供公平合理的竞争平台,这样就无法发挥出员工自身的内在潜力。在某些发展规模较小,还不够成熟的企业中,员工即使兢兢业业地为企业创造价值,也得不到相应的回报,甚至连领导依据鼓励或支持的话语都没有。这就导致员工的精神状态大打折扣,积极性大大降低。所以,对于企业来说,充分应用激励理论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

2.2 员工培训力度低

激励理论的缺失还表现在员工的培训力度不够。目前很多的现代化企业在其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常常会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制约,没有重视对员工的培训,甚至为了节约企业成本,仅仅运用非常少量的资金完成对员工的培训工作。这就导致了企业员工的个人素质较低,在专业知识上不够充足,相关的工作业务也不够熟练,这样对于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随着时局的变迁,信息科技的不断加强,企业应当改变之前的传统观念,充分运用激励理论,以谋求企业自身的快速发展。当前,企业对员工的培训较差,尤其是对员工的激励程度不够,会导致员工对当前的公司给予的奖励非常不满,甚至会跳槽到其他公司,而这些归根究底都是激励理论的缺失所导致的。所以,这些问题想要得到解决,就需要企业充分运用激励理论,进而帮助企业完成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2.3 员工竞争意识薄弱

当前,不少中国企业中的员工都或多或少存在着竞争意识薄弱的缺陷,这将会对员工自我价值的提升产生直接影响,导致员工无法在工作过程中提升业绩,也无法让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正常实施。

致使员工竞争意识薄弱主要是企业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和管理者缺少行业竞争意识所导致的。由于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所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将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上,而没有注重对企业员工的培养,这就导致员工没有足够的竞争意识,只能够按照上级领导的指示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此外,企业的管理者本应时刻保持竞争意识,根据企业内部环境变动情况,适当的调整人力资源。但不少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严重缺乏行业竞争意识,不能适当的调整员工的生活和工作习惯,激发员工的自身潜能。

3 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应用

3.1 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

当前,人们的最基本的需求还是物质需求,所以企业在采取激励措施的时候,可以首先以满足员工的物质需求为目标,可以通过发放工资、奖金、岗位津贴等多种方式,让员工的物质需求得以满足。在满足员工的物质需求之后,企业就可以开始考虑如何满足员工的精神需求,精神需求是建立在物质需求之上的。

我们可以从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中得知:只有人们可以解决好自身的温饱问题的前提下,才可以逐渐产生对企业精神层面上的需求。不过,如果企业仅仅采取物质激励的方式,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员工的积极性,但是还不足以发挥员工的最大潜力,所以企业应当进一步采取各种措施以满足员工在精神上的需求。

3.2 重视对激励的强化过程

企业在运用激励理论激发员工的积极性的同时,还应当给员工提供一个公平的环境。不少企业大多会按照员工的工龄来分配员工岗位的高低,实际上这对于员工来讲是非常不公平的。长此以往,员工常常会在内心存在抵触或抱怨的心理,进而造成工作过程中的懈怠,致使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下降。

不过,一些经验较为丰富的管理者通常不会按照员工的工龄为员工分配岗位,而是会依据员工的个人能力给予员工适合他们的工作岗位。此外,有经验的管理者还会在员工工作的过程中给予员工足够的奖励和支持,并为员工提供多样的升职机会,这样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公平性,另一方面还可以保障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度和稳定性。如果可以实现足够的公平性,那么公司中的每一位成员都将会努力为公司提升效益,将自身的潜力发挥到极致,这样一方面可以提升员工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还可以提升公司的整体收益,达到双赢的效果。

此外,企业还应当努力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健全自身的管理机制,并且把企业的经济效益作为企业管理的目标。企业应当以满足企业员工的需求为基本目标,充分提升企业员工对激励理论的认知,并且建立起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员工激励制度,进一步发挥出激励理论的效果,让企业和员工可以共同发展起来。

3.3 根据员工实际需求及时改善激励机制

企业的激励机制并不是恒久不变的,而是应当根据外界环境和员工需求的变化做出改变。既要保障企业员工的个人合法权益,又要保障激励机制可以制定地更加个性化、多层次化。

此外,企业在制定激励机制的时候,一定要依照企业当前的实际情况和员工的个人需求,尽可能让激励措施真正达到提升员工积极性的目的。最后,激励理论的制定还应当因地制宜,要明确每一位员工的需求,尽可能制定出满足企业员工的个性化方案,让员工感觉企业有家的感觉,进而进一步提升企业员工的个人归属感。

4 结语

总之,激励理论对于企业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当前的企业管理机制正在逐渐发展,因此激励理论在企业的管理中显得更加重要。不过,有不少企业并没有给予激励理论足够的重视,导致激励理论无法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也无法为企业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所以,企业应当努力加强对激励理论的应用,进而进一步推进企业的发展。

[1]吴军龙.激励理论在企业薪酬管理中的应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3(6):77.

[2]肖明祥,王贵增,吕新霞.浅议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河北煤炭,2016,22(08):62-63.

猜你喜欢

竞争理论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坚持理论创新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感谢竞争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竞争
农资店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