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合格党员”评定的探索与实践

2017-12-16袁茂莲

党员干部之友 2017年12期
关键词:合格党员记实农村党员

□姚 德 袁茂莲

农村“合格党员”评定的探索与实践

□姚 德 袁茂莲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增强党员教育管理针对性和有效性,稳妥有序开展不合格党员组织处置工作。落实好十九大精神,必须坚持和“回归”党支部的基本职责,强化教育、管理和监督党员的主体地位,让党员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近年来,临沭县围绕打造过硬支部建设,在评定农村“合格党员”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有力促进了农村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一、背景与动因

临沭县辖9个镇街、236个村居,现有农村党支部287个、农村党员20473名,占全县党员总数的60.5%。从近年来基层组织建设实际看,农村党员队伍管理中“三难”问题比较突出:一是日常管理难。农村党支部对党员缺乏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党内政治生活、日常管理没有有力的抓手,农村党员流动性强,部分党员党性观念不强、意识淡薄、作风松散。二是模范作用发挥难。农村党员素质参差不齐,个别党员满足于“无过错”“一般化”状态,缺乏先锋带头的意识,在发展经济、维护稳定、征地拆迁等工作中没有真正发挥模范作用。三是不合格党员认定处置难。一些农村党员“大毛病不犯、小毛病不断”,总抱有“党组织不能把我怎么样”的消极心态,往往对这些不履行义务、现实表现较差的党员缺乏认定标准,处置上没有制度遵循,能进不能出现象还比较突出。

二、主要做法

一是实行年度记实制度,规范党员管理。在所有农村党员中,探索推进了年度记实制度,即对党员实行百分制考核,以60分为界,评定“合格”与“不合格”等次,主要采取日常表现记实和民主评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建立“扣分倒逼”机制,给党员思想上安了“紧箍咒”、管理上有了“度量尺”。日常表现记实主要考核党员受党内纪律处分情况,宗教信仰及参与封建迷信活动情况,被群众举报或投诉情况,参加党组织生活和党费交纳情况,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家庭美德、社会公德以及煽动、组织或参与非法越级上访等11种情况。民主评议主要考核党员理想信念、宗旨观念、组织纪律、工作作风、廉洁自律、道德行为等6个方面。评定范围除年老体弱及违法违纪等待有关部门作出处理的党员,不参加或暂不参加年度记实外,其他党员均须记实。其中,农村流动党员视情况分类实施,确因工作需要长期外出务工的,由本人提出申请,报经村“两委”审核通过,并公示无异议后方可不参加。打零散工、季节工的党员必须参加记实,错过记实时间的,返乡第一时间要向村委报告。

二是实行县镇村三级核查机制,严格记实质量。建立县委领导班子成员包镇街、镇街领导班子成员包村、工作区全程参与、村居评定委员会组织实施的协同推进机制,层层传递压力。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日常表现记实在年中和年底各组织一次,主要分为党员自我赋分、村级审核、报镇街审批三个步骤进行,待镇街党(工)委征求上级主管部门意见后予以反馈,并在村进行公示。民主评议一般在每年的春节前进行,由村“两委”成员和全体党员参加,根据党员述职情况和日常表现进行打分。对党员评定结果,建立了村居、镇街逐级审核制度及县备案制度。在考核结果确定以后,设置7天的公示期,进行集中公示。并设立监督举报电话,建立举报问题县级直查机制。对基层党组织出现的“人情记实”“虚假记实”或少报漏报、隐匿不报等问题,坚持定期督查与综合检查相结合,采取入村抽查、印发通报等措施,一经查实,严肃处理。同时,县里每年对各镇街组统委员、具体工作人员、包村指导员、村居合格党员评定委员会主任等100余人,开展专题业务培训和知识测试,不断规范党员评定程序,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业务水平。

三是实行“2+1”帮教机制,促进党员转化。对扣分已达到警戒线的党员,由包村干部进行预警谈话,掌握其思想动态,督促及时转化。综合评定仍不合格的党员,将接受为期一年的教育转化,其组织关系也会被转到所在镇党员服务中心党支部进行集中管理。不合格党员的教育转化,主要通过实行“2+1”帮教来实现,即明确由2名机关党员和不合格党员原所在党支部指派1名支部委员对不合格党员进行帮扶,负责对其教育管理。同时,对不同党员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方案,通过个别谈话、集中学习、定期帮教、奖惩激励、量化考评等具体措施进行帮教提升。不合格党员期满考核合格后,组织关系转回原党组织;对经教育拒不改正、问题性质严重的,一律劝退;劝而不退的,按照党章规定予以除名。

三、工作成效

一是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临沭县自2014年开展农村“合格党员”评定以来,先后对253名不合格党员的组织关系转接到所属镇街党员服务中心进行重点管理,对帮教后仍不合格、拒不改正的5名党员进行除名。有效解决了农村党员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松的问题,增强了党员的纪律观念、党性意识,党员作风明显转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集聚了正能量。

二是党组织的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加强。过去,农村党员会很难召集,组织生活不经常,现如今广大党员的纪律观念明显增强,党员到会率均达到90%以上,党员积极地向党组织靠拢,改变了过去一些党员“党员不党员、就差几毛钱”的错误认识。特别在村“两委”换届期间,部分镇街按照记实标准,对换届期间的9个支部25名无故不参会、记实扣分超过40分的党员,直接转入镇街党员服务中心进行教育转化,取得了良好震慑作用,使全县未出现一例因党员到会率不足而未完成换届的现象。

三是党员在群众中的口碑得到进一步提升。农村“合格党员”综合评定,让有作为、愿干事的党员政治上有待遇、社会上受尊重,让不合格党员思想上受教育、行动上得转化,进一步提高了该县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先进性,并结合“我是党员、我带头”等实践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激发了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使党员联系群众更加密切、党群关系更加和谐。从近年来群众满意度调查和涉农信访案件转办情况看,呈现出“一升一降”的良好态势。

四、几点启示

一要注重现实表现,抓平时是关键。一名党员形象的好与坏、先锋作用发挥得强与弱,不能单靠一次测评、一次会议来决定,要打破过去集中考核评价党员的弊端,由注重集中评议考核向注重日常、过程考核转变,通过平时的积累和党员群众的口碑综合评定,让党员的形象树立在平时、作用发挥在平时。

二要注重公平公正,抓规范是基础。评定程序的规范情况直接关系着评定结果的准确程度,既不给表现差的党员有漏子、蒙混过关的机会,也不给平时敢于担当、坚持原则的好党员丢分的可能。要坚持公平公正,考准考实每一名党员的现实表现,让不合格的党员心服口服,也让合格的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三要注重工作成效,抓考核是保障。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督导考核是落实工作的有效举措,只有抓住这一核心,才能防止一些村居党组织流于形式、被动应对,才能让广大党员在思想上有个正确认识,不仅要明白在党干什么、怎么干,还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干好干坏不一样、干与不干不一样。

四要注重整改提升,抓转化是核心。劝退、除名不合格党员不是目的,而是警示震慑作用的重要举措,对不合格党员的教育转化才是党员管理的重中之重。帮教、管理措施跟得上,不合格党员就能在思想上、行动上得到有效转化,身上的正能量得到充分发挥;帮教措施跟不上,不合格党员就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态。

中共临沭县委组织部)

猜你喜欢

合格党员记实农村党员
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
镇江搭建“两个责任”记实平台
380名农村党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
做新时期合格党员需从小事做起
学党章守纪律牢记使命无愧青春本色
党员一生必修哪门课
多措并举调动农村党员积极性
富裕县 设立农村党员创业扶助基金
斋名记实
情系下一代 艺苑新花开:青春励志剧《春天的童话》(新版)排演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