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与实体经济“分离假说”及其政策意义

2017-12-24孙璐洛宁县第一高级中学

新商务周刊 2017年19期
关键词:交易量金融资产金融市场

文/孙璐,洛宁县第一高级中学

金融与实体经济“分离假说”及其政策意义

文/孙璐,洛宁县第一高级中学

近年来,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分离现象引起了经济学领域的高度重视,许多研究者提出“分离假说”对此进行解释。本文将对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分离假说”进行简单介绍,包括其基本内容以及目前的主要研究观点。在此基础上,探讨金融与实体经济“分离假说”的政策意义,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金融增长;实体经济;“分离假说”;政策意义

前言

关于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增长关系一直是经济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自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关于这一课题的研究就受到了广泛关注,到上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金融和实体经济的不平衡发展,金融资产规模超过实体经济规模,使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地位发生颠倒,金融开始表现出脱离实体经济独立发展的趋势。这就是近年来受到热议的“分离假说”问题,目前关于“金融假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性质界定和原因分析两个部分。

1 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分离假说”

1.1 “分离假说”的基本内容

近年来,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分离想象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在金融资产比率、交易量比率、资产系数等方面,由于这些指数的快速上升,使金融与实体经济的作用发生颠倒,金融逐渐摆脱了传统的辅助地位,形成了相对独立的运行规律。其中,金融资产比率是金融资产与实物资产之间的比率,由于金融和实体经济发展不平衡,在许多发达国家,金融资产都超过了实物资产。金融交易比率是金融交易量占实物交易量的比值,随着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金融交易量快速增长,该项比率也出现快速增长。金融资产系数则是金融资产存量占国民收入的比值,近年来也出现快速增长。针对于这一现象,相关研究者提出“分离假说”,研究金融从实体经济中的脱离趋势[1]。

1.2 关于“分离假说”的几种观点

目前经济学家关于“分离假说”的研究主要分为三种观点:(1)部分研究者认为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分离现象是金融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固有问题,其主导原因是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以及金融市场所拥有的信用扩张能力。持此类观点的研究理论主要是基于凯恩斯主义假设,将这一分离现象看作固有问题;(2)部分研究者从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出发,提出金融应服务于实体经济,而目前存在的分离趋势则会对实体经济产生破坏作用。比如Tobin在《关于金融系统的效率》中提出,金融部门重存货和交易量,小成本投资和持续性投资模式会吸引大量投资者金融金融市场,投资者的投机行为会扭曲价格,引发负面效应;(3)另外一部分研究者的观点介于前两种观点之间,认为金融分离现象是其发展过程中的伴生现象,会对实体经济产生一定程度的破坏,而破坏程度主要由政府政策选择决定[2]。

2 金融与实体经济“分离假说”的政策意义

2.1 金融与实体经济分离的原因

金融和实体经济分离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1 金融活动的产生晚于实体经济活动,依靠实体经济提供实物资产基础,实体经济发展会带动金融发展。在世界贸易的影响下,金融交易的实际增长会快于实物的产量增加,使金融交易活动领先实体经济活动;

2.1.2 在全球经济发展下,各领域的技术创新扩大了金融部门的业务范围,使金融交易量得到快速上升;

2.1.3 无论是泡沫经济还是羊群效应,都有其制度基础,制度因素也是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发展相分离的主要因素之一;

2.1.4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融资结构发生了变化,并出现一定的失衡现象,特别适信用扩张,导致金融发展明显快于经济发展;

2.1.5 由于固定汇率制转变为浮动汇率制解除了金融管制,使国际资本流通加快,为防止汇率波动风险,金融交易量快速上升,成为金融与实体经济分离的主要推动力。

基于此,应把握好金融与实体经济分离性质中蕴含的经济政策取向差异。

2.2 政府干预政策的实施意义

根据“分离假说”中的第一种观点,将金融分离看作其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和固有现象,则政府政策的制定应侧重于金融市场活力限制方面,防止金融市场存在缺陷,必要时需要采用强制干预措施。政府干预政策的内容可以涵盖多个方面,比如实行固定汇率制度、放弃自由货币政策,限制资本流动等,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此外,还可以通过将高收入阶层的短期投资资金转移给低收入者,扩大实体经济需求。

2.3 配套监管政策的实施意义

如果采用“分离假说”中的第二种观点,将两者的分离看作是某种程度的分离,则不需要制定强制干预措施限制金融市场活力,而应通过配套监管政策的实施,消除金融市场外部效应。金融市场在信息处理与激励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矛盾性,市场如果失灵,会导致经济成本增加,因此在制定政策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这一特点,在不损害经济效益的情况下抑制负面效应,平衡金融和实体经济发展,增加监管透明度。

2.4 加强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如果采用“分离假说”中国的第三种观点,将两者的分离看作一种伴生现象,就相当于承认了金融市场功能的有效性。政府政策制定应侧重于反通货膨胀方面,缩小财政赤字,避免发生泡沫经济。因此,有必要加强金融监管。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分离假说”是近年来关于金融和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对其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可以更好的把握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分离现象,了解其产生原因,为政府政策制定与实施提供参考。针对“分离假说”中的各种观点制定相应的调节政策和监管政策,可以尽可能的消除金融分离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

[1]沈军,董艳军. 金融市场中存在金融分离吗?——来自外汇市场与中国股市及信贷市场的实证检验[J]. 上海经济研究,2011,(07):52-61+106.

[2]傅联英.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昌大学,2008.

猜你喜欢

交易量金融资产金融市场
假如金融市场崩溃,会发生什么? 精读
美联储的艰难选择:稳通胀还是稳金融市场
2021年金融理论与金融市场专栏征稿
金融资产的分类
金融创新产品与完善金融市场探讨
大中华区私募股权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会计处理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