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医源性感染的临床特点与预防措施

2017-12-11周德书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9期
关键词:医源性病原菌抑制剂

周德书

(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医院,重庆 400084)

浅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医源性感染的临床特点与预防措施

周德书

(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医院,重庆 400084)

目的:探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的医源性感染的临床特点与预防措施。方法:对2014年10月至2016年12月期间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医院收治的3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其中发生医源性感染患者的数量,并对其发生感染的部位、引发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导致其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等进行分析,总结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的医源性感染的临床特点,然后提出预防其发生医源性感染的措施。结果:1)在这3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共有30例患者发生了医源性感染,其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率为10%。2) 在30例发生医源性感染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有16例患者发生感染的部位为呼吸系统(占53.3%),9例患者发生感染的部位为生殖系统(占30%),3例患者发生感染的部位为消化系统,2例患者发生感染的部位为其他系统(占6.7%)。3)对这30例发生医源性感染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细菌学检查共检测出50株病原菌。其中有37株革兰阴性菌(占74%),10株革兰阳性菌(占20%),3株真菌(占6%)。4)进行侵入性检查、应用免疫抑制剂及住院的时间超过7 d是导致这3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医源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医源性感染主要累及心力衰竭患者的呼吸系统。进行侵入性检查、应用免疫抑制剂及住院的时间超过7 d是导致其发生医源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临床上应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并在此期间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降低其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率。

慢性心力衰竭;医源性感染;临床特点;预防措施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该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是呼吸困难、乏力等。该病可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医源性感染是院内感染的一部分,指患者在医院进行诊断、治疗期间发生的感染。临床研究表明,由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身体的抵抗力下降,因此其在住院期间易发生医源性感染[1]。在本次研究中,笔者主要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的医源性感染的临床特点与预防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12月期间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医院收治的3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这300例患者的病情均符合临床上规定的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均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其中,排除合并严重神经系统疾病、住院前患有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在这些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61例,女性患者139例;其年龄为37~81岁,平均年龄为(66.72±13.15)岁。

1.2 方法

对这3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其中发生医源性感染患者的数量,并对其发生感染的部位、引发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导致其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等进行分析,总结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的医源性感染的临床特点,然后提出预防其发生医源性感染的措施。

1.3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9.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率

在这3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共有30例患者发生医源性感染,其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率为10%。

2.2 3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医源性感染的部位

在这30例发生医源性感染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有16例患者发生感染的部位为呼吸系统(占53.3%),9例患者发生感染的部位为生殖系统(占30%),3例患者发生感染的部位为消化系统,2例患者发生感染的部位为其他系统(占6.7%)。详见表1。

表1 3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医源性感染的部位

2.3 引发医源性感染的病原菌种类

对这30例发生医源性感染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细菌学检查共检测出50株病原菌。其中有37株革兰阴性菌(占74%),10株革兰阳性菌(占20%),3株真菌(占6%)。详见表2。

表2 引发医源性感染的病原菌种类

2.4 导致3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医源性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导致3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医源性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主要有进行侵入性检查、应用免疫抑制剂及住院的时间超过7 d。详见表3。

表3 导致3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医源性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2.5 对导致3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医源性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

对导致3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医源性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侵入性检查、应用免疫抑制剂、住院的时间超过7 d)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进行侵入性检查、应用免疫抑制剂及住院的时间超过7 d均是导致其发生医源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详见表4。

表4 对导致3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医源性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由于存在心排血量减少、机体的抵抗力下降等情况,因此其在住院期间易发生医源性感染[2]。本研究的结果显示,3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医源性感染的几率为10%,这与毛治尉[3]等人的研究结果相近。本研究中医源性感染主要累及心力衰竭患者的呼吸系统。这可能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普遍存在肺功能不全,从而导致其呼吸道对病原菌的抵抗能力下降有关[4]。另外,本研究的结果证实,进行侵入性检查、应用免疫抑制剂及住院的时间超过7 d均是导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医源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上述几项独立危险因素,笔者提出以下几点预防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医源性感染的措施:1)全面评估老年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对发生医源性感染风险高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2)正确、规范地治疗患者的原发病,积极改善其呼吸功能。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增强其机体的抵抗力。3)严格掌握各种侵入性检查和治疗的适应证及禁忌证。告知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侵入性检查和治疗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4)尽可能地缩短患者住院的时间。同时加强对病房进行消毒,严格执行家属陪护和探视制度。5)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将医源性感染的风险降到最低[5]。

综上所述,医源性感染主要累及心力衰竭患者的呼吸系统。进行侵入性检查、应用免疫抑制剂及住院的时间超过7 d均是导致其发生医源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临床上应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并在此期间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降低其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率。

[1] 袁永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4):110-112.

[2] 齐永红.呼吸护理在预防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院内呼吸道感染中的效果[J].慢性病学杂志,2014,(5):420-421.

[3] 毛治尉,王平,郭攀,等.心力衰竭患者医院感染特点与病原菌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12):2769-2771.

[4] Stein G Y,Alon D,Korenfeld R,et al.Predictors and outcomes of infection-related hospital admissions of heart failure patien ts[J].Plos One,2013,8(8):e72476.20(12):3992-3998.

[5] 陈志刚,秦瑞英,岳兵,等.心力衰竭患者肺部感染血浆脑钠肽、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水平变化及意义[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3):3054-3055.

R541

B

2095-7629-(2017)9-0053-02

猜你喜欢

医源性病原菌抑制剂
杧果采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研究
NICU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导管相关的医源性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壁间血肿临床治疗经验
中草药来源的Ⅰ类HDAC抑制剂筛选
凋亡抑制剂Z-VAD-FMK在猪卵母细胞冷冻保存中的应用
MALDI-TOF MS直接鉴定血培养阳性标本中的病原菌
肘关节术后医源性骨折伴僵硬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内镜下钛夹封闭治疗医源性结肠穿孔6例分析
壳聚糖对尿路感染主要病原菌的体外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