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英语学习需求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2017-12-11聂宏艺范丽娜

科技视界 2017年25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

聂宏艺 范丽娜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下,社会中对具有文化交际能力的英语应用人才需求量不断加大,因此在大学阶段强化学生英语学习十分重要,但是很显然在现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课堂效率比较低,而导致此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因为无法结合学生需求进行教学,为此在本文中笔者将从学生英语学习需求视角出发,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關键词】学生英语;学习需求视角;大学英语

1 大学生英语学习需求调查结果反馈分析

1.1 教学方式枯燥,丧失学习兴趣

大学阶段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此笔者专门针对大学生英语学习需求展开了相关调查,通过本次调查研究发现,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大约占49.3%,将近半数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热情,这表示现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无法满足的学生的兴趣学习需要,而导致此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教学方式枯燥。在调查中发现,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完全是为了“教”而“教”,因此教学完全拘泥于课堂与教材之中,在实际教学中完全采用一种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导致教学就是在教教材,这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激发和学习无疑都是十分不利的。此外通过笔者的调查还发现,很多大学生英语教师并没有认清自身的角色地位,在教学过程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缺少表现自我的机会,成为教学中的附属品和木偶,学习到知识完全是教师喂到学生嘴里的,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很少有学生能够体会到英语学习的快乐,由于教学模式的枯燥乏味,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不断丧失,这是影响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重要原因。

1.2 课程设置单一,影响学习需求

课程设置单一,影响学习需求也是在本次调查中笔者得到的反馈结果,通过本次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对英语课程设置的需求表现出了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倾向,但是很显然现下虽然有很多的大学院校采用了分级教学方式,但是还是没有从本质上改变大学英语课程综合性的桎梏,对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分析,首先是过分注重英语基础课程,英语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双重性质,因此未来的英语教学发展应该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分别纵横发展,而不可能是基础英语,而随着近些年基础英语教学任务的不断下移,学生的英语基础将会不断提升,因此大学英语在进行课程设置时,不能一味的注重英语基础课程教学,这无疑是影响学生学习需求的。其次是实施分级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因材施教,但是现下很多大学却采用笔试成绩笼统的对学生进行课程分级,从而笼统的认定一定分数的学生就可以进行综合英语课程教学,而这无疑也是影响学生学习需求的,这是现下英语课程的不足表现。

1.3 缺少实践交流,影响应用能力

在大学阶段教学是否合理与教学是否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有很大的关系,而社会发展是变化的、也是多样的,在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时,只有能够不断的结合时代变化,紧紧把握时代需求,才能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很显然通过笔者的调查研究显示,有85.2%的学生表示自身迫切的希望能够改善英语学习环境,得到更多的表达英语的机会。此外还有84.3%的学生表示,自身从课堂上要同学之间英语对话和讨论收益较少。这样的数据调查显示,现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而我们也清楚的知道,诚然重视英语理论知识教学很重要,但是结合现下的时代发展需求,学生的英语实践应用同样至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若是还是采用以往哑巴式的教学方法,势必会对学生未来的社会竞争能力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未来必须要结合学生的社会发展需求进行大学英语教学。

2 学生英语学习需求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2.1 改革教学模式,调动学习热情

在现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还在沿袭着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十分枯燥,因此难以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因此在学生学习需求视角下,教师能够不断的对传统教学模式做出改革,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是十分重要的。对此笔者认为,在需求理论中学生的自我实现需求是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在改革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只有摆正自身与学生的位置,强化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这样才能从本质上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教师可以采用英语剧情模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教材中的课文进行编排改动,从而进行角色和语句上的加工,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让学生融入到教学内容之中,这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方式。在或者教师可以组织小组竞赛方式,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为学生布置相关课题任务,让学生自行探讨解决,然后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解答情况做出打分,这样的教学转化了学生和教师额度角色地位,因此也是有助于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2 课程多元设置,满足学习需求

结合上述调查研究可以发现,现下的大学生对以往的课程设置方式表示出了诸多不满,因此在学生需求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应该为学生建立多元化、特色化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如笔者认为,首先可以将大学英语课程划分成不同的课程板块,如语言应用类课程、语言文化类课程、专业英语类课程,同时将课(下转第124页)(上接第104页)程划分成一般要求、较高要求、更高要求三个层次,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让学生在英语课程学习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其次可以开隐形课程作为显性课程的补充,如可以开展英语专题讲座、英语学习策略培训、英语读书汇报会等,从而促使大学英语教学不断的向外延伸,促使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够得到全方位的提升。最后是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应该结合时代特点,保持教学内容的动态和静态统一,其中动态就是指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做出的补充教学内容,而静态则是指教材中的一般教学内容,这样可以从本质上打破以往课程教学的诸多限制,从而更好的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2.3 结合社会需求,提升应用能力

在时代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社会中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在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时,教师应该考虑到学生未来的社会发展需求,促使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不断提升,这样才能真正的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形成裨益,而这无疑也是学生学习需求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现。为此首先要强化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训练,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与学生进行英语对话交流,从而见缝插针的为学生提供口语表达机会,帮助学生不断的纠正英语发音,从而逐步的让学生将英语当作一门实际工具,促使学生的英语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其次是引入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社交礼仪方面的教学内容,在对外交流不断深入的过程中,社会中需要的不在是具有英语证书的人才,而是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因此文化背景下的学习成为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充分的认识到这一点,强化学生文化交际方面的训练学习,这样的大学英语教学才更具有时代意义,可以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就业发展,体现出了学生英语学习的需求视角。

3 总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于大学生而言,英语成为职业发展的必备技能,因此强化学生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十分重要。但是很显然以往的大学英语课程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迫使大学英语教学必须要做出相应的改革,而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从学生学习需求出发进行教学改革,是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本质方法。

【参考文献】

[1]陈桂琴.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

[2]顾世民.促进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课程因素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
英文原版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论朗读在大学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慕课”背景下大学英语ESP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探讨
大学英语教学中PBL教学模式的实施研究
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用翻译人才的培养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