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脱贫攻坚一线的“红色”身影

2017-12-18冉阿建

当代贵州 2017年49期
关键词:种植园盆景贵阳市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冉阿建

脱贫攻坚一线的“红色”身影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冉阿建

久场村距离贵阳市开阳县城62公里,地理位置偏远,石漠化分布面积大,缺乏经济支撑,是开阳县最贫困的村之一。

今年初,贵阳市出台《特别困难村扶贫解困定点包干工作方案》,将久场村列为贵阳市20个特别困难村之一。

随后,一支由市、县、乡三级单位派出12人组成的,平均年龄28岁的扶贫队伍进驻到久场村。身穿印有党徽的红色冲锋衣,与村民同吃同住,访民情、谋思路、挖穷根,处处能看见他们醒目的身影。

脱贫攻坚,产业扶贫是重中之重。工作队在走访中发现,久场村有种花养草的习俗,几乎每家每户门口都会摆上几盆造型各异的盆景,有火棘、金弹子、黄杨、野刺梨等,都是些田间地头寻常植物。

何不变废为宝,以盆景为产业突破口,把久场村打造成为脱贫致富的“盆景村”?一个想法产生了。

说干就干。工作队找到村里的几名盆景爱好者,协调注入100万元扶贫资金,以“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农户”模式,成立贵州立新开发公司,打造贵州立新盆景文化产业园,做起了盆景产业。

同时,组织村里技术人员到浙江、江苏等地参观学习,邀请贵州省盆景协会扦插等领域的技术专家到村授课。

“盆景园区按每年6%的比例分红给50户贫困户,利润的18%则作为村集体经济,齐力带动全村发展。”久场村党支部书记肖航说,目前全村扦插盆景年产100万盆,带动40余户90余人实现就业,每月务工增收25万余元。

驻村工作队的队员详细了解村民培育盆景的情况。(久场村扶贫解困前线工作队供图)

有了主导优势产业,还需要其他产业的“多点支撑”,提高抗风险能力。

村民彭基军是返乡创业大学生,种植金甜瓜和哈密瓜,效益明显。为了带动更多的村民参与,工作队投入48万元扶贫资金,由彭基军带头创办利民远景合作社,村民以土地入股分红,带动周边低收入困难群体40余人增收。

在妇女增收致富方面,工作队引进贵州弘鑫织造有限公司,为妇女提供缝纫技能培训。组建久场巾帼专业合作社,探索创建“工厂进村、车间进家”模式,充分调动久场留守妇女承接劳保手套生产,每人每月可收入2000至3000余元。

高寨乡党委副书记、久场村驻村“第一书记”介绍,今年以来,工作队在久场村投入扶贫资金300多万元,指导村民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6个、公司6家,帮助286户1005人退出低收入困难户。

久场村初步形成了“一村二带三场四园”的产业发展布局,一村,即盆景专业村;二带,即干山—山湾—林山—大坡茶果休闲观光带、肯井—黄土坡茶果休闲观光带;三场,即林下养鸡场、志丰养殖场、淡水养殖场;四园,即无公害蔬菜种植园、晚熟葡萄种植园、精品红心猕猴桃种植园、八月瓜种植园。

(责任编辑 / 顾海凇)

猜你喜欢

种植园盆景贵阳市
某花卉种植园区天然气管道在建工程造价争议的司法鉴定
桌上盆景(外一幅)
夕阳下的鸟影
山西老年大学到贵阳市开展校际交流
The Role of Teacher , Learner and Material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萝卜盆景
浅析16—18世纪巴西的经济和社会状况
柚子,变变变
贵阳市世界语协会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