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生之战何时矣

2017-12-14李文星

留学 2017年23期
关键词:沅江德雷克鲁道夫

文 _ 李文星

师生之战何时矣

文 _ 李文星

早在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便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其中有一条明确表示:“缔约国应采取一切适当的立法、行政、社会和教育措施,保护儿童在受父母、法定监护人或其他任何负责照管儿童的人的照料时,不致受到任何形式的身心摧残、伤害或凌辱,忽视或照料不周,虐待或剥削,包括性侵犯。”之所以要定这个公约,就是因为整个世界的儿童权利普遍没有受到充分的保护。

作为常任理事国之一的中国,从近期一系列的诸如“携程事件”、“沅江弑师案”、以及“红黄蓝事件”中可以看出,其儿童保护之路仍任重道远。

从90年代开始,原本儿童保护有限的美国,儿童受虐案例在不断减少。从1992年到2006年,儿童身体受虐待的案例减少了48%,从1990年到2000年,性虐待减少了53%。整个治理过程中,美国在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努力避免师生之间的战争。

“老师们有着非常良好的教育意图,但他们在教室里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对这些意图形成了阻碍,逐渐破坏了他们当初入职时的理想”。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说,“他们可能觉得自己尽了最大的努力,却遭受挫败。和孩子的冲突可能从一年级,甚至幼儿园就开始了(尤其当老师遇到不能安静坐着或者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时,尽管也知道这是孩子的天性)。由于老师很少接受过理解孩子问题行为背后动机方面的培训,而希望得到理解的是人的天性,所以会使用貌似能够理解孩子行为的标签,就成了一个普遍的做法。通常他们会把孩子称为:不成熟、懒惰、消极攻击、爱做白日梦、天生兴趣不广等,这些标签其实并不能解释孩子的行为,只不过是描述行为而已。”

虽然老师和孩子之间存在“战争”,但有一点我们不可忽略,那就是老师代表成人,而孩子仅是儿童。老师或多或少应该接受了一定的培训,了解孩子的行为动机,应试图学会正确的管理孩子,想方设法去避免与孩子的“战争”。

但是现如今,大部分老师(越是低龄儿童的老师越明显)仍会采取强硬的手段来裁决和处理孩子的行为,以免“爆发混乱”。但往往越是如此,情况会越适得其反,很多孩子非但不与老师的管理“合作”,反而变得更具挑衅性。老师在这种对抗中,也开始逐渐提高了自己对于权力和威信的兴趣,甚至超过了对于学生利益的兴趣,那么悲剧就由此发生。

鲁道夫·德雷克斯表示,一旦老师变得充满愤恨、沮丧、恼火时,他就不再是一名领导者和教育者,而变成了一个“战斗的人”—为自己的权力、地位、威信和优越性而战。于是老师就可能对形势和自己的状况失去了理智判断,就会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将会产生极端的后果。

同时,老师们又往往对自己的变化毫无察觉,仍在坚持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依旧是“为了学生好”,直到有反抗能力的沅江学生罗小杰用血淋淋的26刀,给出了作为学生的态度和答案。

猜你喜欢

沅江德雷克鲁道夫
蓝色电光之后
沅江怀化段渔业资源增殖保护措施
宽阔的德雷克海峡
沅江:首本乡土教材出炉
请把你的眼泪寄给我
请把你的眼泪寄给我
声东击西
德雷克海峡
做大做强芦笋食品产业助推沅江县域经济发展
奇怪的人熊斗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