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国食品药品科普状况调查(2017)》结果显示 公众对食品药品安全知识认知度有待提高

2017-12-21庞村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17年8期
关键词:食品药品总局科普

文 / 本刊记者 庞村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宣传中心发布《全国食品药品科普状况调查(2017)》(下称《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公众的食品药品安全意识较强,但安全知识较为薄弱。

科普调查 因势而出

2016年5月30日,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据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发言人、新闻宣传司司长、新闻宣传中心主任颜江瑛表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高度重视食品药品科普宣传工作,一直把食品药品科普工作作为工作重点,组织精干力量,邀请权威专家审核把关,精心策划制作了大量科普作品,在总局网站、中国食事药闻公众号等平台发布,中国政府网公众号、各类媒体单位及视频网站也都进行了转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但科学知识的普及也要讲科学,做好食品药品科普工作,需要更好地了解公众的需求,获取公众最关注的内容、最喜欢的形式、最常接触的渠道,科学指导科普工作,不断增强科普工作的有效性,而数据调查则是获取基础性客观数据最科学、最常采用的方式。”颜江瑛说。

基于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宣传中心委托尼尔森网联媒介数据服务有限公司开展了历时6个多月的调查,以便系统了解社会公众对食品、药品、化妆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安全知识认知、行为与需求,从而提升科普宣传效果,增强科普宣传的针对性。

通过“定性调查+定量研究”的方式,尼尔森网联媒介数据服务有限公司选取了全国一、二、三线15个代表性城市,采用定点拦截访问+焦点小组座谈会的形式,成功访问1232位民众,共获取39.2万条数据,最终结合尼尔森大数据资源及研究技术形成了这份《调查》。

调查结果 不容轻视

据悉,《调查》包括我国公众在食品药品方面的安全意识现状、对安全知识的需求情况、关注的重点、遇到的安全问题及获取相关安全知识的渠道等,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从调查结果看,在公众安全意识方面,我国公众的食品药品安全意识较强,但安全知识较为薄弱。公众最关注食品与药品安全知识,关注比例在90%左右。其中,对食品和药品安全知识的关注,中年公众强于其他年龄公众;对化妆品安全知识的关注度随年龄的增加程度有所减弱;保健食品及医疗器械安全知识的关注度随年龄的增加,程度有所增强。同时,化妆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受性别、年龄及专业性局限而得到特定群体关注,经济发达城市、女性、青年人安全意识更强,青年女性更关注化妆品安全。

在食品药品安全知识的内容方面,原材料/添加剂、功效/营养关注比例位居前列;主要聚焦在健康性与副作用方面的儿童食品药品的关注度也非常高;公众高度关注以食用油、生鲜、果蔬为代表的生活必需品的安全,考虑核心是功效与副作用。

而传播渠道方面,目前已形成安全知识多元化传播渠道,电视及网络影响力并驾齐驱,中老年人易接受传统媒体及线下科普宣传,青年人则偏爱微信网站。

精准科普 丰富内容

尼尔森网联媒介数据服务有限公司副总裁牛存有表示,分析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形式直观是传播安全知识的关键,但高接触不一定带来高评价,直观便利的视觉传播形式更受到青睐。因此,对于今后的科普宣传工作,应以公众关心的知识内容为核心,增强科普工作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利用权威专家解读,增强科普作品的权威性;重点采用图文、视频形式,通过网络媒体渠道,增强科普作品的可读性和可及性;建立多部门协同联动机制,有效应对网络谣言。

对此,颜江瑛指出,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舆论环境,除了重点打击谣言之外,还要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大力开展科普宣传工作,普遍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此次调查,全面、客观地反映了民众对食品、药品、化妆品、保健食品和医疗器械的安全知识与安全问题的认知与关注情况,让我们直观地了解到公众对于食品药品安全关注度与食品药品安全知识之间的差距,掌握了公众对食品药品安全知识的关注度、了解度、满意度等,也了解到了食品药品安全谣言的杀伤力,调查结果对帮助相关行业实施更精准的科普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调查不是最终目的,怎么将调查结果有效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指导中心更好开展食品药品科普工作才是目的所在。”颜江瑛表示,下一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将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运用好调查结果:

一是推行精准科普,发挥权威专家作用,提高科普工作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推行精准科普,内容精准、传播精准、人群也要精准。针对中老年人、青少年、婴幼儿、女性等不同群体,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同水平,“四品一械”不同领域等对于科普知识的不同需求,制作更多针对性强、实用性好的科普作品。针对目前食品药品领域网络谣言多、公众科学素养有待提高的问题,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建立了一套舆情监测、快速反应机制,有效引导了网络舆情,下一步还将推动建立政府相关部门间的协同联动机制,实现信息共享、沟通协作、快速联动反应,共同对错误信息的传播进行权威辟谣。完善食品药品领域权威专家库,引导专家积极发声,发挥好专家在科普作品科学性审查、科学知识普及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是丰富展现形式,拓宽推广渠道,提高科普作品的可读性和可及性。采用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专业术语用通俗语言翻译出来,多说老百姓听得懂的话,推出更多可读性强、接地气的作品。在继续用好传统渠道的基础上,拓展运用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积极与网络媒体合作,发挥作品的最大效用。

三是加强跨界合作,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形成食品药品科普工作强大合力。公众对食品药品安全知识高关注度和低了解度之间裂痕的弥合,需要政府、企业、专家、媒体、公众等多方面共同努力。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已经与媒体单位、行业协会、高等院校、互联网平台公司等多元主体开展了多种形式合作,取得了多方共赢的成效。下一步,还将深化多主体、多力量的跨界合作,发挥各类主体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挖掘潜力、激发活力、提升动力,营造食品药品科普工作人人参与、人人共享、人人传播的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食品药品总局科普
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的风险管理研究
2019—2020年晋中市食品药品投诉举报分析及建议
铁手咖啡制造总局
科普达人养成记
科普漫画
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调和油的消费提示
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现榨果蔬汁的消费提示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安监总局:前四月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致7385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