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优学院混合式教学在高校篮球选项课中的实验研究①

2017-12-25戴飞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32期
关键词:网络平台选项篮球

戴飞

(武昌工学院 湖北武汉 430065)

基于优学院混合式教学在高校篮球选项课中的实验研究①

戴飞

(武昌工学院 湖北武汉 430065)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新媒体在高校教学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提升,微课程作为高校体育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速度与质量也逐渐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认可。在高校篮球选项课程的开展过程中,教师通过混合式教学的模式开展教学培养工作,不但能够提升教学质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结合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为了进一步分析混合式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可行性,首先介绍了传统教学法与混合式教学法的区别与联系,然后就其中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实验数据进行相应的数据分析。实验表明:在篮球技术水平差距不太显著的情况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对比传统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优越性,其对于学生综合篮球素质的提升具有明显的效果,具有推广的价值。

优学院 混合式教学 篮球课 实验研究

文华在线推出的“优学院”智慧教学云平台,采用了当前较为推崇的微课程形式,适合高校开展混合式教学。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高等教育已进入一个全新发展时期,新媒体技术(微课、微博、微信平台)广泛运用在一线教学过程中,促进了高校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的重大变革。因此,国内外的学者都在积极地进行尝试和探索研究。对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而这其中对于“体”的发展要求使得高等院校对体育教育更加重视。在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中,进行传统教学,有一定的弊端,学生在学习篮球时,由于本身对运动技巧和基本技能掌握水平不一,个人身体素质间存在差距,久而久之会消极对待篮球项目的训练与学习;而利用“优学院”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混合式”篮球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在提高其参与热情的同时也为高等院校篮球教学改革工作提供助力。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选武昌工学院2016级篮球选项课中的4个班120名男生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为了提升研究的实际效果,笔者通过对本研究领域内的研究学者请教以及自己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形式进行实验探究,然后结合各种相关资料的具体内容,撰写了有关教学实验的问卷,并按照实验计划进行了发放。问卷共设计了三个组成部分,第一个部分为专家问卷,该问卷总份数为25份,实验过程中总计发放数为25份,收回数目也为25份,效果较好,有效数高达100%。第二个部分为实验前学生的运动态度问卷,该问卷共发放了120份,其中包括了不同年级的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回收总数也为120份,有效率也高达98.3%,总计118份有效问卷。最后一组是教学实验后教学情况的问卷,该问卷共发放120份,其中收回总数同样为120份,回收率高达100%,有效率高达100%。

1.2.2 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论文的研究需要,通过查阅书籍、访问期刊、查看网络资源等途径,收集大量关于“微课”和“篮球教学”方面的资料,对国内以及国外的运动学者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与分析。

1.2.3 定量分析法

本次实验主要使用了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与统计工作,统计对象主要为实验前以及实验后的测试成绩数据,并以此作为实验根据,开展定量分析工作,反映和检验教学的实际成果。

1.2.4 教学实验法

本次实验共选取120人,其中实验组60人,对照组60人,120人全部来自于武昌工学院2016级篮球选项课班级,在该班级中通过随机选取的方式选择一个学期的篮球选项课开展教学实验。

为了保证本次实验的真实性,首先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指标进行充分了解;其次考虑到教师之间教学风格和具体内容的差异,因而需要保证由同一名教师来指导两组学生的学习,以此保证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流程的一致性。

本次实验将选取的学生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两部分,并展开两学期的实验教学。这两个班级上课进度安排基本一致,且这两个班级的学生在学习能力以及知识积累程度上不存在较大差距,从而为对照实验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对照班的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后进行课程考核,采用目前常见且较为传统的教学形式。

实验班学生则要求课前通过“优学院”网络平台大学体育互动教材进行这一单元的篮球技术学习,并且都能够完成平台上的理论学习。学生在“优学院”里进行课程学习,可以通过视频资源观看篮球项目里的基本技术,再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先进行新内容的练习,然后再针对同学们练习时的动作进行集中讲解,并对错误动作进行指导纠正。学生同时将在“优学院”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一起讨论。假如小组内或者各小组间仍有不懂之处,可由教师进行现场答疑。在课程结束后也同样对实验班学生进行测验评价,通过测验数据进行理论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前两组学生的身体素质成绩统计比较

在两学期共48学时的教学实验过程结束后,我们对两班学生的身体指标以及形态素质都进行了测量,在该测量中,学生锻炼态度的后测工具依然保持原有的状态,我们发现两组学生在身体指标和形态素质方面变化很小(用配对样本检测,其表现为P值不超过5%)。从表1和表2中可以看出,篮球在教学中运用“优学院”云平台混合式教学与常规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各个身体素质指标的影响基本上一样,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原因是对学生身体形态素质的改善和变化的影响的指标有很多个,还是一个持续累积的过程,并不是只有一个影响因素。

例如在测试时学生自身的健康状况、环境、饮食的变化都会有变化,利用“优学院”云平台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出发点是动作技术的掌握、学习态度的转变、教学效果是否提高是目标,它的重心不在于对学生的身体形态素质的改善,并且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和课时数较少等各种原因,都会导致两个班的学生在身体形态素质上并没有显著性差异。

2.2 对照组实验前后篮球成绩的统计比较

由表3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对照组的学生在经过一学期的传统教学后,篮球的各项技术指标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成绩的差异性不大,由此可见,传统篮球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不是十分理想。

2.3 实验组实验前后篮球成绩的统计比较

通过表4中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实验组的同学在利用“优学院”网络平台进行学习后通过这种“混合式”的教学,经过t值检验,概率都小于0.01,这说明篮球的各项技术和成绩都有了显著性的差异,而且技评成绩有了质的飞跃。投篮成绩经过本学期训练后由实验前平均成绩10次投3.5个,增加到实验后的5个。

2.4 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后篮球成绩比较分析

由表3和表4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实验组的学生在利用“优学院”网络平台进行“混合式教学”后,达标成绩与技评成绩都有了显著提高,表3和表4中的成绩对比结果表明:身体素质和篮球技术水平在同一层次情况下,利用“优学院”网络平台对篮球选项课的学生进行“混合式”的篮球教学,其效果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有了很大的提高。利用“优学院”网络平台进行“混合式教学”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从而提高师生之间的积极性,而且经过实际检验,该“混合式教学”方法在高校篮球选项课中有着较广的应用价值。

3 结论

经过以上分析,通过上述表格中的数据不难看出,在高校篮球教学中采用“优学院”网络平台微课资源进行“混合式教学”相比传统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的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优学院”网络平台进行“混合式教学”有利于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的直观化。

在传统的篮球教学中,体育教师对篮球基本技术讲解时主要通过示范、讲解来进行教学,但是,篮球的基本技术动作很多动作是在一瞬间内所完成的,比如“单手肩上投篮”里压腕拨球动作,这些动作要求一气呵成,大部分同学在零基础情况下,很难模仿和领悟该技术动作的要领,如果我们将“优学院”网络平台推广并应用在传统体育教学中进行“混合式教学”,这将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所带来的不足。

(2)“优学院”网络平台进行“混合式教学”有利于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双向交流。

“优学院”网络平台拥有很丰富的教学资源,师生间线上线下沟通有利于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一般课堂人数较多,师生之间缺少一定的交流,而通过“优学院”网络教学平台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不足。

表1 对照班实验前、后身体健康目标对比分析

表2 实验班实验前、后身体健康目标对比分析

表3 对照组实验前后篮球各项成绩比较

表4 实验组实验前后篮球各项成绩比较

(3)“优学院”网络平台进行“混合式教学”有利于给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空间。

传统的篮球选项课教学一般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学生人数及教学课时等限制,教师很难进行个体化教学,因此导致部分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其自主学习意愿很难实现。学生通过“优学院”网络教学平台强大的教学资源来进行自主学习,可以突破传统教学中对于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

(4)高校篮球选项课利用“优学院”网络平台进行“混合式教学”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效率。

高校篮球选项课对体育老师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不仅需要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了解上课学生的基本生理状况,更要有标准的示范动作,从而培养学生对体育美的欣赏能力。但是往往在实际教学中,很难做到让每一位体育教师都有完美的动作示范,因此会影响某一个动作直观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应用“优学院”网络教学平台后,可以利用网络视频进行观看标准化的示范动作,从而让学生能感受到这种体育美。

[1]王燕荣.高师数学专业分层教学的理论与实施策略研究[J].红河学院学报,2005,3(3):77-80.

[2]许慧.关于高校篮球选项课运球技术的教法探讨[J].浙江体育科学,1995(6):35-37.

[3]张清,魏平.普通高校篮球课分层次教学的实验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21(2):124-126.

[4]刘卫民,吕光明.普通高校体育课“分层次教学”的实验与探索[J].体育学刊,1997(1):92-93.

[5]张辉明.篮球技术课程教学创新的思考川[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6):122-123.

[6]何传胜,秦尉富.分层教学法在大学篮球选修课中的运用研究[J].搏击,2013,5(2):58-60.

[7]毕洋.高校篮球选修课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模式的探讨[J].科教导刊,2010(34):74.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32.076

G841

A

2095-2813(2017)11(b)-0076-03

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基于“优学院”云平台的微课资源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6450)。

戴飞(1982—),男,汉族,湖北随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

猜你喜欢

网络平台选项篮球
网络平台支持下初中语文翻转课堂教学研究
网络平台犯罪及其治理对策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快乐篮球进山乡
篮球36计之瞒天过海
跟踪导练(四)
阅读理解
跟踪导练(5)
网络平台打开代表履职新视窗
单项填空精选练习100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