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英文翻译的“信达雅”

2017-12-14李笋

校园英语·上旬 2017年12期
关键词:英文翻译文化

李笋

【摘要】“信达雅”是严复在1898年《天演论·译例言》中提出的观点,即“译事三难:信达雅”,其经历了一百多年的验证,是最具影响力的翻译理论和原则。本文首先对“信达雅”的提出环境以及学术界的争论进行了研究,然后研究了“信达雅”的基本思想以及其在现代的运用,其受到很多学者的推崇,成为指导我国翻译的基本理论。接着研究了“信达雅”的原意与现意,其产生受到一定的历史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并且受到译者文学思想基础的影响,处于开放和变化的过程中,需要与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相结合来发展。

【关键词】英文翻译 “信达雅” 文化

一、“信达雅”的提出

“信达雅”的翻译理论是由严复在1898年的《天演论·译例言》中提出的,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成为我国翻译理论界最普遍的标准,是运用最广泛的一个理论之一,也是我国学术界普遍遵从的标准。“信达雅”可谓是一个顶峰,为了对科学的翻译标准进行研究,之后又出现了刘重德的“信、达、切”、郁达夫的“学、思、得”、许渊冲的“美、化、之”等,相比之下还是严复的“信达雅”比较精炼。但是人们对这一翻译标准的评价却褒贬不一,研究主要集中在这三个词的含义以及三者的相互关系上。有些反对者认为严复的理论是不负责任的,对之后的翻译危害不浅,在新时代以其理论为基础建立新的翻译理论是不可能的。

二、“信达雅”的解读与运用

信(fidelity)从狭义层面来理解即译本应该忠于原作,也就是利用另一类语言将原作所表达的思想准确地表达出来,从广义层面上来说,就是要实现“全方位的信”,“信达雅”仅仅只留一个“信”就可以了,翻译需要忠实于内容,还要求模仿原文的语言形态结构。对于原文的忠实也不是无条件的,需要考虑翻译的目的、读者的需求以及译者的主观理解。达(expressiveness)是翻译中最难的一个环节,要精确表达原文作者的意思,让读者也能够深刻体会其中要表达的风格、精神等,只有这样的“达”才可以更好地诠释“信”。雅(elegance)是对翻译提出的“软件要求”,差别仅仅体现在程度上或者感觉上,不同于“信”以及“达”有严格的评断标准,是一些形式上的东西,体现在达“意”层面上。例如有些语句结构复杂,仅仅用“信”的标准来翻译,就会出现很长的句子,不好理解。假设用一些简短的句子,不仅能够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而且还会增加句子的美感,读起来通顺和富有节奏感。由此可见,“达”以及“雅”是实现“信”的手段,可以更好地表达“信”,这三个原则需要结合时代背景、译文需要进行有机地组合,才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效果。“信”讲的是对原著内容的忠诚度,“达”讲的就是对语言的忠诚,要符合原文的语言逻辑和形象思维,要能够表达原文的思想,“雅”一般体现在遣词造句以及符合读者阅读习惯上。

“信达雅”得到我国翻译界的广泛推崇,其言简意骇,一个世纪以来成为影响中国翻译界最深的、最具生命力的理论标准。钱钟书先生提出“化境”的思想,对于翻译不能生硬牵强,应该通顺流畅,符合民族语言的特色,也就是“雅”的体现。鲁迅先生的翻译理论比较重视直译、达旨,也是受到嚴复的影响,也就是体现在“信”上。傅雷是我国著名的法语翻译家,其提出了“神似”的翻译主张,强调表现原著的氛围、情调等,体现在“达”以及“雅”上。

三、“信达雅”的原意与现意

严复在《译例言》中提出“译事三难:信达雅”,这套理论的提出与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并且与作者的文学理论思想有关。依照对《天演论》译本的解读,读者发现其翻译实践与其理论是不相容的,其翻译基本上是不“信”不“达”的,其文学思想基础是诗学理论,也就是“诗中有人”、“诗有真意”。从“难”字能够得出,这一翻译理论在实践中是无法实现的,其困难不仅体现在内部语言层面的转换,也体现在外部文化层面的转换。在译本中严复使用了很多的翻译手段,例如:改译、意译、注评、删节、增评等,违背了其“信”的主张,这也是作者为了唤起民众的民族意识采取的方式。

“信达雅”是一个翻译的标准,对中国的翻译实践具有最大的影响力,虽然有些方面一直受到质疑,也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是其一直处于开放和变化的过程中,是中国翻译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新的时代,其具有新的意义,基于现代翻译学系统分析,“信”指的是译本的预设功能,“达”指的是其生成过程,“雅”指的是文本的规范、策略等,功能对于过程和策略具有决定的作用,三者之间是开放联系的,相辅相成、相互交融的。

20世纪80年代“目的论”被提出,这与“信达雅”的翻译主观点不谋而合,虽然二者出现的时间相差百年,但二者对于翻译的共同规律是认同的,在《天演论》中严复运用了大量的翻译手段,对原著进行了大量的删减,违背了其“信”的原则,翻译的策略应该为翻译的目的服务,这是翻译“目的论”的体现。翻译需要体现目的语国家的语境和文化,要流畅、不生硬,具有可读性以及可接受性,需要注重翻译的内容性以及美学性。“信达雅”虽然经历了100多年的验证,虽然不乏被质疑的声音,但是仍然是最有影响力的翻译标准,并且逐渐作为翻译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楠.基于信达雅的科普翻译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6.

[2]王苏含.《约翰·杜威与环境哲学》翻译报告:“信达雅”翻译原则下的哲学术语翻译[D].山东大学,2016.

[3]师杰.严复翻译“三原则”评价中不可或缺的历史文化之维——兼驳“信、达、雅”抄袭说[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0(5):77-80.endprint

猜你喜欢

英文翻译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合同长句的特点及英文翻译分析
谁远谁近?
合同长句的特点及英文翻译研究
浅议英语一词多义现象的翻译策略
接受美学理论在陶瓷会展宣传册英译中的应用
传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