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域精神对文创景观的影响研究

2017-12-11周帆

科技视界 2017年25期
关键词:石库门场所文创

周帆

【摘 要】文创产业本身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其具有地域的文化与文脉传承及当地的习俗与风俗特色,并且由人的创意性为主导,以科技的手段结合市场导向,形成产业链。文创景观是吸引人视觉注意的重要因子,本文着重通过视知觉与景观美质的评估来探寻文创景观与地域文化、习俗、精神的关联性,从而辅助文创产业形成良性的产业链发展。

【关键词】地域精神;文创产业;景观;视知觉

自1998年英国开始推行文化创意产业开始,在整个文化创意产业推进的过程中,文创产业经过了产出、投入和溢出几个阶段。文创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包括:增加城市就业、提升城市竞争力与吸引力、保护与传承地域文化、彰显特色景观等[1]。整个文创产业的形成由多方面组成,产业门类、建设用地、国家政策,文中主要以城市主体人作为考量对象,对文创产业中景观环境的景观美质评估,从而对文创景观与其产业关联做出评价。

1 上海文创产业现状

在当今文化经济与知识经济的背景下,上海创意产业的飞速发展以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文化创意本身是通过创造、科技、设计及地域本身的特色来满足游客的精神层面的需求,上海在针对旧厂区、街巷及老城厢的空间进行创意性改造,从而获得更大的产业价值,使空间功能重新具有活力。

上海在市区内留有大量工业遗址包括:上海动力机厂、上海宰牲厂旧址、福新面粉公司、大明橡胶厂等,这些旧厂房中所包含的不仅仅使其所遗留的建筑群或产品信息,更多的是承载着一代人的精神与文脉。而上海老城厢、街巷所改建的文化创意产业来看,上海地域特色的建筑形态、街巷尺度与人文习俗为其产业带来了极大的活力。

上海获颁联合国创意城市网络的“设计之都”称号,为上海的文创产业发展提供了更良好的发展契机,十三五”期间,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引领上海社会经济整体转型的战略支柱产业,并提出了国际化发展、聚焦发展、融合发展与人本发展[2]。

2 场所精神与文创产业

场所精神(Spirit of Place)是一个古罗马的概念,即地方保护神(Genius Loci),这种神可以赋予人和场所以生命。舒尔茨的“场所”理论是以现象学特别是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现象学为基础的[3]。场所精神所表达的内容即是土地的精神所在,而土地的精神正是通过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几百甚至几千年的人们的生活习惯、语言与故事表达出来。

文化创意产业本身即依靠人的创造与对设计的描述来提升自身的影响力,以上海的田子坊为例,其通过对上海地域所独有的建筑形式——“石库门”建筑的设计利用,加入其中一些店铺以上海传统习俗或旧物件来进行设计诠释,获得了很好的效果。从这一现象来看,人的视知觉被地域本身的特征所引导,使人的思维跟随环境被引入设计者的设计思维中,场所精神本身对人的视知觉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事实上在田子坊的案例中,人视知觉所接受到的信息是“石库门”这一建筑形式,而大脑在处理这一信息时,会与脑中过去的经验、事物、图像进行比对,使人产生错觉。

因此在处理文创产业的景观环境设计上,设计师往往遵循场地本身所固有的特征,并加以利用、更新或创新。场所、精神、文脉与创新是文创产业所依存的要素,在文创产业所创造的景观环境中,不同的历史风貌、工业建筑体系等会给人以不同的视知觉感受,根据其景观环境的物理因子(形态、颜色、大小等因子)对不同人群的观感和体验产生影响,这些因子同时会继承景观所在区域的历史、文化和习俗。

3 文创产业中的景观美质

林奇曾在《场地规划》中提到“人类是符号动物,景观是一个符号传播的媒体,是有含义的,它记载历史、讲述故事、传达信息[4]”城市中的场所精神被削弱的过程中,创意产业的出现,包括其对重要历史建筑、文脉及习俗的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要重建场所要素就必须从多角度探寻植栽的精神表达。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人们所认同的景观美质往往赋有场所本身的特质。在景观美质评估过程的地点选择上,由景观敏感度高的地区选出具代表性的观景点,在定点选择上主要考虑:可视性、观景位置、观察点的活动强度以及游客的活动强度。因此在调研地点的选择上,包含田子坊、多伦路。

多伦路,一条承载着许多名人生平经历的街道,左翼作家联盟会址、周韬奋故居、白崇禧公馆、汤恩伯公馆等都在其街道附近。在这样一个历史街区当中,不需要繁花似锦的植栽表现,不需要色彩纷呈的色叶树种,一花、一叶、一枯木便足以能够体现其历史的流转。在观赏的过程中,人们对场景的感知源于自身过去的经历。

现在在多伦路整条街上,许多建筑有其独特的老上海的历史气息,而其附属的植栽景观更成为了渲染其场所本身特点的因子。在景观不断的演化过程中,人们对景观情感的认同开始加深,在每一个历史阶段中,人们对景观的情感也在迁移,早期对自然的崇拜,而后在工业革命的洗礼下,人们对于硬线条的规则的事物感受强烈,在环境污染严重的今天,人们则开始重视生态方面的内容,不仅仅是环境的生态同时也有着文化的生态。不得不说,景观情感是植栽场所精神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城市居民高密度的社会交往,使城市空间具有更强的人文色彩以及情景性质[5]。在多伦路这样一条街道上,人的生活与植栽产生相互呼应的作用,在这样的环境下,一株出墙的枇杷,一株偷偷绽放的红叶李,都能让人在经过时留下深刻的映像,因为植栽已经融入了人生活的场景。

田子坊作为新兴的创意产业,利用石库门建筑群来营造具有历史氛围的艺术设计产业区域,是一种历史元素与创新元素的结合,期间各种类型的店铺都有存在。田子坊以老上海石库门建筑为主,因而其间道路狭窄,因而并没有可以大面积的区域空间。每家店鋪都费尽心思在门前的一小片区域中布置景色,以求吸引更多的客源。在其景观装饰上来看,主要表现在:

第一,呼应店铺主题或LOGO。以植栽的颜色与形态和自身的招牌相呼应,在表达的主体上以LOGO 为前景,植栽作为背景的衬托,形成两者之间的彼此作用。

第二。鲜艳的色彩与石库门灰色调的对比。植栽鲜艳的颜色会与石库门建筑灰暗的色彩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人的视觉感知会被画面中最具吸引力的部分所引导,以选择行进方向。

第三,植栽对场景的重构。在老上海石库门中生活的人们,或多或少会在家中放上几盆植栽,以增添一抹绿色。店主择通过模拟这样的生活场景,来给人心理暗示,让场景与人的心理经验相结合,营造一种石库门中居住的场景感。

4 结语

场所是人的场所,人赋予场所以功能、形式与精神。在城市中,我们所需要的并非是一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大师的作品,而是一个让人们能够回忆、追忆、思考、以情境让人产生遐想的空间场所,这样的场所是最真实的生活的场景,才能够触及人们心底最软弱的部分。无论是场所的符号学表述也好,对历史或是土地的传承也罢,又或是建筑的语义表达,都是希望景观不要将人的情感剥离开来。建筑、景观的语义是需要由设计者向观者阐述的,无论哪一种表述的方式,都是建筑、景观以其独特的方式在诠释着,希望这种关系着观者情感、与历史、文化相连的方式能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让人们能够在景观空间中,感受到更多的关于情感、关于土地、关于自身的体悟。

【参考文献】

[1]方海清.城市更新与创意产业[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

[2]王慧敏.“十三五”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思路与重点[J].上海经济.2015.7.

[3]诺伯舒兹.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施植明译.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49-54.

[4]Lync C.,Haack G.Site Planning[M].The MIT Press, Cambridge,MA,USA.1998,173.

[5]黄承元,周振明.城市社会心理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88.endprint

猜你喜欢

石库门场所文创
陶溪川文创街区
传承红色基因 从石库门开启
听的场所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远离不良场所
恋爱场所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