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工业”助推贵州智造

2017-12-18李唯睿

当代贵州 2017年49期
关键词:贵州专家工业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李唯睿

“大数据+工业”助推贵州智造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李唯睿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新兴产物,正在成为新工业革命的关键支撑和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石。

“政府好帮手、工业互联网、企业云超市、创客梦空间。”打开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官网,置顶网页“贵州工业云”版块的宣传语跃入眼帘。这个新兴的工业互联网云服务平台让贵州“智造”变得一“键”可达。

近期,贵州省公布了2017年“大数据+工业”深度融合第一批试点示范企业名单,37家企业榜上有名。今年以来,贵州省围绕实施大数据+工业深度融合专项行动,现场走访和摸底调研企业共计139户,依托工业云团队和有关专家梳理汇总需求和痛点212条,提出解决措施179条,梳理形成220个解决方案,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打造一个融合发展平台

“贵州工业云”,是贵州航天云网公司在省经信委指导下,依托“云上贵州”大数据平台打造而成。

这朵“云”整合了贵州范围内的产业配套需求和制造能力,企业可以在云端实现设计、生产、加工、售后等全生产过程的制造协同,提供包括工业资讯、解决方案、服务队伍、行业专家、工业软件、工业机器人等各类企业所需的服务。

“‘贵州工业云’分为政用端和商用端,省经信委管理运行政用端,承担服务政府工业经济运行、调度、预测、预警等任务,能够有效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我们公司通过商业化模式承担建设和运营商用端。”“贵州工业云”公司总经理杨灵运介绍,商用的工业云可以把大型企业内部沉冗资源释放出来,盘活闲置资源,也能让中小微企业生产、加工、制造更加便捷高效、成本更低,拓宽整个配套的区域和空间。

政用方面,省经信委组织开发了贵州工业经济运行调度(分析)系统、贵州工业经济运行调度(监测)系统。分析系统着眼于对工业经济指标数据的关联性分析,逐步实现对全省工业经济运行态势的精准呈现和深入研判,最终实现对部分主要指标的预测、预警,为各级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参考。监测系统采用省级统筹开发,省、市、县三级经信部门众筹数据、共享应用的模式,为各级经济和信息化部门提供日常监测调度服务。

据了解,工业经济运行分析系统率先成为工信部制造强国产业基础大数据平台的首个省级节点,监测系统率先全国成为省、市、县三级经信部门共建共享的首个开放式运行调度平台。

商用方面,贵州工业云公共服务平台率先成为全国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首批工业云平台试点示范。截至目前,服务平台注册用户数量7.7万户、发布需求1.6万条、发布产品2.5万条、累计成交1.9万笔、涉及金额22.3亿元、累计成交金额11.28亿元,我省重点企业关键设备联网上云已接入设备701台,涵盖了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化工、制药等行业12家优强企业100%的关键设备。

树立一批典型示范

“目前,我们正在实施利用大数据、互联网+、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全产业链情况。”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化负责人熊朝阳说。

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是2017年“大数据+工业”深度融合第一批试点示范企业之一,前期通过自行申报、再由省经信委征求各地经信部门意见、组织专家认真研究,并到企业现场考察,确定了其第一批试点示范企业资格。

“贵州轮胎”产品型号繁多,长期以来都通过人工填表海量生产、质量、库存数据。在今年5月,因为没能在重要客户要求的一天时间内统计并提供相关产品的质量数据,“贵州轮胎”痛失了近600万元的订单。

“我们主动联系省经信委、‘贵州工业云’寻求帮助。”熊朝阳说,随着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的规模不断扩大,订单也与日俱增,传统方式已不能满足需求。

基于过去贵州轮胎公司生产追溯复杂、生产流程混乱、数据采集与处理难度大等问题,“贵州工业云”为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量身打造了智能分析平台,建立了数据仓库,打通贵州轮胎公司各个业务信息系统各自为政的状态,实现有效关联,建立数据仓库和数据分析决策平台。

11月中旬,为轮胎厂搭建了以生产线质量管控为重点的轮胎大数据分析决策支持系统已投入使用,企业所有生产经营数据都能通过平台获取,企业管理层只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就可一键获取相关信息,让以前需要10余人花5天才能获取的数据一分钟便轻松获得,为轮胎厂强化管理、拓展市场提供了坚实的大数据信息化支撑。

“目前,我们正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示范创建、经验交流和宣传推广。”省经信委信息产业办负责人祁涛介绍,预计到年底可超额完成年初制定打造50户试点示范企业的目标任务。

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助推贵州企业提质增效,加快“贵州制造”向“贵州智造”转变。图为贵州工业云展示。(贵州航天云网公司供图)

形成一个支撑服务体系

贵州雅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顶尖半导体新型大功率器件、磁阻传感器制造及销售的高科技企业。今年7月,雅光公司为高端主机配套投资近千万建设了一条自动化程度很高的生产线。

“生产线建成运行后,客户对我们的制造能力非常认可,并提出生产线信息化的诉求。”雅光公司副总杨成斌介绍,我们反映客户的信息化需求后,“贵州工业云”很快就给出了改造方案,雅光公司生产线便依托“贵州工业云”公共服务平台和支撑专家,共同建设了雅光大数据智能业务决策系统。

随后,“贵州工业云”支撑服务专家队伍运用物联网对整个智能生产线的工艺、质量、流程及环境等数据进行实时采集,通过建立大数据分析模型,对生产过程数据进行挖掘分析,精准定位了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问题所在,实现对生产环境等关键环节进行自动预警,产线人力从原来52人每班减少到26人每班。据测算,良品率提高33%,每年降低生产成本300万元。

实施大数据+工业深度融合专项行动以来,形成了以中国工程院李伯虎院士为首席战略顾问、清华大学张和明教授等10位知名学者为发展战略专家、省内企事业单位14位专家为支撑专家、省内重点企业52位实践专家的支撑服务专家队伍,成立由17位专家组成的贵州省智能制造专家咨询委员会,面向企业提供规划指导、项目咨询、专家问诊等服务。在梳理形成220个国内优强大数据企业应用解决方案的基础上,组成工作组到市州和企业,现场开展培训推广,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同时,组建大数据+工业深度融合支撑服务团队和贵州智能制造产业联盟,进而吸纳引进了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等92家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充分借助他们在产业融合方面的丰富经验和先进技术,针对传统制造业企业的改造提升和智能制造,分类、分行业开展更加精准的业务对接和技术支撑,助力打造精品工程。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新兴产物,正在成为新工业革命的关键支撑和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石。“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助推贵州企业提质增效,加快‘贵州制造’向‘贵州智造’转变的进程,进而做大做强贵州工业企业。”祁涛说。

(责任编辑 / 顾海凇)

猜你喜欢

贵州专家工业
致谢审稿专家
“齐”心“鲁”力,助力“多彩”贵州
新时代的贵州值得期待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请叫我专家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专家面对面
贵州古驿道
工业技术
专家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