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仓秋烟,人间所无

2017-12-13孟丰敏

瞭望东方周刊 2017年46期
关键词:福州

孟丰敏

喜欢奇石和佛学的曹能在棋盘石和“妙峰钟声”下构建了石仓园,造景“石仓秋烟”

站在历史的最前沿,春秋只是一条缓缓远逝的河流,曾经的荣辱早已入土为安,而闪闪发光的人文遗产留在“榕城西来第一禅林”的妙峰寺上,刻在千年窑址的土层里,也融进江中金山寺的晚钟声中。

闽剧儒林始祖曹能和他的石仓园,也是一段荡气回肠的城市“遗存”。

樟树上建“天枰禅楼”

怀安古名岊山,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南台岛)最北端,于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建县治,明万历八年(1580年)被撤并入侯官县。民国初年,怀安小学校长将“怀安”改为“淮安”,寓意三面环水,沿用至今。

宋至元,怀安作为福州城的要道,俗称“闽江北港”。宋元时期,怀安和洪塘两窑所产的瓷器蜚声海外,为福州增添了“瓷都”之美誉。近年来,怀安古渡、接官道码头,已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成为“海上丝绸之路”有关的文化遗产。

怀安素有“百花之乡”“水果之乡”的美誉,茉莉花茶历史悠久。仓山区二龙(白龙江、乌龙江)环岛,在怀安的岊山处分界。这里依山傍水、风光旖旎、人杰地灵,留存着自新石器至明清各个时期的文化遗产。

福州最早的书院西湖书院即在怀安。这里还有凤山书院、瓜山书院、高峰书院等。怀安更是理学之乡,学院文化从北宋开始。朱熹、黄干曾留迹瓜山书院。

闽剧儒林始祖曹能也曾在金山寺内的私塾学习。曹能曾仿照古人巢居,在金山寺的巨大樟树上建“天枰禅楼”。

曹能的祖居地在洪塘,与怀安相邻。但洪塘一度属怀安管辖,如今同属福州市仓山区建新镇。

为何取名石仓园

明朝初年,曹能先祖跟随明朝大军由陕西入闽,祖居侯官洪塘里(今福州市仓山区洪塘街洪塘新村内)。

他为人耿直坦荡,为官清廉而备受尊崇。在南京任闲职时,他还创办了“金陵诗社”,玩在一起的都是文学名家和梨园大师,如钱谦益、汤显祖、屠隆等。那次金陵结社成为曹能开创闽剧儒林班的起源。曹公离开南京时,诗社随之结束。

正是官运亨通时,曹能却因撰写《野史纪略》议论万历帝的后妃宫斗秘闻,被削职为民。

回福州后,他转身为盐商,构建了园林,如洪塘的石仓园、金山寺的天枰禅楼,晚年还建造了鼓楼西峰草堂等。其中石仓园最负盛名,曹能在此居住二十年之久。

为何取名石仓园呢?

曹能一生痴迷奇石。洪塘名岩异岫多,有一座马鞍山又名佛楼山,山多奇石。山上有一溪髻岩,岩上方是妙峰山的妙峰坪。妙峰坪上有一块巍然特立的大石,名曰棋盘石,历经千年而不见一丝苔痕,相传为仙人驻足处。棋盘石下有洞叫马婆坑。坑前即石仓园。喜欢奇石和佛学的曹能就在棋盘石和“妙峰钟声”下构建了石仓园,造景“石仓秋烟”。

石仓园和寿山石也有关。某日,曹能在洪塘街上遇见一樵夫肩担干柴沿街叫卖。两担柴上分别有一金黄石头压着。他为石头所迷,买石被拒,不得已买下两担柴,又询问樵夫从何得来此黄石。樵夫告知地点,原是他自家耕田的地下,即今福州市晋安区寿山乡。

曹能为石头取名“寿山石”,后前往搜寻寿山石并藏在石仓园之石仓内,更常邀请好友来赏石。寿山石从此闻名于世、身价百倍。

石仓园究竟在哪里?笔者在洪塘寻寻觅觅多时,推断石仓园遗址位于今福建农林大学内,大致范围为东江(今闽江)、西江(今乌龙江)和硋山(今福建农林大学图书馆后山)、妙峰山南麓之间。

《福州府志》和《闽江金山志》记载,石仓园位于妙峰山南麓,为山谷环之,中有塘数里,更有一天然大湖。福建农林大学里有一天然大湖,名曰观音湖,原名“南池”,即曹能的石倉园二十景之一。他曾题诗:“南池种白莲,莲花映月白。人行池水东,鱼戏荷叶北。”

首家儒家典籍藏书馆

曹能用十余年陆续建造了石仓、石君、石桥等二十景,并为每一景分别题诗。园内古杉数株立湖边,岸旁更有石笋如笏,石团如鼓。

曹能常载酒泛舟湖上,更喜在夜光堂泼墨挥毫。其诗作《石仓元夕行》中,“石仓元夕有灯事,词客城中联袂至。夜光堂上光陆离,听泉阁前泉鼎沸”细致描述了石仓园元宵节举行诗歌娱乐活动的盛况。《竹间十日话》则记载石仓园的房契乃曹能亲笔所书,并写道:“天下江山当与天下人共之。”可见他开放豁达的胸襟,也可知石仓园是对市民开放的公共园林。

曹能建石仓园有两个重要用途。《明史》记载他生前常对人说:“二氏有藏,吾儒何独无。”他认为佛道皆有藏书馆,唯儒家没有,就想修一座儒家典籍藏书馆与佛道藏书馆鼎立。

他花费十余年时间采撷四库书,因类分辑,大约集几万册藏在石仓园内,成为儒家典籍藏书开创人。他在临终前嘱咐后人说:“林居十余年中,唯专意欲修儒藏一书,撷四库之菁华,与二氏而鼎力,始足以明昭代之盛,而补向来之缺,竭力敝搜,欲要以有成。”石仓园因此成为国内首家儒家典籍藏书馆。

创闽剧儒林班

石仓园的另一个用途是什么呢?

晚明时期,福州因对外贸易繁荣,社会经济发达,士大夫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当时王阳明心学崛起,肯定人欲的合理性,受程朱理学思想禁锢已久的人们重新回到道家崇尚自然、自在的生活状态中。福州成为全国名副其实的幸福之州,文人们弃官不就,淡泊名利,广建园林,追求世俗生活,游山玩水、狎妓听曲、享乐声色,留下许多瑰丽的文化篇章。这期间,福州诗学得以兴盛,闽剧也得以发展壮大。

石仓园是才俊、士女赋诗会文、谈古论今的雅集处,更是曹能组织儒林家班进行演唱活动的地方,闽中文风因此昌盛。

他喜欢汉族戏曲,日夜沉浸在诗词创作、歌舞戏曲赏乐中,津津有味。他认为戏曲可借古讽今、说古道今、喻世明言、大快人心。

在曹能创作闽剧儒林戏前,福州民间已诞生较为粗糙的平讲戏。但这无法满足有文学修养的士大夫的高标准艺术审美需求。曹能在南京任职时,五次回福州组织儒林家班,创作新闽曲,编排折子戏。屠隆也曾随他回福州主持凌霄台梨园荟唱。

曹能还与喜爱戏曲的好友徐兴公、谢在杭、陈汝翔一起研究儒林戏声律三十多年。他26岁至36岁期间,是闽剧奠基的最初十年。

成功地开创闽剧儒林派,曹能要感谢爱妾乔玉翰。30岁时他的原配辞世,纳乔玉翰为妾,昵称小双、双环、乔兰。

乔玉翰才貌双全、精通音律善作曲,帮助他独创了闽剧唱腔主体逗腔。乔玉翰也是曹家儒林班的女班主。两人琴瑟和鸣,常在石仓园的琴书社里排戏,并让家中几位能歌善舞的妾、侍女、家童和青楼歌姬都参与进来。

曹家儒林班成员演出不施粉黛,不跳加冠(带白色面具),出门演出则皆乘轿,以表文雅高尚,从而让闽剧风格分为儒林、平讲两种。而文雅派的儒林戏广泛传播流行,成为职业化的闽剧,流传至今。

二十景中只剩南池

1644年(崇祯十七年甲申),曹公听说李自成起义军攻占北京,痛哭绝食,跳石仓园南池自尽,为家人急救,终无恙。他对环伺周围的家人说:“生前一管笔,死后一条绳”。

次年(南明隆武元年、清顺治二年乙酉)闰六月,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大理寺(今鼓楼宫巷林聪彝故居)登基,提拔他为礼部尚书,太子太保。一年后曹能年迈不能跟随隆武帝亲征收复失地,便捐银万两资助。同年九月十七日,清军攻陷福州,次日辰时,曹能沐浴整衣冠后,自缢于福州西峰里西峰草堂的中堂上,时年七十三岁。他的灵柩葬于鼓山魁岐之阳。1746年(清乾隆十一年),曹能逝世百年后,清政府追谥他为“忠节”。

崇祯四年,曹公搬到今天的鼓楼区后曹巷居住,将石仓园卖给洪塘人林崇孚(顺治初年的惠州知府)居住。林乐孚成为园主,并建一座响山楼。

清康熙年间,石仓园又转售给景州的王姓知州,咸丰初年到乾隆朝,石仓园被一刘氏购买,改建为牧畜场。当时诗人叶观国来石仓园凭吊曹公,赋诗一首:“吟社嵩山十子俱,石仓园更盛于喁。晋安骚雅绵绵在,坛坫还如旧日无。”

如今的石仓园只留下那天然大湖,即石仓园二十景之南池。据说清末民初,石仓园在风雨摧残下早已成为荒野。当地百姓不知此湖何名。一老尼梦见观音在南池中沐浴,梦醒后称“南池”为“观音湖”。从此南池从人们记忆中消失,只知观音湖。

当地百姓说,洪塘新村是石仓园的遗址。洪塘社区居委会曾提交《设计、建造洪塘曹学佺闽剧活动中心的报告》给福州市城乡规划局等单位。报告显示,拆迁前,此地为洪塘工人文化宫。

2017年深秋时节,笔者站在福建农林大学观音湖前,回想四百年前,曹能邀友人泛舟于此吟诗唱曲赏景,更在此湖自尽殉国,唏嘘不已。

如今这里为校园主道区域,热闹非凡,有谁在乎它的前世今生呢?又有谁会到此凭吊这位令人崇敬的先贤呢?甚至观音湖畔的“观音湖”石碑上也没有任何有关他及南池的介绍文字。可岁月并未忘却他的善举:为凭吊民族英雄李纲,他自费重建了福州宋朝天宁寺以及寺中李纲居住的松风堂。

南池原为乌龙江的内弯河。湖水随江水涨落,湖面十分广阔,东起福建农林大学北区田径场,西至福建农林大学田间实验室,北起北区图书馆广场,南至下安村(今福建農林大学诚智楼)村边。

湖上种荷,湖间一长长柳堤,原为周边村民往来通道。堤上一石拱桥,名春晖桥。四季无论何时来到湖畔,都会为这里景色所迷恋,南池宛若玉碟盛雪,雪映黛光,水间练影卓卓,春花秋色夏荷冬晴,红娇白媚碧流花溪,蒹葭也似仙中子。

尤其夏日,只见南池荷花盛开,使人忆起史载石仓园盛景:人在鑑湖,舟在画图,五月清凉,人间所无,有菱歌而声峭,有莲女儿貌都,日出兮炯销,渔郎兮啸呼,石仓俯瞰大江,舟楫出没,渔歌樵唱于风暝雨晦之中,其胜殆与鑑湖比,不觉悠然与会,请以之赠石仓也,嗟乎,园林一天地蘧庐。

猜你喜欢

福州
Task 7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 2020年将在福州举行
锐意改革 砥砺前行——福州华侨中学简介之一
以人为本 追求卓越——福州十中简介之一
培菁育英 全面共进——福州十中简介之二
以爱之名 和谐至美——福州十中简介之三
锐意改革 砥砺前行——福州华侨中学简介之一
晒晒“福州蓝”
福州暫扣超標電動車2.2萬輛 場面震撼
童心画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