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学业成绩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研究

2017-12-11王颖刘新民

科技视界 2017年25期
关键词:学业成绩教养子女

王颖 刘新民

【摘 要】本文通过调查不同学业成绩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别与特征,筛选有利于培养子女良好学业成绩的教养方式。研究得出不同学业成绩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显著不同,民主、激励、尊重、接纳的教养方式,有助于子女学业成绩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生;家庭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父母版);父母教养方式;学业成绩

父母教育方式是指父母在教育、抚养子女的日常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行为倾向,是其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综合体现[1]。已有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学业成绩有重要影响[2]。本文采用家庭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父母版)对不同学业成绩的初二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不同教养方式对子女学习成绩的影响,研究中学生的学习中不同表现的原因和机制,以加强筛选良好的教养方式,指导人们使用恰当的教养方式。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班级为单位,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从芜湖市某初中抽取初二年级全部学生395人,排除父母离婚的学生26人、智力有缺陷的学生3人和身体有残疾的学生3人,参与调查的学生为363人,平均年龄为14.60±0.58岁。对363名学生的父亲和母亲发放问卷363份(每份问卷含父亲和母亲问卷),收回无效问卷36份,有效问卷327份,回收率为90.08%。327名学生中,男生181人,占55.35%,女生146人占45.65%。其中父亲327人,平均年龄42.65±4.16岁;母亲327人,平均年龄为40.35±4.24岁。

1.2 研究方法

1.2.1 一般情况调查表

内容包括年龄、职业、学历、子女数、个人月收入、家庭成员数等。

1.2.2 家庭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父母版)

该量表2007由皖南医学院金明琦和刘新民教授编制[3], 60道题目包含六个维度,六个维度分高分别代表袒护、放纵、民主、激励、接纳、尊重的特征。量表采用5级评分,1为从来不用;2为偶尔使用;3为有时使用;4为经常使用;5为总是使用。该量表较适合中国国情,并从父母的角度考察其教养方式,避免了子女年龄小、理解力不足自己评价父母教养方式时产生的判断误差。

1.2.3 程序

由父母分别独立填写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并以学生上学期各科(语文、数学、英语、物理、政治、历史、地理、生物)期末成绩总分的排名,将学生父母划分为子女学业成绩优秀组父母、子女学业成绩中等组父母、子女学业成绩落后组父母(简称为优秀组父母、中等组父母、落后組父母),每组父母均为109对。

1.2.3 数据处理

采用单样本方差分析,两独立样本t检验。

2 结果

2.1.1 按子女学业成绩分组的父亲教养方式比较

父亲教养方式在民主-独裁、激励-惩罚、接纳-拒绝、尊重-羞辱四个方面维度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SNK-Q检验发现,以上四个维度,不同组别之间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时,优秀组父亲对孩子倾向民主,落后组父亲对孩子倾向独裁;优秀组父亲倾向激励,落后组父亲倾向惩罚;优秀组父亲倾向接纳,落后组父亲倾向拒绝;优秀组父亲倾向尊重,中等组和落后组父亲倾向羞辱,见表1。

2.1.2 按子女学业成绩分组的母亲教养方式比较

母亲教养方式在民主--独裁、激励--惩罚、尊重--羞辱三个维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1.3 父亲和母亲教养方式的比较

父亲和母亲对子女教养方式在接纳-拒绝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亲对子女倾向拒绝,母亲对子女倾向接纳。各组父亲和母亲教养方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不同学业成绩子女的父亲教养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表明学业优秀生父亲教养方式的特点是民主、激励、接纳、尊重,学业落后生父亲教养方式特点是独裁、惩罚、拒绝、羞辱。分析原因,民主、激励、接纳、尊重的教养方式,有助于孩子产生安全感、自信心。独裁、惩罚、拒绝、羞辱的教养方式,会使孩子自卑,限制了孩子自我能力的发展,具体原因可能是孩子丧失学习兴趣,自暴自弃。

不同学业成绩子女的母亲教养方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表明学业优秀生母亲的教养方式特点是民主、激励、尊重,学业落后生母亲的教养方式特点是独裁、惩罚、羞辱。父母教养方式共同特征是:学业优秀生的父母倾向民主、激励、尊重,学业落后生的父母倾向独裁、惩罚、羞辱。表明父母教养方式民主-独裁、激励-惩罚、尊重-羞辱三个维度,是影响子女学业成绩的关键因素。

不同学业成绩子女的父亲教养方式在接纳-拒绝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同三组母亲在此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推测原因,可能母亲对于孩子总是倾向接纳、宽容的态度;父亲较有原则。另外,中等组的母亲在接纳---拒绝、尊重-羞辱两个维度的标准差较大,即数据离散程度较大,方差齐性检验这两个维度的数据方差齐性(接纳---拒绝方面的P=0.390,尊重-羞辱方面的P=0.172,均大于0.05),排除数据不是正态分布造成的。

父亲和母亲的教养方式相比,父亲倾向拒绝,母亲倾向接纳。分析原因,可能母亲由于经历孕育生命的过程,对于子女更为珍爱,容易接纳孩子的各个方面;中国传统文化赋予父亲严厉的形象,父亲容易采取拒绝的方式,维护自身尊严。这提示我们在优化父母教养方式时,可以考虑从文化影响的角度,对父母教养方式的进行干预。

总之,教养方式的优化应注重对孩子民主、激励、接纳、尊重,避免独裁、惩罚、拒绝、羞辱。可以通过学校、社会,宣传科学的教养方式,以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谢蓓芳,方永年,林永清,励文绢,陈勇华,金蓉.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适应行为学业成绩的关系.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3(5):571-574.

[2]方平,熊端望,郭春彦.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成就影响的研究.心理科学,2003,26(1):78-81.

[3]金明琦,刘新民.家庭教养方式评价量表(父母版)的编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第十次全国行为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8,11,74-75.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业成绩教养子女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教养方程式
教养,就是选择做个更好的人
学业成绩与习得性无助: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大学生上网情况与学业成绩关系的实证研究
大专护生自我效能感、就业取向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熊孩子的超市教养课
她为“破烂王”子女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