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职语文课程落实核心素养的思考

2017-12-14彭召军

江苏教育 2017年76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核心中职

彭召军

关于中职语文课程落实核心素养的思考

彭召军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为中职语文课程改革明确了价值取向,也对中职语文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目标与要求。现阶段,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是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职语文课程;教学观念;创新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下简称“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后,引起教育领域广泛关注,也必将对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产生深刻的影响。如何准确把握核心素养的价值导向,怎样理解核心素养对课程改革的引领功用,又应该从哪些方面着力使核心素养在教学实践层面落地,是中职语文教师必须直面的课题。笔者在认识核心素养研制意义的基础上,按照现阶段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针对当下中职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实践层面对核心素养如何落地进行探析。

一、理解意义:核心素养落地不可或缺的一环

课题组将核心素养概念定义为“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同时对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作如下说明:“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发展方向,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感等十八个基本要点。”具体如图1所示。

总体框架以及十八个要点的描述,明确回答了教育应该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必须遵循的要求。笔者学习核心素养文本后,意识到其中的价值导向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旨归。文本对核心素养内涵做出这样的分析:“是学生发展中最关键、最必要的素养,也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我国职业教育先驱黄炎培先生曾对职业教育做过如此言简意赅的说明:“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从核心素养的高度,思考现代职业教育,“乐业”绝非仅靠拥有一技之长,还需要使学生实现个人成功生活、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的鲜明指向为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尤其是文化课程中的语文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目标与要求。

图1 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

二、转变观念: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一步

核心素养的提出使课程改革有了顶层设计,中职语文教学改革也因之有了价值方向。中职语文课程如何因势前行、深化改革是每一位职业教育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以为,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价值导向,遵循语文教育规律,充分考虑职业教育特色,让核心素养在教学中落地,是当下第一要务。为此需要做以下尝试:

(一)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

核心素养是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教师是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因素。观念决定行为,教师教学观念直接关系核心素养落实的成效。毋庸讳言,中职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尚在更新中,应在核心素养导引下从以下几处着力。

首先,正确理解中职语文课程的性质。2009年颁行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教学大纲》和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都对语文课程性质作了这样的界定:“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课程定性决定了语文课程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具有自己的功用,即应在夯实学生文化基础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也应在学生自主发展、社会参与方面起着基础性、工具性的作用。从核心素养高度理解课程性质,是转变教学观念的前提。

其次,全面把握中职语文课程目标。语文课程是人文课程,而且是母语课程,必须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文学鉴赏能力与鉴别水平,以及传统文化素养。这其中,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关键能力,其他是在这个层面上进一步发展的能力。从四个层面确立的教学目标是对“知识导向”的陈旧教学观念的纠偏,为教学观念的更新提供了明晰的方向,使学生的语文能力不至于停留于只会言说的层面。

最后,真正领悟“教语文”的要义。“教语文”是与“教课文”相对应的,是更高层面的要求。当前,中职语文采用单篇选择、课文单元组合的文选型教材,这种教材往往导致教师不由自主地“教课文”,也成为“三中心”(知识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弊端形成的原因之一。按核心素养的指向来审视,再以课程性质、教学目标为标准,推动教师由“教课文”转为“教语文”,是教师实现教学观念转变的一个推动力。“教课文”与“教语文”的本质差异是:前者是一篇课文一篇课文地教,彼此互不关联,是在“教教材”,后者是系统思维下的一课一得,课课相连,是“用教材”;前者只达到了学生学会的层次,后者可抵达学生会学的高度。“教语文”真正使教材成为例子,实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如此,教学观念在“教语文”过程中得到更新。

笔者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教学为例,说明教学观念更新直接关系核心素养落地。如表1所示:

表1 教学观念更新前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教学设计

从上表可知,一旦教学观念更新,教师可以从语文课程性质把握“为什么”,从语文课程总体目标高度去具体设计“教什么”,从语文课程教学特点出发加强语文实践和情感体验。如此,语文课程核心素养在教学预设环节得到体现。

(二)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规范性、可操作性、有效性。教学模式源于教学实践,是对丰富而具体的教学实践进行简约、抽象提升生成的。好的教学模式对一线教师具有直接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现阶段,中职语文教学不乏教学模式,比如任务导学单式、小组合作探究式、学导式、情境教学式等,对营造研究氛围、深入推进教研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中职语文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至今还停留于浅尝辄止阶段。究其根源,是运用教学模式时只知其然(了解形式结构),不知其所以然(未把握背后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现阶段,创新教学模式已成为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笔者认为,创新教学模式,必须抓住以下三个关键环节。

第一,要有鲜明的取向。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也是教学经验的一种系统概括。因为教学模式易于理解、把握和运用,对于推广和普及先进的教育理念及教学理论有极大的价值。核心素养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这是须臾不可偏离的价值导向,但它并非操作性概念,教学模式可成为落实核心素养教学行为的桥梁。中职语文教学模式必须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创新的逻辑起点和归宿,并贯穿于教学模式的结构框架与教学程序之中,使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三者有机统一。教学模式建构如果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取向必然鲜明,创新更加名实相符。

第二,要有务实的目标。教学模式具有结构稳定的特点,一般包括主题、目标、资源、程序等因素。其中,目标是核心要素。教学模式的取向明确,目标必定清晰。按照核心素养旨归,依据语文学习的规律和特点,教学模式应该指导学生参与语文实践和探究体验,在让学生形成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同时培养其思维能力、审美情趣等,这是教学模式创新应达到的目标。目标定位准确,使教学模式建构受到理性制约,不致再出现“表面热热闹闹,实质空空洞洞,最后一无所得”的尴尬结果。

第三,要有科学的程序。教学模式为教师所欢迎,是因为它具有可操作的特点。操作形式设计是否科学是教师能否理解与运用的关键。操作程序应具有简约性。现在中职语文教学较为流行的任务单导学教学模式和情境教学模式都是从教学经验中概括提升形成的,蕴含着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但其程序只是步骤的安排,以核心素养进行观照,再从语文教育规律、学生认知规律进行审视,尚可归纳、提炼,使之更具功效。

当下,不少教师运用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其程序基本为:教师提出问题—小组研讨—小组代表展示—教师评价。如果对这种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深入探讨,可以发现诸多问题:学生探究的是否是真问题?学生是怎么探究的?教师于其中如何组织与引导的?能否真正解决问题?如此考量,模式运用的效果堪忧。究其原因,是运用者对模式隐含的理念及理论不甚了解,以致机械搬用,难达效果。笔者以为,运用模式,不仅在于套用其程序,更在于把握其内涵;模式创新,应以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旨归,以语文课程目标(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指导,再以推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手段,努力构建学导型思辨教学模式。笔者对小组合作探究模式作了创新尝试。

首先,对小组架构仔细筹谋。比如对组建原则(异质建构,即人数适宜、男女比例适中、性格搭配互补、学习水平优势与弱势结合以及座位安排合理)、组建要求(组长物色,组训、组名确定等)均在认真推敲后实行。如此,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运行才有坚实的基础。

其次,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运用要服务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需要,不拘于形式。比如教授鲁迅的小说《药》,笔者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基本理解小说明暗两条线的结构之后,发现学生对小说反映的时代背景以及人物形象的深刻内涵尚未理解,此时,需运用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让其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进行语文实践和情感体验,以促进感悟。笔者设计了以下问题并分三批提出:1.梳理小说中的人物,整理他们对夏瑜之死的议论,得出你对他们的结论,并说出自己的理由。2.你认为夏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夏瑜的死说明了什么?3.有人在小说标题后分别加上“?”“!”“……”,其含义是什么?你认为最好的标点符号是哪个,说说你的理由。

三个问题,其间有同学发言,有笔者评点,近30分钟的小组合作、探究、展示,切实提高了学生欣赏能力和思维能力,学生语文素养因之提升。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与问题导学结合,改变了课堂“基因”,具有了创新的实质性内容。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创新,除明确指导思想、宗旨之外,还必须提高小组合作效率,即研究小组建设问题,包括小组组建原则、小组运行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效果评价等。在核心素养的价值导向下,技术层面问题易于解决,创新也会有实质性内容。

总之,核心素养在中职语文课程教学实践中真正落地是一项系统工程,从更新教学观念着眼、在创新教学模式处着力,应是当下必需之举。

G712

A

1005-6009(2017)76-0053-03

彭召军,江苏省张家港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张家港,215600)教师,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核心中职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