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与古丽共成长

2017-12-18张汝根

未来教育家 2017年10期
关键词:少年班古丽母校

我与古丽共成长

“学业进度的快与慢,不能只看大纲,更需要关照学生的学习情况,学得慢不一定就代表学得好。”在姚恒国看来,“少年班”的孩子大有可为,因为他们比同龄人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全国不少大学自主招生力度加大,对有特长的学生很青睐,这对‘少年班’学生很有利。”

谢姚鑫:2012年高考永康市理科第一名。高中就读古丽中学,从中考2000名到高考第一名,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

潘一伟:古丽初中就读2年,“跳级”到古丽高中“少年班”就读2年,15岁参加高考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录取(全国仅录取42名)。

李尔吉:古丽小学就读5年,“跳级”到古丽初中、古丽高中“少年班”就读,高二(学籍)参加高考被浙江大学录取。

项尔喆:古丽小学就读5年,“跳级”到古丽初中、古丽高中“少年班”就读,成绩优异。高二(学籍)参加高考被上海外国语大学录取。

金海江:古丽小学就读5年,“跳级”到古丽初中、古丽高中“少年班”就读,成绩优异,高二(学籍)参加高考被浙江大学录取。

陈锦辉:现高一在校生。古丽小学就读5年,“跳级”到古丽初中、古丽高中“少年班”。获第34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全国二等奖。

【饮水思源】

谢姚鑫/文

离开古丽五年多了。这五年多中,我从永康来到上海,从学校走上工作岗位,母校似乎离我越来越远了。但古丽在我的心中从未真正走远。一张笑脸、一个雕像,甚至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梦境,总能把我带回高中那段难忘的时光。

八年前的七月,我第一次跨入古丽的校门。作为学校改革进程中的学生,我们有很多独特的经历。记得当时校园多处工程尚未竣工,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一下雨就泥泞不堪。学校里没有像样的操场、实验室、图书馆。我们还实行集中管理的方式,平时连校门都出不去,统一住在宿舍,只有两周才能回一次家……这些环境都是我从未经历过的,因此,在一开始难免感觉迷茫和孤独,甚至有些失望与不满。

现在回想起来,这些困难在某种程度上正是我的一笔财富。在古丽的三年,我们见证了学校的成长,也看到了自己的成长。在那样的环境下,心中没有了杂念,只有全力以赴投入到学习中去。

谈到学习,就不能不回想起高中时代的各位老师。 不同老师风格迥异,或严谨扎实,或风趣幽默,或循循善诱,或纵横捭阖,每一节课上总能使我有所收获。数学课上,老师精妙的推导和分析让我第一次觉得数学不但有用,而且有趣。物理课上,老师多次用通俗易懂的例子向我们阐释“拓扑”的概念,多年以后,当我在课堂和学术报告中一次次听到“拓扑”的时候,才知道自己在高中时代就有幸邂逅了如此重要的科学概念。生物课上,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强调种群增长速率和增长率的区别,后来在大学学习Logistic增长时,我不禁回忆起当年那个早晨,几位同学为此和老师激烈争论的情景。回想起来,我现在选择科学研究的道路,或许正是当年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各位老师在课堂上是良师,在课下则是益友。平日里接触最多的当属班主任郑老师。从高一开始,郑老师就“洗脑”一般地强调要承担自己的责任,并且以身作则教会了我们“责任”这两个字怎么写。还记得我们班是唯一一个文科班主任带领的理科班,那个时候只觉得奇怪,为什么一个文科老师能带一个理科班?不过更奇怪的是,为什么一个文科老师能跟我们一起学数学,而且一点儿也不差,也只有“负责”两个字可以解释得通了。其实,那时我们不是很懂这些,只觉得这个老师不好糊弄。直到大学开学典礼上,听到校党委书记喊出的口号“选择了交大,就选择了责任”,我才有些明白古丽在高中三年就已经用行动教育我们“责任”两个字了。我想,“选择了古丽,就选择了责任”这句话也是合适的吧。

还记得老师常要求我们多注意身体,加强锻炼。当时我对这些话常常不以为然,现在却越来越理解了老师的良苦用心。所以,我在这篇文章里,也想衷心地对我曾经所有的老师说一声:谢谢!

除了各位老师,平日里接触最多的就是身边的同学们了。我们为了共同的目标来到古丽,三年中一起学习,一起活动,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直到现在,每当回忆起我们每天跑操时整齐的步伐、嘹亮的声音,心中还是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小小的激动。那时建立起来的友谊,是最纯洁的,也是最牢固的。直到现在,我还和很多高中同学保持着联系。

走出古丽校园,我没有忘记母校的教诲。为了得到满意的实验结果,我常常要把一个试验反应重复数十次甚至上百次,不断探索各种可能的条件,那时,我会想到母校讲的“孜孜以求”;科研中难免遇到很多不顺利的地方,有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只要多坚持一下就会峰回路转,那时,我会想到母校讲的“锲而不舍”;科学最讲究真实,自己做出的数据绝不能有半点虚假,当旁边没有别人监督时,我会想到母校讲的“慎独自励”;科研依靠纳税人的血汗钱支持,做基础科学也要时刻想着用自己的成果解决当前国家乃至世界面临的问题,那时,我会想到母校讲的“兴国益民”。也许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会有一天被遗忘,但母校的精神却长久地影响着我。

【梦想与努力共行】

潘一伟/文

古丽的四年,让我完成了自己的逆袭,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我在古丽最大的收获就是一句话——我们每个人,都要做自己生活中的主角。

大多数的人,在年幼的时候,都有过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相信自己天赋异禀,听说孙悟空很帅,很强,很有胆量,便想着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大闹天宫” !听说清华北大是全国最好的大学,便想着有朝一日能去这两所大学深造!这是多么美好的梦想啊!那时的我们,相信自己独一无二,相信自己无与伦比,相信世间万物不过是自己的配角!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慢慢地“被接受”——自己不过是普普通通的一员,正如一句名言所说,我们不过是社会中的一颗螺丝钉,少了谁太阳还是会照常升起。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天赋异禀,大多数人也无法“大闹天宫” ,我们也没法去清华北大,我们只是配角,心怀梦想被人嗤笑为异想天开,“不成熟”成了我们的代名词!

古丽改变了我!她给了我梦想!她告诉我,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她告诉我,只要努力,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挡梦想实现的步伐,我们可以去“大闹天宫”,我们可以去清华北大,我们可以去做任何我们想做的事情!别人用六年读完中学,而我在古丽仅用了四年就考上了中科大少年班,这就是最好的证明!在古丽的这四年,不管是老师的谆谆教诲,还是校长的贴心关怀,抑或是同学们的相互鼓励,都让我充满了动力。在这里,心怀梦想不是异想天开,而是一种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目标的情怀!

记得有人曾说,一个人长大的标志,就是他学会了接受现实,舍弃了自己的梦想。那么,我希望所有的古丽人,不管离去多久,归来仍是少年!

【从起点到征途】

李尔吉/文

古丽,这是一片陪我走过整个人生最灿烂、最珍贵的时光的沃土。从七岁的懵懂,到十二岁的青涩,到十五岁的成长,再到十八岁的蜕变,一路走来,母校见证了我的点点滴滴,她就像一座博物馆,收藏了我的曾经。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就进入了古丽,收获的是超越同龄人的自立能力。在寄宿学校,我们不能依赖父母,所以成长得更快。班主任的关心、同学的陪伴,让我们度过了学生时代最漫长却是最快速的时光。

步入初中,其实一开始我有些畏惧,因为一个年级由四个班变成了十多个班,说起印象最深刻的是初中第一次考试,我考得很差,班主任对我说:“李尔吉,别灰心,加油啊!”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不知为何我一直记着,总是记着。它一直激励着我,让我不断前进。

不得不说,学生时代最难忘的是在高中。在这里,我从被动地读书变为主动地学习,从一个单纯的学生变成一个有梦想的少年。一路上跌跌撞撞,经历过很多失败,有父母简单却有力的关心,有老师校长的悉心帮助,有好朋友的鼓励陪伴……回首往事,所有的成功与失败都已经化成了宝贵的记忆,我把它留在了母校,乐观与勤奋也将伴随着我,在新的旅程中前进。

【回首古丽路,最忆校园情】

金海江/文

在美丽的求是园里,望着启真湖上荡起的涟漪,我时常想起在古丽校园长达11年的求学时光。一草一木,都牵动出绵绵不绝的回忆;一砖一瓦,都激起了内心深处的感动。我想,无论我现在抑或将来走到哪里,都仿佛有一条线,虽细但却坚韧地将我与母校紧紧相连。

今年,我来到了梦寐以求的浙江大学,遇见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新同学,他们大多来自大城市的名校,当别人问我时,我总会用一种源自心底的自豪语气告诉他们:“我来自永康古丽中学。”在他们露出疑惑不解表情时,我会向他们介绍我的母校是一所看似平凡实则蕴藏着巨大潜力并且充满了伟大奇迹的中学。

母校的第一大亮点就是教育理念,撇开服务家长和学生这一根本性原则,我总是可以感受到孔老夫子“因材施教”的魅力,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真正落到了实处。这才有了竞赛班、实验班、领军班等诸多班级种类,不同的班级采取最适宜相应学生发展的教学进度和模式,使不同需要的同学都可以拥有最大程度上的进步。拿我来说,之所以能够提前一年毕业考入浙大,和这种优秀的体制是分不开的。

母校的第二大亮点莫过于每天的独立作业,就是将作业考试化。这样做有三大优点:一是能对当天的教学内容查漏补缺,同时也能对以前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二是大大提高了我们独立解题的能力,也为老师提供了最真实的效果反馈;三是作业考试化的同时带来的是考试作业化,这让我在高考考场上可以有一个极其良好平和的心态。能给学生知识的教学方法很多,但是能潜移默化改善学生应试心态的却是难得。

母校的第三大亮点就是有非常关心学生的老师。再好的教育体制要想成功实施离不开老师们日日夜夜的关心和付出。我始终记得,为了一个难题老师反反复复讲了三次的情景;我始终记得,姚校长询问我近来学习生活情况的情景;我始终记得,与羊校长一起吃的谈心早餐;我始终记得,班主任应老师、陈老师和严老师以及诸多关心我的任课老师对我的谆谆教导。有时躺在床上入梦,仿佛依稀听到了老师批改我们试卷的红笔刷刷的声音……

闭上眼睛,有时我恍惚感觉自己还是待在母校。突然间惊醒了,才发现我毕业了。再见了,古丽!谢谢你给我这十多年来这么多美好的回忆!

【我是古丽的孩子】

项尔喆/文

11年,从最开始的不安,到最后的不舍。其实才发现,我远比所想的更爱古丽,更感激古丽。

小学进古丽的时候,有着对家的不舍,和对学校寄宿生活的恐惧。还记得有一段时间,对学校的厌恶甚至盖过了所有的好奇。可是现在回想起来,才发现,曾经的我在古丽迈出的是自立的第一步;是学会与人相处的第一步;是学会勇敢和坚持的第一步……从小,古丽就帮我们养成了好习惯:作业的背后是对能力的保证,晚自习的背后是对时间的合理安排,老师的管理是对品德养成的保障,兴趣班的背后是对生活的丰富。在学校的合理安排之下,把时间都管理得井井有条。身处那个阶段,总是感受不到那个阶段的好,等错过了那个阶段,才发现是学校的爱宽容了我们的年少和无知。

到后来升上初中以后,心里又产生了对少年班的困惑,总是会被一些流言蜚语误导。可是学校并没有置之不理,而是一直开导我们,学校的完整体系给予了我们巨大的保障。现在回想起来,当初为什么外界那么不认可学校的做法,学校却一直坚持了下来,这是因为学校是实实在在为学生考虑!

从前只是知道我们的姚校长和羊校长很和蔼,升入高中以后,才真正地认识了校长。作为一名校长,姚校长不断地向其他优秀的学校学习和借鉴,为我们制定了完美的学习方案,时间安排合理有效,同时鼓励我们劳逸结合。首先是我们成功的独立作业机制,使我们每天能够快速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做到有针对性地对知识点进行复习,使我们有查漏补缺的机会。校长虽然说这一切都是学校的责任,但事实上,这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未来。

古丽竞赛课堂给予我的拓展思维,为我的大学课程打下了基础;古丽集体生活,让我能够在大学的交际中如鱼得水;古丽时间观念,教会我能够合理安排我的学业与部门任务;古丽培养我的管理能力和口才,让我在大学班长竞选中,一举获得了辅导员的青睐……

【母校助力我成长】

陈锦辉/文

曾几何时,我们都还是古丽小学里朗朗背诵《弟子规》的孩子们,转眼间便已坐在高中教学楼里学习。现在,每当我在校园中看见小学的学弟学妹们的身影,心里都会多一份亲切,不由的想起自己的小学生活。那时,每当我跟朋友们谈起学校“五年小学”的计划,大家大多是流露出“真辛苦啊”一类的话语,但我想说的是,一周多上几堂课,日常多看几页书,并没有太多实质性的压力,但最后,我们有了意外的收获:我们收获了宝贵的时间,还有身为少年班学生的一份自信心和归属感。除此之外,学校开设的兴趣课程和课余时间的广泛阅读,也对后来的学习道路和思维方式的形成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升入初中后,学习节奏明显加快,各门科目的课程也一齐开设,的确给习惯了慢节奏的我们造成了一定的不适应。白天上课,晚上有针对性进行监测的过关制度,暴露出平时学习时遗漏的许多问题,迫使我们回头正视过去的不足,也敦促我们对课内学习更加上心。充实的学习生活带来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也是平时嬉戏时无法收获到的。老实地说,初中的知识不过是各个学科的粗浅涉猎,只要按照学校要求稍作努力都能取得不错的成绩,而对我而言,更为重要的是,我在各门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发现了自己所擅长且热爱的物理,这也为我后来走上物理竞赛的道路作了一个小小的铺垫。

进入高中两年,我们已经学完了所有高考要求的内容。而此时到来的中考,在我看来不过是小菜一碟,更大的挑战在于两年后的高考和一年一度的学科竞赛。物理竞赛对于我们的意义远不止于几场考试或几张奖状,这是一名热爱物理的高中生对于自己兴趣的追求,所以也就谈不上辛苦与否。我们在学习完高考内容后进行竞赛学习,是在原先已建立的知识体系上进行拓展,对这门学科也就有了整体的认识,学习起来也就更加从容。在今年的全国高中物理竞赛中,我们在金牌教练的带领下,经过三个月的封闭式训练,再加上一定的初赛基础,成功入围复赛,各自取得了大小不同的奖项。今年的全国二等奖对我是个很大的激励,但远不是心目中的终极目标,这次的牛刀小试也让我们看到了自己和省内高手的许多差距,进而激励我们在下一年的学习中积极进取,不懈追求,为完成自己心目中的事业付出更多的心血。高中阶段是个人积累的重要阶段,是青年学习的黄金时期,母校提供的一流的学习环境,敬业的老师提出的严格要求,这些都是古丽学子成长道路上的莫大助力和动力。

母校今值廿岁,正是一个充满活力,充满无限可能的年龄。母校见证了我们一年年的成长,而母校的飞速发展也令我们自豪。

猜你喜欢

少年班古丽母校
学校手拉手 共学小英雄——“努尔古丽中队”风采录
杏花辞(二首)
古丽,古丽
告别母校
你知道爱因斯坦的母校在哪儿吗
母校情
“跃进”,光环以外的少年班
少年班“不惑”
“跃进”,光环以外的少年班
亲爱的母校,你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