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鹤琴“活教育”体系中的儿童音乐教育研究

2017-12-14武存涛

赢未来 2017年6期
关键词:活教育儿童音乐陈鹤琴

武存涛

摘要:陈鹤琴作为伟大的幼儿教育理论家,其很多思想对当今的学前教育仍然意义深远。他的“活教育”理论是其思想的灵魂,本文主要探索其活教育体系中的儿童音乐教育,论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价值以及陈鹤琴教育思想对当今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活教育 音乐教育

(一)音乐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

陈鹤琴在《让儿童生活音乐化》提出“音乐是儿童生活中的灵魂”,可见其对音乐教育的重视。通过对儿童的观察,他写道:“生后几个月的小孩,他会听母亲哼着催眠曲而恬静地入睡;再大一些,更喜欢听各种优美的声音;两三岁时,能用手脚随着音乐做着节奏动作。进了幼儿园,他对于音乐的需求更来得广大,喜欢听优美悦耳的音乐,常常不由地随着乐曲哼着、唱着、跳着。到了小学阶段,他更知道怎样利用他那天赋的歌喉和节奏的能力,而参加各种音乐活动。因此,我认为儿童生活离不开音乐。我们当重视儿童音乐教育,用音乐来丰富儿童的生活,培养儿童的意志,陶冶儿童的情感,使儿童能够表现真实的自己,导向于创造性的发展。”

音乐教育有利于促进幼儿良好人格的形成,在其所倡导的“五指活动”中把音乐教育作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音乐教育就像是我们五个手指之中的其中一个一样缺一不可。在《让儿童音乐生活化》一文中讲到“我们应当重视儿童音乐教育,用音乐来丰富儿童的生活,培养儿童的意志,陶冶儿童的情感,使儿童能够表现真实的自己,导向于创造性的发展。”

(二)音乐与儿童

《让儿童生活音乐化》一文中就讲到“唱歌亦有两方面意义:一是身体器官运动的唱歌技术;一是从内心而发的精神活动。我们就儿童实际唱歌的情形来观察,唱歌的技术是次要的,而从内心而歌的精神活动才是第一要义。”儿童学习音乐要从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出发,不能只是单纯学习音乐技艺,而是让他们享受音乐,慢慢地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对音乐的鉴赏与感受能力。音乐以审美为基础,技艺并不是学前儿童音乐教学的重点。他认为儿童的音乐生活必须融入到儿童的生活当中去,在学习、活动、游戏等这些儿童最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将其融入,从而构成一种综合式的课程体系。

(三)音乐与幼儿德育

音乐教育的价值不仅仅是促进幼儿审美情感,释放幼儿天性,激发幼儿兴趣,表达幼儿需求,而且对幼儿道德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通过音乐唤起幼儿的团结和爱国情感。陈鹤琴曾在《我们的主张》的第八条中指出,“欧美国家的家庭大多充满了音乐的环境,他们经常聚在一起弹唱娱乐,儿童从中不知不觉养成音乐的兴趣、获得了音乐的技能,同时性情得到了陶治。此外,学校和社会也提倡和普及音乐活动,让音乐会和歌剧渗透儿童的生活,培养他们其同的音乐爱好和能力,在集体活动或公共聚会上他们能一唱百和,共同抒发社会团结精神。相比之下,中国在音乐上的普及和推广还很薄弱,虽然中国的乐器种类多,会弹奏的人却很少,虽然中国戏剧盛行,会唱的人也不多,要找出一首大家共同会唱的歌都很困难。而音乐有着无形的精神力量,不仅能激发个人情感还能让一个集体得到共鸣,无论在学习、游戏、劳作时,都能意志统一、行动合拍,充分表达团体精神,音乐这一学科应当得到重视。

第二、通过音乐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反应。欣赏音乐是培养儿童健康情绪的方法之一,虽然在现实世界中可以欣赏的东西很多,但与其他事物相比,优美动听的音乐和朗朗上口的儿歌更适应儿童的生理发展需要,也更容易被儿童所接受。陈鹤琴大力提倡发展儿童的音乐欣赏能力,通过音乐教学使儿童的道德、情感得到陶冶,改善儿童的品德,提高艺术修养和艺术气质,培养儿童乐观、积极、的情绪。

三、陈鹤琴儿童音乐教育思想对现今的指导意义

(一)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的个性

对儿童进行音乐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贴近儿童的生活,以儿童为出发点,让儿童音乐生活化。以儿童心理为出发点和依据,让儿童的音乐更贴近儿童自己的生活,更易于儿童去学习、理解和体会。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幼儿为教学的主体,通过幼儿积极的探索与发现,使幼儿获得直观的经验。儿童天性活泼,充满好奇欲,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抓住儿童的这些心理特点来进行课程的设计,编排和实施。正如陈鹤琴所说“我们应当重视儿童音乐教育,用音乐来丰富儿童生活,培养儿童的情感,使儿童能够真实地表现自己,导向于创造性的发展。”

(二)将音乐教育与多学科相结合,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表现形式

陈鹤琴先生所提倡的将音乐教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思想对当今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当时分科教学生性因此应把音乐教育渗透到各科当中去,实现综合性的艺术教育,这也是当今艺术教育发展的趋势。正如陈先生所例举的:“例如语文课,可选用文中诗词谱曲;地理课,可根据文中所讲的地域,选用当地的民歌;其它如劳动、体育等,更可与音乐密切结合。”这样的教育才更符合儿童的审美情趣,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儿童学起来才更有乐趣。

(三)为儿童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

环境对儿童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音乐环境尤其是这样。良好的音乐环境,可以让儿童受到长久的美的熏陶,并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情趣。家庭是儿童最早的音乐启蒙学校,家庭音乐教育的影响是持续而长久的。而当前我国家庭音乐教育在某些方面存在着问题,很多家长把原本是作为娱乐、修身养性的音乐看成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这种音乐学习带有强烈的功利性色彩。在父母的强制要求下,孩子被动的去学习音乐,只是为了完成一种任务,考出级别。这种学习压抑了儿童的天性,抹杀乐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我们应保护儿童热爱音乐的天性,为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音乐环境,让他们学会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热爱音乐。社会应创造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帮助儿童成长。另一方面,学校也应多创作一些好的音乐奉献给儿童,让儿童有儿童自己的音乐。因此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应联合起来,通力合作,为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使儿童生活在富于音乐美、有生机、有兴趣、有活力的环境中, 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陈鹤琴.陈鹤琴全集·卷6[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2.

[2]郭声健.艺术教育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 1- 4.

[3]许卓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猜你喜欢

活教育儿童音乐陈鹤琴
陈鹤琴的教育家之路
教育大师陈鹤琴的教子经
关于乡村留守儿童音乐教育的现状
“活教育”思想在幼儿审美教育中的渗透
论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现实意义
宋明蒙学中的音乐教育对当代儿童音乐教育的启示
陈鹤琴不赚昧心钱
幼儿园自主游戏中的“活教育”
文化浸润:儿童音乐教学的审美之维
从认知角度看不同年龄段儿童音乐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