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研究

2017-12-14汪峻竹

赢未来 2017年6期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汪峻竹

摘要: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遇到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在此背景下,对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情况及人才供需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培养出真正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提供了一定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情况及人才供需现状

1、互聯网金融发展概述

互联网金融,是综合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技术如通信网络、移动通信等技术实现资金融通、开展金融活动的新兴模式,由此衍生出包括互联网货币、互联网支付、互联网借贷、互联网理财、互联网保险、互联网银行、互联网征信、互联网担保、互联网集资等各种模式。从2005年我国互联网金融萌芽,经历2013年互联网金融元年,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逐步发展直至今年,网络借贷平台累计超过6000家,互联网资产管理将近3500家,网络众筹有800家。最近3个月的活跃用户有5.3亿人,最近一周的活跃用户有3.6亿人。网络借贷、网络众筹、互联网支付的累计交易额达到70万亿元。

2、互联网金融人才供给与需求现状

根据2016年1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金融人才体系建设研究报告》显示,我国互联网金融体系还存在着相当大的人才缺口。主要原因有以下三方面:其一,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起步时间较晚,发展速度迅猛,短期之内人才培养供给方面没有跟上日益壮大的人才需求量;其二,互联网金融行业所需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金融专业知识,同时对互联网科技、通讯网络工程技术等相关专业知识也要求很好地进行掌握,因此这类“互联网+金融”的复合型人才是目前行业内紧缺的人才类型,但由于这两种专业在知识结构上存在着根本上的不同,因此仅仅依靠人才自身转型也是比较困难;其三,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很好地兼顾互联网专业技术与金融专业理论两方面的教学,加之互联网金融产业兴起时间较短,从高校教育角度出发,不能及时地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与日常常规教学,因此存在着互联网金融类人才供给与人才需求的周期时间差。

目前互联网金融行业所需的人才类型有以下几类:第一类为金融人员,主要负责互联网金融产品设计、量化分析、金融工程建模等;第二类为技术人员,主要负责移动端、pc端产品的研发、设计、维护以及运营系统维护、检修等;第三类为运营人员,主要负责产品营销、推广及运营等,这类人员需求量最高,同时需求层次也较为丰富,既需要懂得金融产品业务、互联网信息技术、风险控制、市场营销的高端复合型人才,也需要能够进行产品推广、深入线上线下的基层普通营销人员。

二、高职院校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深入迅猛发展,我国高职院校在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方面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1、教材教学方面

目前高职院校使用的课程教材依然以传统金融知识为主,教材纲领及内容主要以银行、证券、保险三大传统金融行业为基础,讲述的理论也只包括一些传统的金融理论知识以及金融业务,鲜少涉及到最新的互联网金融创新理论及知识,如第三方支付、p2p网贷模式、众筹融资模式、网络货币、网络金融产品销售等,这些新兴的模式及产品已经和传统的金融理论知识产生了一定的差距。这种滞后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金融体系是存在着一定的脱节的,不仅会造成学生在找工作时达不到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招聘要求,而且在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也不能马上适应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工作内容。

2、教学方法方面

传统的金融专业教学方法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实际操作较少。学生依然只能在教室被动听课接受互联网金融教学理论知识,甚至这样的理论知识相对于日新月异的互联网金融行业而言已经滞后许多,再加之课堂上缺少实践操作及真实体验,即使有一些课堂案例分析及模拟操作,但是形式往往大于实质,导致学生不能很好的深刻理解互联网金融的内涵及运用。

3、师资队伍方面

许多讲授互联网金融这门课程的老师从来没有在真正的互联网金融行业里进行深入了解和体验,甚至是从学校毕业就直接站上了讲台,缺少真正的社会企业工作经历,加之学校环境比较封闭,缺少与金融行业共同进步的机会,因此,很多授课内容仅仅停留在书本浅显的理论上,缺少丰富的社会经验及行业最新动态的掌握,这对于培养应用型互联网金融人才而言是严重不够的。

4、职业规划方面

由于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迅速,对互联网金融人才的需求也是处在动态变化中的,因此这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许多高职院校在开设互联网金融这门课程时,往往没有好好规划互联网金融这个专业的毕业生今后的就业去向及职业目标,依然把眼光停留在传统的金融行业里,这对学生今后的定向就业是十分不利的,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学校培养人才目标和互联网金融企业实际用人标准不一致,导致出现预期的差距。

三、关于人才培养的建议

1、专业课程设置方面

在互联网金融课程设置方面,不仅要加入传统的金融理论课程如投资学、经济学、金融学、国际金融等课程,还要设置一些必要的互联网金融课程、计算机信息专业课程、市场营销课程、风险评估课程等,同时开设一些网络安全、风险控制、统计学、会计学、财务报表分析、经济法等选修课,辅以互联网营销、互联网理财、p2p信贷、大数据、互联网征信等选修课程或专题。这门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传统的金融知识,对计算机信息技术、市场营销、数理统计等综合知识也要进行一定的掌握。因为互联网金融行业是在传统金融行业的基础上,通过互联网平台、运用互联网思维从事一些新兴的金融服务业务。如果没有综合知识做支撑,学生将很难适应今后专业化、创新化、多元化、差异化的互联网金融行业。

2、提升课堂教学方面

互联网金融这门课的授课教师应该加强自身互联网知识的学习和体验,深入互联网金融企业进行一线社会实践,避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同时学校层面也应该提供和创造深入实际企业中体验和学习的机会,进行一定的制度保障和激励。互联网金融行业更新快、变化大、形式多,有别于其他传统的金融课程学习,仅仅依靠滞后的教材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授课教师在掌握了一定的最新实际经验后,在课堂教学中也能够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课堂质量,例如最新的案例分析、模拟体验操作、社会实践结合等多种教学手段。不仅仅通过课堂上的“教与学”,还有“教与练”,多方互动,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开拓进取精神。

3、加强校企合作方面

通过学校层面加强与行业联系,推进互联网金融专业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深度合作和融合,不仅了解实际的企业用人需求的標准和数量,也了解行业最新的发展趋势和动态,也能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实践从业经验。首先,可以通过在互联网金融企业定向实习的方式,加强学生的行业实践能力和经验,了解真实的互联网行业工作方式和内容,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更好的进行产、教、学融合;其次,通过邀请相关互联网金融企业的领导及高层到学校开设相关专题讲座、作为对口班级的联系就业导师等方式,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提供辅导和帮助;最后,可以积极联系规模较大、经营稳定、待遇较好、未来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以开设订单班的形式,进行针对性培养,真正实现从职业教育到职业实践。

4、职业生涯规划方面

近年来金融个行业整体就业压力较大,因此在学校应该以就业为导向,积极地对学生进行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辅导。首先是观念上的转变,目前互联网金融行业中确实存在着一些不规范,如p2p骗贷事件层出不穷、公司接连倒闭跑路等,但这个行业在未来是一个充满潜力和希望的行业,也是今后传统金融行业的发展方向,我们的学生不能把目光只锁定在传统的金融行业里,要把视野放开放远,找到在互联网金融行业里的立足之地。其次,明确我们高职院校毕业生与本科院校毕业生之间的优势和差距,找准我们在实践操作和专业技术上的优势点,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做一个具备互联网思维、能迅速介入一线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综合人才,这样才能更好的突破就业岗位。最后,为这个新专业的学生提供完成的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服务,在学生迷茫阶段提供专业咨询,进行相关的就业指导,如简历修改、实习指导、面试指导、模拟面试等,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结语

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为传统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带了很大的挑战和机遇,高职院校互联网金融专业应该充分认识到目前的互联网金融人才需求状况,结合发展趋势,利用发展机遇,更好的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培养出真正的互“联网+金融”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涔.金融专业开设《互联网金融》课程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7(09):215.

[2]李乐,彭华.应用型本科互联网金融人才的培养[J].福建金融,2016(02):47-50.

[3]翟永会.互联网金融时代高校金融教育变革模式探析[J].高教学刊,2015(17):3-4.

[4]张慧瑶.互联网金融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才智,2014(22):88.

猜你喜欢

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