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对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效果观察

2017-12-22张凌云

关键词:尼莫地平拉西血管性

张凌云

(山西省中医院脑病科,山西 太原 030012)

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对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效果观察

张凌云

(山西省中医院脑病科,山西 太原 030012)

目的 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采用吡拉西坦、尼莫地平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的患者7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加用吡拉西坦治疗。结果 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率,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采用吡拉西坦、尼莫地平治疗,疗效显著。

脑梗塞;血管性痴呆;效果观察

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精神压力的增大,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me)的发病率也有所升高。血管性痴呆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不同患者的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因而诊断标准也因人而异,缺乏有效治疗药物[1]。当发生血管性痴呆后,会损害患者的认知功能、语言功能,造成患者情感或人格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此次为观察对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采用吡拉西坦、尼莫地平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选择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讨论,主要内容见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开展于2016年3月~2017年3月入院治疗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WHO关于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的相关诊断标准,有意识障碍、谵妄、精神病,重度失语,明显感觉运动障碍,排除合并严重心、肺、肝、肾等疾病患者,排除精神障碍无法配合研究者[2]。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61~71岁,平均年龄(61.21±6.54)岁;病程1~12年。观察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61~70岁,平均年龄(61.21±5.23)岁;病程1~12年。两组年龄、性别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尼莫地平(生产厂商:北京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03010)治疗,口服,尼莫地平一次40 mg(2片),3次/d,12周为一疗程。观察组应用吡拉西坦(生产厂商:杭州民生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3021967)、尼莫地平联合治疗,口服,吡拉西坦一次0.8~1.6 g(2~4片),3次/d;尼莫地平一次40 mg(2片),3次/d,12周为一疗程。

1.3 疗效判定

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定患者的精神状态,<27分为精神认知异常,24~27分为轻度认知障碍,19~23分为中度认知障碍,0~18分为重度认知障碍。在患者治疗后,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1995)制定的标准评定此次治疗效果,疗效标准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疗程结束,治疗后比治疗前MMSE评分增加>3分,有效:疗程结束,治疗后比治疗前MMSE评分增加1~2分,无效:疗程结束,治疗后比治疗前MMSE评分增加<1分。记录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进行组间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疗效差异

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较优,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n(%)]

2.2 不良反应差异

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率,观察组患者中不良反应者有2例,对照组患者中不良反应者有6例。观察组不良反应例数较小,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痴呆是目前人类社会面临的最为重大的健康问题之一,血管性痴呆是众多痴呆的一种。据不完全临床统计显示:我国现有血管性痴呆病例数高达500万人,而且每年新增痴呆病例数超过30万,严重威胁到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因此,老年痴呆的预防和医治是我国医疗事业的重要课题之一。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发病后患者在短时间内会出现认知功能损害、痴呆症状,病程越长,会损害患者的认知功能、语言功能,造成患者情感或人格障碍,病情严重程度越明显。老年人群中年常见的高血压、糖尿病、心房纤颤、脑卒中等都是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所以,血管性痴呆的主要发病人群以老年人群为主。尼莫地平属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是一种Ca2+通道阻滞剂,主要药理作用集中在脑血管及脑神经,正常情况下,平滑肌的收缩依赖于Ca2+进入细胞内,可选择性地作用于脑血管平滑肌,具有很高的嗜脂性特点,易透过血脑屏障,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有抗精神性作用即抗抑郁和改善学习、记忆功能的作用,因此临床常被用于治疗血管性痴呆。吡拉西坦为3羟基4氨基丁酸衍生物之一,可选择性作用于大脑皮层和海马,可促进乙酰胆碱合成并正增强神经兴奋的传导,具有促进脑内代谢作用。在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治疗应用尼莫地平和吡拉西坦,激活神经细胞,增加患者脑血流量,降低新陈代谢对脑供血的影响,从而逐步修复脑神经,改善因脑梗塞导致缺氧缺血性逆行性健忘及认知障碍。经此为观察对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采用吡拉西坦、尼莫地平联合治疗的效果,对照组应用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加用吡拉西坦治疗,二药联用可改善痴呆患者的记忆力、定向力、抽象概括力等大脑的认知和行为活动,结果证实尼莫地平和吡拉西坦对治疗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作用显著,且在药物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小,适合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临床应用。

综上所述,对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采用吡拉西坦、尼莫地平联合治疗,对改善患者生活能力与智力状态有重要作用,疗效显著,安全性高,适合推广应用。

[1] 郝敏锋,任 秀,吴中亮.尼莫地平联合吡拉西坦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Meta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16,13(20):140-144.

[2] 陈文明.舒血宁联合吡拉西坦在老年血管性痴呆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学工程,2016,24(06):98-99.

R743.3;R749.16

B

ISSN.2095-6681.2017.29.97.02

吴宏艳

猜你喜欢

尼莫地平拉西血管性
UPLC-PDA测定尼莫地平片中尼莫地平的含量
血清尿酸水平在血管性痴呆中的风险预测
拉西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老年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左乙拉西坦注射液治疗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疗效及预后
不同载体材料尼莫地平固体分散体性质研究*
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患者采用凉血散瘀汤联合尼莫地平的临床疗效
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儿童部分性癫痫效果观察
血管性痴呆的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5氟尿嘧啶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