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气寒冷,警惕冬季抑郁症

2017-12-14赵向辉

幸福 2017年33期
关键词:节律消极人群

文/赵向辉

天气寒冷,警惕冬季抑郁症

文/赵向辉

今年刚入冬,同科室的美女小柳就像变了一个人,刚二十出头,以前爱说爱笑爱打扮的她变得天天素面朝天,沉默寡言,白天窝在办公室不和人交流,晚上回到家吃了就睡,上班也是无精打采。心理医生说小柳患冬季抑郁了。

冬季抑郁是近些年新命名的一种心理疾病,其实就是心情霉变了。地处高纬度北美洲北部的加拿大,在全国范围内因为冬季而患有不同程度抑郁症的人数高达80多万人。而在法国巴黎,每年有约20%的人在冬季出现抑郁情绪。在中国,冬季抑郁人群也十分庞大。

生物钟不能适应是主因

随着发病率逐年增加,冬季抑郁受到精神医学界的广泛关注。研究发现,它的发生主要是生物因素,人体生物钟不能适应冬季日照时间短的变化,导致生物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从而使情绪与精神状态紊乱。物理因素是冬季天气寒冷,寒冷使肌体的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处于抑制和降低状态。心理社会因素也是不可忽略的,除去遗传因素外,岁末年初,容易发生工作和生活中的大事件,给人造成各种压力,纠结的心理必然会产生抑郁情绪。

四种人群多发要注意预防

女性发病率较高,尤其青年女性和50岁以上的中老年妇女。首先,因为女性的内分泌变化较大,情绪容易波动,生物节律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差;其次是婚恋问题困扰较多,或者开始步入暮年,心理上开始失衡,想挽留住青春而不能,所以容易产生消极情绪。

性格内向、敏感、感情脆弱的人容易发病。这个人群在任何季节都是高发人群,加上冬季季节的特殊性,更凸显了容易发病的规律。

恰巧在冬季遭遇心理应激事件,如失业、离婚、亲人离去等,没有得到及时的宣泄和疏导的人。一般人在冬季做事情的态度多是消极的,能不做就先不做,因为低气温让人更不愿意出门。

在室内工作的人,尤其是体质较弱和极少参加体育锻炼的脑力劳动者。这个人群主要是不能很好地调整自己的生物节律,跟自然界同步,总是依靠自己身体的惯性生物节律作息,所以先是身体“抑郁”,紧接着心理就开始抑郁了。

症状多样,消极为主

精神上,感到有股无形压力,整天陷于郁郁寡欢的情绪之中,忧郁沉闷;注意力不能集中,无法顺利完成一项耗时的事情,导致学习和工作效率降低;睡眠上,贪睡多梦,睡眠质量差,导致白天无精打采;饮食上,食欲往往较差或贪食,总喜欢吃淀粉和碳水化合物食物;社会生活上,喜欢将自己关在屋里,不愿外出社交,对什么也不感兴趣。可能有人还会有一些其他个性化的症状表现,但是总体上以消极退缩为主。

多做运动,多晒太阳

对于轻微的冬季抑郁症来说,完全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以及自我情绪调节来帮助缓解。德国科学家曾经对一些药物治疗无效的抑郁症患者进行跟踪观察,让他们每天踩脚踏车运动半个小时,然后逐步加量。10天之后,大部分人的情绪有所改观。这表明锻炼可以提供药物无法达到的疗效,因为通过体育锻炼能调整机体的植物神经功能,减轻紧张、激怒、焦虑、抑郁等状态,而且适当运动能提高大脑内啡肽的浓度,让人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而据联合国卫生组织介绍,在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的地方散步,对防治冬季抑郁症有很好的疗效,像瑜伽、跑步、太极拳等健身运动也对缓解抑郁情绪有所帮助。而运动的过程可以帮助人们从关注自身情绪转移到关注自身机体,从而达到放松身体、平衡心理情绪的作用。

集体运动不失为一种调节情绪的好方法,因为它能提高参与者的情绪,培养其活泼、开朗、合群的个性,激发人内心积极向上的那一面。建议患冬季抑郁症的人尽可能多到户外晒太阳、进行户外活动;室内白天不要挂窗帘,睡觉前的2至3小时可将室内的灯打开,使亮度接近白天自然光;上班族可利用午休时间,到户外在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的地方散步和倒走。说白了一句话,有事儿没事儿到太阳底下晒一晒,心情保准不发霉。

猜你喜欢

节律消极人群
空间里的时间:微重力等环境下的生物节律研究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我走进人群
财富焦虑人群
让自己发光
家庭教育:你种的是积极树还是消极树?
运用节律跳绳,提高跳绳教学质量
“消极保护”不如“积极改变”
秘书缘何成为『高危人群』
算算你俩的高潮重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