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馆藏文物管理的有效探讨

2017-12-23马丹丹

魅力中国 2017年49期
关键词:馆藏文物博物馆管理

马丹丹

摘要:博物馆作为我国文博机构最基层的单位,守护着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在古代文明的保存与探索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诸多地方性博物馆因其经济发展以及管理体制的滞后等因素制约,发展缓慢,举步维艰。甚至有的地方博物馆珍贵文物在县馆简陋的库房里堆积陈放。但文物藏品不同于现代藏品,因其存在的历史久远,长时间被自然侵蚀,人为损坏,或是长埋地下不见天日,一经出土便“弱不经风”,极大程度上增加了博物馆保管的难度。对此,每个博物馆收藏部门都应该考虑到如何做好文物的收藏保管工作。

关键词:博物馆;馆藏文物;管理;有效探讨

中图分类号:G264 文献标识码:A

一、博物馆文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博物馆文物管理制度不健全

博物馆的文物管理工作不同于图书馆的管理,由于博物馆存储的多是历史遗留的文物,这些文物大多种类繁杂,且历史年鉴大多不同。因此,博物馆的文物管理工作更加复杂,由于博物馆的空间存在一定的限制,所以要想博物馆能够更好地进行文物储存,就要对博物馆进行一定有效的管理工作。但当前我国的博物馆文物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注重经济的发展,相对而言忽视了博物馆的文物管理工作,对人们精神生活水平的提升投入较小,以致于我国的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一度陷入混乱的境地,当前我国的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制度的不健全突出表现在相关的文物管理制度以及人员管理的不完善两方面。

(二)博物馆文物管理人才匮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现代科学技术在博物馆文物管理方面的逐渐应用以及文物挖掘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博物馆的文物管理工作不再是一项简单的物品分类、整理、归纳工作,而是一项更具技术性的工作,这主要表现在要求博物馆的文物管理工作人员能够在日常的工作中依据一定的专业知识判断出对文物造成损害的是何种物质,以及如何应对这种损害;此外,博物馆的文物管理人员还要具备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来管理博物馆以及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但就我国目前的博物馆管理而言,这种具备博物馆管理知识以及管理技能的专业人才相当匮乏。

(三)博物馆文物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在2005年颁布了《博物馆管理办法》,这一法律条文为我国的博物馆管理提供了一个指导性的意见纲领。但就实际操作而言,我国许多的博物馆并未真正按照法律条文中的具体要求进行管理落实,并未制定相应的博物馆文物管理条例来进一步规范博物馆的文物管理工作。

二、博物馆文物管理的进一步发展措施

(一)博物馆工作员自身的素质培养

博物馆的管理员是进行博物馆管理的主体工作人员,是博物馆的核心构成要素,承担着博物馆的文物整理、保管、陈列等重要任务。博物馆的管理人员以及工作人员除了要对博物馆进行基础的文物护理工作外,还要掌握一定的文物鉴赏功能,这就要求博物馆的文物管理人员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要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基础,为做好文物管理工作做好坚实的准备。这就要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业余要多读一些与博物馆馆藏相关的书籍,比如历史、文博类的书籍等;其次,还要求博物馆的文物工作人员具有端正的思想品德意识,能够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最后,还要求博物馆的文物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文字功底。

(二)博物馆立法建设的进一步加强

法律在国家社会管理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在2005年颁布的《博物馆管理办法》为我国的博物馆管理提供了一个先导型的指导意见,但这种文件具有一定的强制约束力,在博物馆的管理操作中除了要依靠這种规范性的法律文件外,还要依靠一定的道德约束,来保障法律文件的实施,以此不断加强博物馆的文物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博物馆除了要落实国家的相关法律政策外,还要根据自身的发展特色来制定符合自身发展、有一定地域性的博物馆管理条例。

(三)博物馆文物管理措施的进一步细化

我国目前大多数的博物馆都是公益性质的,对市民均实行免费开放,这对于市民而言是一件好事。但站在博物馆方面,如果免费开放没有一定的配套管理,在面对突发性的人流量暴增的情况下应对不急,造成文物破坏,这种情况就会使得免费开放由好事变成坏事。因此,博物馆的相关管理人员要做好相应的安全防范条例,进一步细化安全管理措施,防范各种可能突发的情况。举例来说,可以实行“免费不免票”的政策,限制博物馆的每日参观人数,并且在每周挑选一个日子闭馆,来检查、修护、归置、陈列相关的文物。

(四)利用科学技术保障藏品安全

针对博物馆馆藏文物进行科学养护,博物馆各类藏品中如纺织品、书画纸张、毛皮等其他纤维制品保管相对困难,他们对环境的湿度、光照以及空气等有着严格的要求。为了延长藏品收藏的寿命,博物馆应当及时做好环境湿度以及各项环境指标的控制。例如丝织品的保管,为了防止藏品退色,藏品保存环境应当在库房阴面,避免自然光的垂直照射。保持环境适宜的自然温度和湿度,以防丝织品的曲卷、脆裂等。还有其他科研、经济与艺术价值较高的玉器、陶器、铜铁器等的考古发掘品,应当配置专门的囊匣,防止震碎损坏。器具的摆放遵循上轻下重、高卧矮立、前大后小的放置顺序,以及垫入海绵软隔防止滚动碰撞等损伤。

在未来的博物馆馆藏管理中,通过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实现对藏品的统计和查询,及时反馈文物被盗、损坏等信息。在馆藏藏品的安全管理中,也可以慢慢引进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多方面的先进技术对文物进行修缮保管,在文物动态移动甚至运输过程中利用科学技术的定位跟踪,防止移动途中遗失损毁等突发状况。

总而言之,博物馆藏品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博物馆开展其他一切业务活动的基础。文物是博物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文物进行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不仅是是延长藏品寿命、发挥藏品社会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前提,更是每个博物馆的职责。

参考文献:

[1]梁庆鹏.数字博物馆视频技术的开发应用[J].才智,2016,(04):251.

[2]王莉.遗址类博物馆文物管理与利用的相关问题思考[J].艺术科技,2016,29(04):140.

[3]郭玉军,李伟.欧美博物馆文物托管制度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博物馆,2016,(01):67-76.

[4]陈金燕.试论有效加强文物管理水平的科学措施[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06):279.endprint

猜你喜欢

馆藏文物博物馆管理
博物馆
关于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建议
物中观史: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馆藏文物与三国文化
博物馆文物藏品的保护和利用
基层博物馆馆藏文物的管理保护与利用思考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露天博物馆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