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间最美唯有每一个执着前行的当下
——记南京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冯冬梅

2017-12-14练鹏燕

江苏教育 2017年60期
关键词:德育课德育职业

练鹏燕

【个人档案】

冯冬梅,1988年从南京教育学院(现南京晓庄学院)思政专业毕业进入南京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工作。她是江苏省德育课程中心组成员,江苏省德育课程学业水平测试学术委员会成员。2015年获南京市第五届“斯霞奖”,是该届“斯霞奖”获得者中唯一一名来自职业学校的教师。

世间最美唯有每一个执着前行的当下
——记南京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冯冬梅

练鹏燕

初见冯冬梅,她精致的装扮、元气满满的状态,让你很难想象她已经是一位有着30年一线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了。认识她的人无一例外地说她是一个对自己要求很高的人,这样的高要求,体现在生活中,更体现在工作上。

“德育课竟然可以这样上!”

2008年,冯冬梅在江苏省骨干教师培训班开了一堂关于《劳动合同法》的公开课,这是她德育课改10年来首次重要的展示,正是这堂公开课,颠覆了老师们传统的教学观念,听课教师纷纷惊叹:“德育课竟然可以这样上!”让我们重回10年前的那堂课,冯冬梅创设了4个情境贯穿课堂,让学生扮演其中的几个角色,模拟学生求职、就业过程中最常见的一些困境,每一个场景展示结束后,以问题为引导,启发学生思考、点评,甚至争论。随着场景的变化和深入,原本冷冰冰的法律条款多了生活的气息,学生们对《劳动合同法》有了更深的认识,对在求职过程中合理捍卫自己的权利有了更深的理解。

“大家印象里的德育课死板、单调,在课改前,我们的课堂也是如此,教师不敢拓展、不敢放开手脚,教教材、背教材、考教材。”冯冬梅说。面对课改,老教师们有了畏难情绪:怎么将死板的教材教出不一样的感觉来?稍有不慎,会不会犯“政治错误”?当时还是年轻教师的冯冬梅带着全组德育教师大胆地迈出了第一步——从变革评价方式开始,将原本的闭卷考改为多元化评价方式,有笔试,有口试,还将演讲、小论文、手抄报等形成“大作业”纳入评价体系中。这课改的第一步走得并不容易,很多教师觉得这样的考核方式太过儿戏,有教师直接去和校长反映:“不闭卷考试,太不严谨,太不严肃了!”最难改变的往往是人的观念,为此,冯冬梅和学校、市职教教研室主动沟通、积极协调,观念、思路汇报了一遍又一遍,论证、文章提交了一篇又一篇。现在开卷考加“大作业”的考核方式已经在全省推广,即使是统考统测,在最终评价时也加入了诸如电子报、规划书这些在当时被视作“儿戏”的考核形式。

考核方式的变革倒逼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冯冬梅慢慢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职业学校学生的德育教学模式。她从案例教学入手,在情境导入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以此纠正错误的观念、强化正确的观念,让学生在讨论中实现“同伴说服”。在冯冬梅看来,与专业课相比,德育课可能无法立竿见影地给学生们带来专业技术的提升,但可以在课堂上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学会迁移、学会思考。

课改浪潮里,冯冬梅如同不知疲倦的弄潮儿,从零星探索开始,慢慢锤炼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且行且思中,她收获了沉甸甸的杏坛果实:2008年在江苏省“一堂德育好课”评比中获一等奖,2011年在江苏省“两课”评比中获“示范课”第一名……

“我希望能成为像她一样的老师”

2015年11月,全国德育课教学大赛现场,来自南京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原南京财经学校)的黄菲,紧张忐忑中又有着笃定踏实,她知道,千里之外的“师父”冯冬梅和她的团队成员们是自己最坚实的后盾,她不是一个人在拼搏。根据赛制的安排,前一天下午5点,黄菲拿到了说课的题目,第二天早上8点前就要提交完整的教案和上课演示用的PPT,留给她准备的时间只有十几个小时。当天夜里11点,团队成员们讨论出具体的教学思路和教法;第二天凌晨2点,黄菲拿出了最终稿;凌晨3点,冯冬梅将修改后的定稿传给了她。短暂休息后,黄菲走向了全国大赛的赛场,一举拿下一等奖!说起这件往事时,黄菲还难掩心头的激动与感激之情。

“冯老师是一个始终让自己冲在最前面的人,有什么新想法,她就去实践;有了经验后,肯定会毫不藏私地分享给我们。在她的引领下,我们在教科研成长中少走了很多弯路。”黄菲是冯冬梅的“得意门生”,现在,她已经成长为学校基础教学部的副主任、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但说起自己的恩师,她毫不掩饰自己的崇拜与敬仰:“我希望能成为像她一样的老师。”采访中,黄菲还说起了一件趣事:“记得有一年我参加省‘两课’评比,冯老师就贴着门缝听教室里的动静,她事后告诉我,自己特别担心会冷场,只要里面有声音,就说明一切顺利。”

全国、全省的比赛、公开课要特别重视,日常的课堂冯冬梅也精心雕琢,她带着团队成员们一遍遍地磨课,从教学思路、案例选择到课堂预设,每个环节都不厌其烦地推敲。在冯冬梅的引领、指导下,学校德育教师在江苏省“两课”评比中取得了4年4个“示范课”的好成绩,成为全省范围内唯一一所囊括所有德育课程比赛组“示范课”的学校。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近年来,冯冬梅先后与7位青年教师“师徒结对”,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成长。南京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刘辉也称赞冯冬梅:“她能根据每位教师的特点,帮他们找到自己专业成长的切入点。她对德育课的变革探索,对学校其他课程也有启发意义。”将好的课改经验传播出去,冯冬梅一直在路上。2011年她被聘为江苏省德育课程中心组的成员,通过主持集体备课、开设示范课和专题讲座等方式在省、市范围内带动更多的德育教师走上成长之路。

“对学生负责,也对学生的家庭负责”

2004年,冯冬梅担任学校动漫班的班主任,十几年过去了,她对这个班印象最为深刻。冯冬梅回忆,二年级下学期,班上有两个孩子起了纠纷,在班上打架,影响恶劣,根据他们以往的表现,学校决定开除他们。冯冬梅一听立刻坐不住了,“还有一年就毕业了,这个时候被开除,他们以后该怎么办?”她做担保,向校长保证:以后这两个孩子再出什么问题,我来承担。“十几年过去了,班上的孩子现在都发展得很好,不管从事着什么样的职业,他们都在社会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2004年对冯冬梅而言,也是特殊的一年。那一年,她的孩子面临小升初,自己又在备考硕士,同时还承担着教研组长的职务。没有时间备考怎么办?冯冬梅只能将要背诵的内容录制下来,在接送孩子的路上、等孩子上兴趣班的间隙,一遍一遍循环着听,加深印象。就是在这样的压力下,面对动漫班这样一块“硬骨头”,她并没有退缩,走访了每一个学生家庭,了解学生的成长背景、家庭原生环境,那时交通远不如现在方便,住在江浦、六合、高淳的学生,跑一家就要用掉一整天。

“社会上可能还有人对职教教师存在误解,觉得没有了高考的压力,职教教师应该很轻松。其实不然,职校的孩子最长5年就要从校园走向社会,这5年里,我们要教他们做人,教他们处世,让他们获得持续生长的动力,这样他们毕业时才能很好地与成人社会接轨。而普通高中学生的这一过程可能要7年至10年,甚至更长时间。这对职教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冯冬梅感慨地说,“更多时候,我们不仅要对学生负责,也要对学生的家庭负责。”在她的职业生涯里,学生亲子关系闹僵了,她要出面处理;家庭因房产起了纠纷连累到孩子,她要做工作协调……类似的事情,她做了也不会多说。

2016年初,冯冬梅要做一个手术,当时临近期末考试,她将所有的课程全部教完、考核完成后才安心去做手术,休养期间也一直关心学校课程的进展。2013年,学校在南京市江宁区开设了新校区,她作为老教师没有任何怨言地第一批前往江宁校区教学,还承担了每月一次的大值班,从周五至下周一一直住在学校……对学生好的事情,冯冬梅觉得做再多也不嫌多。

作为一名资深老教师,她收获了累累硕果,带出了一批卓有建树的年轻教师,但冯冬梅并没有“歇一歇”的想法,她还在不断触摸新理念、新思维、新模式,并将其内化为自己和团队成长的营养,灌溉一批又一批学子成长。在她的字典里,“最美”就是不辜负每一个执着前行的当下,因为前路风景更美丽。

记 者:与普通高中的德育教师相比,您觉得职业学校的德育教师面临着哪些不同的压力与挑战?

冯冬梅:第一,职业学校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更加复杂。职业学校的学生所学专业不同,且跨度极大,学生认知水平、学习能力、行为习惯差异很大。职业学校学生的身心发展跨越了未成年人和成年人两个阶段,教师必须掌握更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研究和把握两种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第二,职业学校教师在育人方面的要求更高。职校生不仅面临着升学压力(例如“5+2”“3+4”),而且更多的学生毕业后直接走入社会,职校教师要用短短3~5年的时间完成普通学校7年甚至9年的育人任务。职校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沟通等,以实现学生角色向职工角色的顺利过渡。第三,职业教育对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共基础课教师要想成为合格的班主任,就必须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成为通专业、通技能的复合型教师。专业课教师要想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就必须掌握大量的人文知识。职校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复,教师要有超强的耐心、包容心和毅力。

采访对话

记 者:对从事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年轻教师,您有什么期许?

冯冬梅:职业学校的德育对象、德育环境对于年轻教师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用宽容的心善待学生,用激励和表扬评价学生,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爱心、多一份恒心,永远不要放弃他们中间的任何一个,能够顺利成长的孩子不是值得你骄傲的成果,最终值得你骄傲的恰恰是那几个给你带来无穷烦恼的孩子。是你,只有你,把他们带到了终点。

初见冯老师,见到的是她在课堂上谆谆教诲、循循善诱,这是一位靓丽、自信、聪颖,深受学生欢迎的德育课教师;再见冯老师,见到的是她在专题研讨会上旁征博引,在科研项目中硕果累累,这是一位治学严谨的业务骨干;又见冯老师,见到的是她悉心指导青年教师,带领团队攻坚克难、争先创优,这是一位诲人不倦的团队带头人。每次相见,都有一份欣喜、一份感动。(南京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 刘 辉)

另眼看他

老师在人的一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如果遇到了一位好老师,就等于有了一个好伯乐。而我眼中的好老师便是我的班主任——冯老师:一位每天脸上总挂着温暖的笑容,让人觉得和蔼可亲的老师。她不但教学经验丰富,而且对待学生很有耐心;她不仅关注我们的成绩,更关心我们身心的健康以及德智体美劳全面的发展。调皮的年纪,她总是先站在我们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然后帮我们分析事情的利与弊,最后告诉我们最好的解决办法。无论是班会、板报、还是集体活动,她都会听取我们的意见,与我们共同参与并讨论、制订方案。正因如此,我们之间似师生更似益友,彼此信任,没有隔阂。(南京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2007届毕业生 武 丹)

G715

D

1005-6009(2017)60-0019-03

猜你喜欢

德育课德育职业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增强德育课教学的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