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盆前外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疗效分析

2017-12-11张元生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19期
关键词:不稳定性骨盆乙组

张元生

(山西省阳泉市阳煤集团总医院骨二科, 山西 阳泉 045000)

骨盆前外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疗效分析

张元生

(山西省阳泉市阳煤集团总医院骨二科, 山西 阳泉 045000)

目的:观察用骨盆前外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择取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在山西省阳泉市阳煤集团总医院接受治疗的64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64例患者平均分为试验甲组和试验乙组。使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试验甲组患者进行治疗,使用骨盆前外固定术对试验乙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用时、术中的出血量、引流管留置的时间、术毕至排气的时间、术毕至骨折部位肿胀消退的时间、术毕至骨痂形成的时间、住院的时间以及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试验乙组患者手术的用时、术中的出血量、引流管留置的时间、术毕至排气的时间、术毕至骨折部位肿胀消退的时间、术毕至骨痂形成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均短于试验甲组患者,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试验甲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骨盆前外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患者在术中的出血量少、在术后恢复快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低等优点。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骨盆前外固定术

骨盆骨折是一种发病率较低的骨折。此病患者约占骨折患者总数的0.3%~0.6%[1]。骨盆骨折可分为稳定性骨盆骨折和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两种类型,其中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发病率高于稳定性骨盆骨折。以往,临床上主要使用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但患者的预后较差,且在术后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2]。骨盆前外固定术是一种新型的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治疗技术[3]。为了研究用骨盆前外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疗效,我们进行了本次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为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在山西省阳泉市阳煤集团总医院接受治疗的64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这64例患者的病情均经X线检查得到确诊,均不存在盆腔脏器损伤的情况,且均签署了自愿参加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书。将这64例患者平均分为试验甲组和试验乙组。在试验甲组患者中,有男15例,女17例;其年龄为29~59岁,平均年龄为(37.52 ± 2.35)岁。在试验乙组患者中,有男患者16例,女患者16例;其年龄为30~61岁,平均年龄为(38.74 ± 2.5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可以进行对比研究。

1.2 方法

使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试验甲组患者进行治疗,方法是:患者取仰卧位,对其进行硬膜外麻醉,使用双腔管对其进行气管插管。在耻骨上方4 cm处做一个约5 cm长的弧形切口,分离肌肉、韧带和神经,使骨折部位充分暴露。使用Weber 复位钳对骨折处进行复位,然后在耻骨上方安装锁定钢板。临床医生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若发现患者存在骶髂关节脱位的情况,可在其腹股沟处做一个切口,使其骶髂关节充分暴露,然后对其骶髂关节进行复位。手术结束后,为患者放置引流管,并对其进行常规的抗感染治疗。使用骨盆前外固定术对试验乙组患者进行治疗,方法是:患者取仰卧位,对其进行硬膜外麻醉,使用双腔管对其进行气管插管。在C型臂X线机的观察下,在患者髂嵴正中的位置做一个小切口,并通过此切口钻开髂骨翼的骨皮质。对骨折部位进行手法复位,在髂骨翼插入一枚椎弓根探子(插入的深度约5 cm),向髂骨内旋入一个外固定螺钉(直径为0.5 cm),使用多功能夹(两个)对患者的骨盆进行固定。先用两个竖杆将两个多功能夹连接在一起,再用两个横杆将两个多功能夹连接在一起。用C型臂X线机观察骨折部位复位的情况,然后使用螺钉对四个固定杆进行固定。手术结束后,为患者放置引流管,并对其进行常规的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用时、术中的出血量、引流管留置的时间、术毕至排气的

时间、术毕至骨折部位肿胀消退的时间、术毕至骨痂形成的时间、住院的时间以及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的比较

试验乙组患者手术的用时、术中的出血量、引流管留置的时间、术毕至排气的时间、术毕至骨折部位肿胀消退的时间、术毕至骨痂形成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均短于试验甲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的比较(±s)

组别(n=32)住院的时间(d)试验甲组 56.53 ± 5.05 198.34 ±74.96 2.71 ± 0.87 29.12 ± 4.46 9.54 ± 1.46 39.18 ± 5.24 7.71± 0.54试验乙组 48.18 ± 2.95 124.05 ± 62.78 1.29 ± 0.96 18.84 ± 2.82 5.24 ± 1.58 30.95 ± 5.78 3.79 ± 0.48手术的用时(min)术中的出血量(ml)引流管留置的时间(d)术毕至排气的时间(h)术毕至骨折部位肿胀消退的时间(d)术毕至骨痂形成的时间(d)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试验乙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试验甲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3 讨论

以往的调查发现,骨盆骨折在临床上的发病率并不高。不过,近年来,由交通事故所致骨盆骨折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骨盆骨折可分为稳定性骨盆骨折和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两种类型,其中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可出现骨折部位疼痛、翻身困难、下肢活动障碍等症状,存在盆腔内出血的此类患者还可出现神志淡漠、四肢冰冷、皮肤苍白和血压下降等症状,甚至可因发生失血性休克而死亡[4]。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使用骨盆前外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手术的优点主要包括:1)手术切口小。该手术的切口仅在2 cm左右,这使得患者在术中的出血量少,在术后不容易出现严重的疼痛,而且其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几率也较低。2)固定牢靠。该手术使用多功能夹和固定杆固定患者骨折的部位,因此固定的效果好,而且适合患者在术后进行早期功能锻炼。3)手术时间短。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用骨盆前外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患者在术中的出血量少、在术后恢复的时间短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低等优点。该手术方法可作为临床上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优选方法。

[1]应凯,迟晓飞,王文辉.骨盆前外固定术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 2015,22(6):89-90.

[2]李翔,王爱国,李兴华.骨盆外固定架早期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医刊,2012,39(8):13-15.

[3]徐显春.骨盆前外固定术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A02):1354-1355.

[4]海啸,张金星,鲁俊杰.骨盆前外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效果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7):78-79.

R683.3

B

2095-7629-(2017)19-0031-02

猜你喜欢

不稳定性骨盆乙组
你的翘臀!可能是假的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痛经,当心是骨盆歪
观察莫西沙星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
6岁儿童骨盆有限元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翘臀”腰疼,警惕骨盆前倾
The Impact of RMB Revaluation on China’s Foreign Trade
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中医辩证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