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风格对研究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2017-12-10张晓蔓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7年11期
关键词:学习策略学习效果研究生

张晓蔓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北京 100192

学习风格对研究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张晓蔓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北京 100192

目前,对研究生英语教学的研究重点已逐渐从“如何教”转移到“如何学”,学生成为研究主体。学习风格理论给研究生英语教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理论基础。本文以学习风格理论为指导,通过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分析学习风格理论对研究生英语教学的影响。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尊重教育规律,积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

学习风格,学习策略,感知,偏好

研究生阶段英语学习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探究式学习,相应的学习策略必然跟中学和大学阶段不一样,所以培养学生使用学习策略的能力是研究生英语教师的重要任务。 如何能让学生采取合适的学习策略,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是关键。学习风格理论对研究生的学习策略指导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学习风格

中外研究者从各自的视角和维度对学习风格进行研究,在上个世纪80-90年代达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Reid 将学习风格统称为:认知模式偏好。他将学习风格定义为:“学习者所采用的吸收,处理和储存新的信息,掌握新技能的方式,这种方式是自然地和习惯的,不会因为教学方法或学习内容的不同而发生变化。[1]”他根据信息感知模式划分,人类的感知习惯主要可以分为:视觉学习模式、听觉学习模式、体验学习模式、动手操作模式、小组学习模式和个体学习模式[2]。视觉学习风格是指学生主要通过一些视觉显示进行学习如教师写在黑板上的重要信息,或者投影仪,电影,电视,录像,戏剧,图片,照片,杂志等视觉手段呈现的信息来进行,同时在学习过程中看书本,讲义和记笔记。 听觉学习风格是指学生擅长从听讲座,录音以及课堂讨论形式等视觉形式来学习。他们通过大声朗读或唇读帮助学习。体验学习风格是指学生利用材料来动手制作或参与相关活动,如装点圣诞树学习相关文化知识等。“角色扮演”等课上活动是比较典型的动手学习风格,它是指学生通过身体参与相关活动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小组学习或合作学习风格和个体学习风格相对立,小组或合作学习风格是指学生更愿意采取社交性,互动性学习策略和他人在一起学习,而个体学习风格指学生更偏爱独立思维,独立处理学习中的问题。

2 对研究生英语教学的影响

2.1 对教师而言,学习风格理论可以助于创建学习风格多样化课堂

(1)传统的研究生英语教学班级大约30人左右,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学的中心点是关注教师怎么“教”,相关教学研究更多的是关注教学法,教学内容,检测评估等等,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几十个学生一个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违背了语言学习规律。或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只停留在语言水平的差别上的考虑,而忽略学生学习风格这种深层次的原因,这都严重导致了学生的学习障碍。

在研究生阶段,学生们在经历了小学,初中,高中,本科阶段后,学习风格特点相对稳定。学生们通过了国家研究生英语入学考试,大部分学生通过了CET6,学生们都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能独立解决一些问题,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即更倾向于自身而不是外界感知事物。学生对视觉、听觉和触觉三种神经渠道各有比较明显的不同偏爱。偏爱视觉感觉的学生善于阅读,易看懂图表,书面测试成绩高。但是,可能对口头指导效果差,听力水平有待提高,对听觉刺激不敏感。偏爱听觉感觉模式的同学擅长小组辩论,ppt展示等口头表达,听力好,但是书面作业,笔记完成差,动作技能差。偏爱触觉感觉的同学运动节奏感强,平衡感好,书写整洁,动手能力强,更愿意采取社交性策略,但是听觉视觉方面接受感知能力,书面测试成绩欠佳。学习风格理论有助于教师兼顾学生的学习风格多样性的局面, 以便在教学中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如有针对性的布置任务,评估学生的表现,实施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除了对学生的学习风格因势利导之外,“还应该是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学习方式和特点以及相应的优势和缺欠”[3],或挑选典型学生做榜样示范,使学生尽可能的接触,培养多元化的学习风格做到“matching flex。[4]”

(2)“教学和学习风格的不匹配(matching war)被认为是外语学习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4]。很多研究生英语老师都有这样的经历,往往是一整堂课老师讲解课本,讲义内容,而学生把头埋在书本或笔记本之中,全程没有表示理解不理解等之类的表情,甚至没有目光交流, 或者某些学生拒绝做口头练习……这样的现象表面上是学生的语言水平的问题,其实这涉及了学习风格问题。

Reid研究发现,“文化背景不同对视听学习风格有不同的偏好……中国学生相比(美国,韩国学生)明显属于非听觉型[5]”。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目光直视从小被告知是尴尬,不礼貌,甚至敌意,从小被教育内敛,含蓄,在大家面前讲错话会“丢面子”……“学习者母语背景对他或她的认知学习风格偏好有一定影响……中国学生有强烈视觉学习风格偏好这和他们的文字是象形文字有关[2]。”经过主要语言工具是象形文字——中文的多年的传统课堂教学,大部分学生都是视觉性学习风格。而在研究生阶段的课堂上多是教师讲解,学生埋头看书的教学模式,这就出现了教学和学习模式不匹配。如果教师意识到这种现象是文化因素影响了学习风格,而不是学生的语言水平造成互动缺失,就会及时调整教学方式,从学习风格的成因入手解决,引导学生应用图片等一切相关的可视化的显示来验证从言辞上获取的信息,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构建积极课堂教学模式,把文化对学习风格的影响作为教学中的优势而不当成教学劣势来考虑,必然会产生较好的学习效果。同时注意创造接触不同学习风格的机会,如小组讨论,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英语水平差的学生能够比较轻松的找到自己的“舒适区”而减轻文化调试压力导致的如不愿开口表达等不良表现,会逐渐培养起一种归属感和责任感[6]。

(3)教师应该对自身的学习风格有所认识,这样才能适应整个教学班级学习风格多样化。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表明,老师的学习风格和学生的学习风格不一致很可能是不理想教学效果主要原因之一。 所以“教师对自己的学习风格了解是培养弹性,多样教学方法,创建学习风格多样化课堂的第一步[2]。”

2.2 对学生而言,了解自身的学习风格,有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1)了解自身的学习风格,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习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7]。”如果学生愿意和同伴一起工作学习,愿意通过讨论对任务进行澄清说明,愿意得到对方或老师纠正,那么他的学习风格属于小组学习模式,在学习过程中主动选择社交性,互动性强的策略对他的帮助会更大。对于喜欢触觉和动觉认知学习风格的学生如果能积极的和native speaker联系或积极参加对话会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等等。

(2)了解自身的学习风格,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的独立性。所谓的独立性是相对于传统教学里的对教师的依赖性而言。了解自身的学习风格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特点,学习方式以选择正确的学习策略,独立自主的开展学习活动,能够增强学生的责任感,逐渐增强场独立特性和在英语课堂上敢于尝试的自信力。

(3)了解自身的学习风格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自控性。自控性表现在学生对学习动机,学习计划,学习策略等问题都有比较清楚的了解。文秋芳认为“英语学习成绩的优异并不是纯粹源于智力水平的高低,是否善于管理学习已成为众多因素中的关键因素[8]。”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在学习中取长补短,增强对学习过程中的管理能力,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这些都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出能够产出理想学习效果的学习风格。

(4)学习风格相关知识和研究能帮助学生理解学习风格随着个人的学习经历不同而不同。学生们了解自己原有的学习风格优势的同时,能够逐渐发现自身学习风格的不足,拓展自身的学习风格。相关研究表明,英语水平越高的学生,越愿意使用互动方法学习语言和语言建立直接的联系。所以学生们可以对照自己的原有学习风格,构建合理的学习风格,优化资源,以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研究生阶段学生的学习风格都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和独立性,教师们应该积极利用学习风格理论和相关研究成果,尊重学生差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尽量做到自己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风格相匹配,优化教学资源,构建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1] Raid,Joy M.Learning Styles in the ESL/EFL Classroom[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Brooks/Cole/Thomson Learning Asia,2001

[2] Laura,Rossi-Le.Learning Styles and Strategies in Adult Immigrant ESL Students.Learning Styles in the ESL/EFL Classroom.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Brooks/Cole/Thomson Learning Asia,2001

[3]康淑敏.学习风格理论——西方研究综述[J].山东外语教学,2003(3)

[4] Nancy,Kroonenberg. Meeting Language Learners’Sensory-Learning Style Preferences Learning Styles in the ESL/EFL Classroom.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Brooks/Cole/Thomson Learning Asia,2001.

[5]姚维楠.学习风格的个体差异对英语教学的影响[J].课程教育研究,2014

[6] Christine, Stebbins. Culture-Specific Perceptual-Learning–Style Preferences of Postsecondary Students of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Styles in the ESL/EFL Classroo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Brooks/Cole/Thomson Learning Asia,2001.

[7]余文森.自主学习内涵[J].江西教育,2008(14)

[8]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理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G643.2

A

张晓蔓(1972-),女,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美国犹太文学,大学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学习策略学习效果研究生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莲心宝宝有话说
高中生数学自主学习策略探讨
一种使用反向学习策略的改进花粉授粉算法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基于微博的移动学习策略研究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自主学习策略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