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冬至,护阳暖身,适当温补

2017-12-22崔霞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编辑覃静

父母必读 2017年12期
关键词:馄饨坚果习俗

文┃ 崔霞(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 编辑┃ 覃静

冬至,护阳暖身,适当温补

文┃ 崔霞(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 编辑┃ 覃静

冬至的由来

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12月22日左右,太阳运行至黄经270度,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阴极之至”“阳气始至”。《恪遵宪度抄本》:“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至’者,极也。”从这天起,便有了“冬至日头升,一天长一针”“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的说法。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冬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自古便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冬至都有哪些讲究?

冬至当日即数九

民间谚语有言:“算不算,数不数,过了冬至就进九”,从冬至这天起就迎来了数九寒天。数九风俗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的《荆楚岁时记》:“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说明自南北朝时期即有数九习俗。民间各地都流传着数九游戏,反映着本乡本土的气象物候,包含“九九消寒图”“九九消寒歌”“数九歌”等。由于地域、气候的差异,不同地区的“数九歌”内容也有所不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这是北方地区最广为流传的“数九歌”,代表着人们挨过寒冬看到春日的希望。

冬至大如年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来的一个节气,将冬至作为节日始于汉代,盛行于唐宋时期。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渐生,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冬至还被称为“小年”,因为到了冬至,年关将近,余日不多。

历代有诸多节令习俗庆贺冬至。北方的习俗是吃馄饨、吃饺子,南方则是吃米团、汤圆,闽台民间冬至还要祭天祭祖。俗话说“冬至馄饨夏至面”,在阳气始生的冬至日人们食用馄饨,有开辟混沌之意,寓意吃掉馄饨可聪明益智。“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其实冬至吃水饺的习俗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祛寒娇耳汤”而流传下来的,后人为纪念他,便在每年冬至吃饺子,一直沿传至今。我国某些南方地区有吃汤圆的习俗,象征着家庭团圆,幸福美满,和谐吉祥。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冬至来临怎么吃?

适当温补,注意滋阴润燥

“气始于冬至”,此时阴气已达到极盛,阳气开始萌生。但冬至气温仍较低,人体较容易受寒气侵袭,所以,冬至可以继续选择一些温热的食物,如羊肉、牛肉、大枣、韭菜、龙眼、南瓜、香菜等温热性的食物,进行温补,不仅可以温养阳气,也可以起到御寒作用,对于阳虚体质的宝宝尤为适合。但是孩子属于稚阴稚阳之体,也不宜一味追求温补,以免有燥热伤阴之弊。

北方气候干燥寒冷,供暖后,室内空气也很干燥。由于冬季寒冷,孩子们户外活动明显减少,所以很容易出现一些燥热表现,比如大便干燥、流鼻血、口唇干燥、咽痛、干咳等。这种情况就注意选择一些性质较为平和的滋阴润燥的食物,如木耳、山药、百合、藕、鸭肉等。冬季主封藏,冬至时节饮食应注意多样性,正如《内经》所言“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注意谷、肉、果、蔬的合理搭配,保证孩子的摄食丰富,这样才有注于添精益髓,有助于春、夏的生长。

多吃坚果好搭档

冬至时节可多食些坚果,因其性味偏温热,此时天气较为寒冷,与其他季节不同,不易上火,且吃坚果还有御寒的作用。虽然坚果为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但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此外,坚果中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纤维素、矿物质,也含有维生素B、维生素E,可以增强体质、促进生长发育、预防疾病。

冬至后可常给宝宝吃些花生、核桃、板栗、榛子、松子、杏仁、腰果等,其中板栗有“千果之王”的美称,主要功效为健脾益气、补肾强筋,但需注意的是,板栗虽为佳品,却不适于食积气滞的宝宝。坚果虽好,也要根据孩子的体质,因人而异,对于胃肠积热的宝宝更不可过量。另外,对于容易上火的宝宝,坚果可以采用煮食、煲汤等方式进食,避免炒食,以减少其燥热之性。

节气保健有讲究

冬至阳生春又来

冬至时节,阴气旺盛到了极点,阳气始升,并逐渐旺盛,“动则生阳,静则生阴”,虽冬日寒冷,仍要进行持之以恒的锻炼,动静结合,以微微出汗为度,汗多伤阴耗气,有悖于冬季养藏之道。此时运动要根据孩子身体情况选择运动的种类、强度、时间及运动量,还可先做些热身运动,调整运动状态。“耳通天气”,中医认为耳为肾之窍,通于脑,冬至后气血运行不畅,易生冻疮。此时常按摩耳朵,能预防冻耳,还能活跃肾脏阳气,调动体内正气,强壮身体,利于健康,家长可用自己的双手按摩宝宝的耳垂、耳廓、耳根,将耳搓热、搓红,以微微发热、发烫为度。

用心护理颈和脚

冬季由于气温低,宝宝容易患呼吸道感染,常出现咳嗽。冬至过后,进入数九,仍是一年中较为寒冷的时节。因为寒气的刺激,宝宝极容易咳嗽,所以,外出时要加强颈部保暖,颈部可以用围脖御寒,避免寒风刺激,诱发咳嗽。

脚亦是人体经脉汇集之处,12条正经中有足三阳经终止于足,足三阴经起始于足,分布于脚部的穴位有 60多个,脚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脚部一旦受寒,会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故要经常保持脚部清洁干燥,还要选择保暖性能好的鞋袜,对一些平时容易脚凉的宝宝,可以坚持每天晚上用热水给他泡脚,或者根据宝宝的体质,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泡脚药方,调养身体。早晚坚持搓热脚掌心,以固真气,降虚火,调脏腑。

防病保健是关键

冬季是麻疹、流感、腮腺炎等传染病多发的季节,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除必要的预防接种外,其他的预防措施必不可少。

冬季气温较低,气候干燥,人们大多时间在室内活动,但室内空气相对污浊,时间长了细菌、病毒也会趁机大量积聚,应注意经常开窗通风换气,让空气对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勤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带宝宝到人多密集的地方玩耍。平时要让宝宝多喝水,细胞正常工作仍需要水的参与,补充水分可以促进新陈代谢。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早睡以养阳,迟起以固阴,令阳气生发,阴气潜藏。

猜你喜欢

馄饨坚果习俗
学包馄饨
摇一摇坚果罐
悲伤的时候,吃一碗热馄饨
爱吃坚果的小松鼠
暖胃馄饨热乎乎
植物帮之坚果
最后一碗馄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